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董青军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qingjun1964@126.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413 篇
    回复总数:9200 条
    留言总数:82 条
    日志阅读:1509249 人次
    总访问数:197865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dongqingjun发表的博文
甘肃农民报——(散文)《土块情》[2017/11/28 19:37:07|by:dongqingjun]
-- 文学副刊春雨 --版次:[ 04 ]
 
 
 土块情(散文)
 
 
 
 

土块情(散文)



 
 
 



刘俊德

    真不知道,偏僻的西北农村若没了土块,房屋怎么建起来。

    是的,那时山村大抵没有路,没有车,更没有砖。砖,是用来修公社大院的;只有土块,才是村民修建房屋和垒圈盖棚的必备。土块,这是乡下人对黄土的尊称。是孬是好,与坯无关。所谓坯,即是用杏木做成的档板,人踩在上面光脚滑流,不起刺蜇人。城里人不认识它,碰见了根本不闻不问。于是,它只能在百姓的寒舍,乡村的建筑上生存。

    那屋,简陋。那土块,不但简陋,还笨重呢。房墙上的土块,没角无妨,凸凹无妨,只要一样长,泥可以修正。砌好墙,外面用长柴泥抹了里外,于现时打混凝土里面放上钢筋一个作用。几十年,几百年,那土块如生命一般,支撑着人们的生活。

    用土块盖起的新房,山里小伙子娶妻生孩子,随便的柳木椽,白杨木檩子。一代一代生活下去,一样的熬过经年。有时候,人就是活一个精神。那土块垒起的村庄,人的名字土得不像样,随地、跟来、天宝、巧月、平娃。人叫啥名,土块围起来的房子就姓谁。人走了,土块还在,姓没变,几十年后风雨剥落泥皮,土块露出真面。土块默默无言,不可能夸耀自己是几百年后的好汉。

    黄土旱塬上的祖先,不知创造了多少安身立命的本事。土块,就是其中一种,在甘肃好多地方都叫“打基子”。很简单,就是盖房所用的最基本的东西。刘家湾这个小村子,有个二聋子给人打了一辈子“基子”。他打出来的土块,晾干后,很结实,不起层,不掉角,棱是棱,方方正正。干多了,也干出了一套工序,说什么:“打基子”有十分,七分的踩,三分的打,还有“三锨九杵子,二十四个脚底子。”放在基圈子里的土,必须先要光着脚踩实,先顺基圈子两边用脚踩下来,再把基圈子上的土用双脚收起来,踩上去,又从中间隆起的棱上横踩一遍,开始用杵子杵,先杵中间,轻一杵,重一杵,再从前后用同样轻重杵四次,最后从前边轻轻地用杵子把整个面子三杵子杵平,共九杵。最后放杵子的同时,在前角左右处,用脚跟踩两下,退到后面同样踩两下,顺脚踢开档头,土块成形了。看来,这也是粗活中的细活,不能有半点含糊。

    西北农村的大山深处,那时每天都有打基子的人;坡地上见湿的地方、场院里拉土浇湿的地方更是土块星罗棋布。不管何年何月、朝代替换,土块盖房依然,冬暖夏凉,遮风挡雨。太多的二愣子把生命里最宝贵的年华留在了土块盖的老屋里,岁月里煎熬,恍惚了百年人生。虽然门楣寒碜,但在土块盖的老屋里罐罐茶不知伺候了几代乡人,温暖了多少换针换线的、收羊皮的、磨菜刀磨剪子的来客,抚慰了多少潦倒失意的心灵,承载了几辈人在大山村里生活的希望。土块修的土炕,一块竹席,睡老了,睡着睡着睡走了,又睡来了,绵延传承,续着姓氏的香火,支持着一个家族。怀念打土块,是一个山里人生的手艺。

    在西北偏远的山村,只要你稍加留意,便可以看到留存下来的土块盖的房屋。一个普通的人家,寻常的宅第,格子窗子糊着各种剪纸,没料想竞是一个叹为观止地用自己的艺术装饰的世界。世代相传的土块,于平淡中渐渐退出一个乡村传承几百年的手艺中的舞台,将在故事里叙说。

    当你领略到了西北的风土,解读到黄土打成的土块,尤其是从那流汗的结晶里品味千百年往事,你才能叩响一个古老山村土屋的门环。



阅读次数(434) | 回复数(4)
上一篇:读贾平凹:说说这些评论家
下一篇:董青军的乡土诗:在黎明的分界线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