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常玉田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2508486146
  • Email:2508486i46@99.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803 篇
    回复总数:8657 条
    留言总数:35 条
    日志阅读:267380 人次
    总访问数:448521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huozhongshi发表的博文
槐洨怒火连载一[2015/8/9 11:21:42|by:huozhongshi]

各位朋友,受人之托,让我半月写一部电视剧,迎接抗战胜利70周年,我说根本办不到,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水平,时间这莫紧,简直痴人说梦。牢骚归牢骚,咱还得尽力写,敬请朋友们多提修改建议为盼,把剧本完善。谢谢众友。

槐洨怒火

常玉田

剧情简介: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铁骑向我华北大举进犯,1012日践踏我县,屠杀同胞,制造多起惨案。不甘受辱的国人,团结起来,纷纷拿起刀枪棍棒,在共产党领导下,与敌周旋,涂颅沥血驱敌寇,取义舍生斩豺狼。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本剧本就是根据流传的部分故事编写,常泳波、吴清波历尽辛苦寻找党组织,同宋红书、苏又然等发展党组织,自觉抗日;县长陈翕儒发动民众,组建武装,打击敌人,威武不屈,慷慨就义;孤胆英雄荷花,浑身是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本剧歌颂了他们的不朽功绩。

第一集、寻党指方向

本集人物:桂幹生、常泳波、吴清波、宋红书、苏又然、陈光奎……

时间:1938年春夏

剧情:

一、赞皇寻党

正月15日晚,沙河店常泳波家的北屋里,昏暗的煤油灯下,冲门椅子上,常泳波(30来岁)和吴清波(20来岁)对面而坐。

常说:“清波,今天老师捎信让你来,是想给你商量一件大事,你是老师最得意的学生,又是老师介绍入党的党员,最知心靠得住,今天是十五了,明天我打算让你陪我去趟赞皇,听说八路军支队司令员桂幹生在黄北坪一带领导抗日,咱俩去找找他,让他给咱指条路,怎么抗日。”

吴说:“我听老师的,咱去找党组织,给咱指指方向,敌强我寡,不能莽撞。”

常说:“今晚你睡到我这儿,大早起咱就出发。”吴说:“好!那咱就早早歇了吧,我年轻,睡觉死,看到时醒不了。”常说:“好。”(二人熄灯睡下。)

第二天黎明,师徒俩早早起床,家人准备了早饭,二人匆匆吃了点早饭,带上黍面干粮,绕着敌人的岗哨,徒步往赞皇进发。

他俩去湾里、走杨召、到高邑坊册,再去李家庄,绕过高邑城急匆匆一路西南行,到达花园,不敢进村,只在村外绕行,生怕遇到麻烦。

走到平汉铁路前,已是早晨七八点钟,他俩穿过铁路时,几位皇协军挡住去路,“你俩是干什么的?要往哪里去。”皇协军一个小头目模样的人问道。常泳波不慌不忙地说:“我们到西边古城走亲戚。”边说边从怀里拿出从村里开具的证明信(那时还没有良民证)。当官模样的看了看,放他俩西行。他俩进入东张村,再到古城,他俩顾不上说话,往西赶路。走完平原,进入丘陵,继而走入大山。他俩深一脚浅一脚,沿着崎岖山路,往西边方向盘旋而去。

时已过午,他俩又累又饿,浑身冒汗,棉衣潮湿,常泳波估计早到了赞皇地界。就对清波说:“咱俩从清早至今,走了七八个钟头了,实在累了,咱俩歇歇脚,吃点干粮。”吴说:“好,我现在也饿得很。”(二人坐在路旁石头上,从怀里掏出干粮吃起来。)二人啃完干粮,重新站起,又沿着蜿蜒砍柴小路,攀岩西行。

翻过两座山头,约莫走了十几里路,前头半山腰露出一个小山村。二人走到村口,被几个拿枪的民兵截住,一人盘问道:“你俩是干什么的。”他俩看着不是坏人,就说:“我们听说八路军在咱这一带打日本鬼子,我俩从赵县赶来投军,请问几位兄弟,知道八路军在哪吗?如果知道,可帮我们引荐引荐。”说罢,二人双手抱拳一拱。那几位民兵相视颔首,其中有一位说:“不假,八路军就在我们西北那个村子里驻扎。那个村叫黄北坪,我们这个村叫长沙,离得不远。”他用手指指身旁的一位最年轻青年说:“就让他领你俩去找吧。”三人边走边谈,常说:“小伙子,今年多大了,叫什么名字?”憨厚的小伙子红着脸答道:“十七了,叫金贵。”常说:“好名字。可惜现在是乱世,日本鬼子打到咱家乡,金贵不了了。”三人有说有笑,约莫走了半个时辰,到了黄北坪村。

到了村口,有几位八路军战士把守,金贵说:“这两位是从赵县来的,想参加咱们的抗日队伍。”有一个当官模样的人说道:“好!你别管了,我领他俩去见首长。”金贵听后,与二人道别。那位当官模样的战士将他俩领到村中一座独院中。这座独院坐北朝南,有北屋四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那位战士走到北屋门口,喊道:“报告首长,从赵县来了两位同志,说要投军,我已带来,请首长指示。”屋里人答到:“你领他俩进来!”二人跟随那位进屋,(房中陈设简陋,冲门放着一张破旧的八仙桌,桌子左右各放一把椅子,上首椅子左边墙上挂着一张军用地图,一位40岁上下年纪的军官正在看地图。)那位看地图的首长,他见二人进来,亲切地握手。

桂幹生(纵队司令员):“两位辛苦了,请坐。”(二人一旁凳子上坐下。)接着说:“两位老乡哪里人?打算参军?欢迎欢迎。”

常泳波说:“我俩是赵县人,我叫常泳波,他叫吴清波。我们听说咱们八路军在这一带打鬼子,后半夜就出发,不敢走大路,尽量绕过敌人的岗哨,寻找咱们的不对,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见到亲人了,我俩好高兴,我俩要参军,同你们一起打鬼子。”

桂幹生说:“两位不要着急,走了一天了,一定又累又饿,先吃饭,好好休息一晚,参军打鬼子的事明天再说。通讯员!”通讯员应声进来说:“首长有何指示?”桂说;“你带这两位老乡到伙房去吃点饭,给他们安排一个住处,”通讯员说:“遵命!”(通讯员领着二人走出司令部,到伙房吃饭,然后领到一老乡家住下。)

第二天,桂司令又派通讯员把二人叫道司令部,详细询问日寇在赵县的兽行和赵县的抗日形势。常说:“日寇在我们那里,奸淫烧杀,无恶不作,老百姓恨透了他们。可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我们几个共产党员,势单力薄,鸡蛋不敢碰碌碡。束手无策,空有一腔爱国热血。我俩来找部队,就是要上战场,打击小鬼子。”桂司令说:“光有热血不行,还得讲究战术策略,我们这些日子正在学习抗日战略战术,你俩先学习学习。”常说:“好,久之不得。”

二人住在黄北坪,跟着军队学习抗战理论,一学就是半月。二月二,司令员桂幹生将二人叫道司令部,对他俩说:“这半月来学习的咋样?有何感想。”常说:“长了知识,受益匪浅。”吴清波也说:“别看这半月,胜读三年书。了解了很多军事知识。”桂幹生说:“我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你俩回去好。回去发展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比在部队作用大,对抗战更有利,你俩还是回去吧。回去后,以抗日救国动员会名义发展党组织,建立武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各界人士。”

二人奉命回去,照着桂司令指示办,燃起抗日烈火。(待续)

标签:电视剧本     阅读次数(729) | 回复数(7)
上一篇:人之气质形貌
下一篇:俩司机夸老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