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如福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liurufu2012@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468 篇
    回复总数:1647 条
    留言总数:336 条
    日志阅读:200881 人次
    总访问数:438564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7328285ABC发表的博文
让文化雨露不再难降乡村[2013/8/18 8:07:20|by:7328285ABC]

让文化雨露不再难降乡村



    抓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用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来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直农村群众梦寐以求的愿望,同样也是党和政府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关怀和支持,不少乡镇建起了文化站,村级也逐步完善了图书阅览室,一些乡村群众还自发地成立了文艺队,这些对于农村群众来说本是一件好事,可究竟能给群众带来多大的文化艺术享受,对农村文化艺术发展带来多大的好处呢?

    笔者生长在农村,对于农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目前,很多乡镇都建有文化站和农家书屋。从表面上来看,乡村文化设施基本齐全,群众的文化生活应是不再犯难之事。然而一提起这个话题,很多人却表示从未到过这样的文化场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文化艺术享受仍是一种很遥不可及的事。有了这些花费巨资建设的惠民设施,群众的实际参与程度不高,甚至仍然不能“解渴充饥”,抛开群众自身原因外,我们的基层文化体制是否也有着自身运作上的不足呢?很多文化站的管理员是政府工作人员挂名兼职的,不但没有艺术特长,就连简单的唱歌跳舞、琴棋书画更是一窍不通,除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外,一年四季都不见人影,“一锁把门万民难乐”,这样的文化设施实质上早已从意识上隔绝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受到群众冷落也就是见怪不怪的事了。而距离群众最近的农家书屋,很多也是空有其名,村干部除了忙于具体的村务外,还要在剩下的时间忙活自家的生产,管理书屋也是心有而力不足。村民闲暇时间,久闻不到书香,近在咫尺的农家书屋也成了虚设。乡村文明的传播与延伸无形中受到阻碍,一些愚昧落后思想就会趁虚而入,成为导致农村文化长期落后的顽结。

    在很多乡村,群众都有生产之余对于文化生活求知若渴的愿望,但是热情虽高 ,却是一种自娱自乐的状态,节目品质难提升,含带封建迷信的成分不乏其中,而就这样的草根娱乐形式,却深深吸引了众多乡亲,一方面基层巨资所建的正规场所显现异常冷清,一方面缺乏专业场地设施的民间娱乐却红红火火,两者明显的反差,其实就足以说明了我们当前的基层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需要亟待完善之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基层文化娱乐生活,提升基层文娱节目标准和内涵就不能停留在媒体“一报完毕”,上级检查完事,场所一建了之的形式主义,更不能忽视实际使用效果,而应以群众的实际效果来衡量文化生活的标准。国家与政府花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建成各种文化设施,就应该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追求文化艺术生活的关怀。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对于当前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通过群众推选,或上级委派的形式,将农村当地有书画、歌舞艺术特长的本土文艺骨干充实到基层文化场所当中,主持和进行日常工作活动,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予以经费、专业指导上的帮助。不拘一格地探索和尝试适应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之路的运作模式。

    二是根据群众的爱好特点,扶持组织成立各种文艺团体,尝试对其进行除一定的资金支持外的“文化津贴”补助,做好其运作雏形期的“帮、传、引、扶”援助,促其尽快成为引领农村文化娱乐生活走上正轨的“中流砥柱”。

    三是根据农村文艺社团的实际情况,组织、指导、帮助其开展适合自身、符合实际、迎合形势的文娱表演活动,扩大知名度,提高自身造血功能,使农村文化团体立的起、唱的开、走的正,让挽起泥腿和免起袖子的农民不离家门也能享受到社会主义文化雨露的惠泽,真正促进农村精神文明长足、健康地发展。





阅读次数(342) | 回复数(5)
上一篇:村巷里的老时光(原创诗歌)
下一篇:揣骨疃镇抗“疫”三字经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