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姓名:李卫和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750140507
  • Email:liweidong1166@126.com
  • 个人签名: 不想技压群雄,只为自强不息。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65 篇
    回复总数:73 条
    留言总数:2 条
    日志阅读:33145 人次
    总访问数:5117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weihe发表的博文
难忘当年“赶鸭仗”[2012/7/4 21:58:00|by:liweihe]

我家住在华北明珠白洋淀的西岸,上千亩的苇塘包围着整个村庄。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优越,一望无际的蔓蔓青纱帐中,栖息着很多野鸭。记得小时候,每年的秋后,村里的大人们就会偶尔成群结队去“赶鸭仗”,我第一次参加是13岁。


那是秋后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听到大街上有人组织去“赶鸭仗”,便兴冲冲跑出门,激动的询问身边的人:“我去行吗?”大人们笑着说:“只要你不怕水凉,不怕劳累,能跟着赶到目的地,就算你一份儿。”我郑重的保证,绝不掉队。大人们哈哈大笑,算做默许。


9点多钟,赶鸭队伍已经聚集了上百人,组织者感觉人员差不多了,下令出发。我细看发现,参加的人全部是长裤、长褂、高帮系带胶鞋,鞋带系的绷紧,每个人都带着干粮和水,一副戎装上阵的架式。赶鸭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北淀,十艘五仓大木船争先恐后向北淀进发,犹如当年与鬼子作战的“雁翎队”。到了北淀的苇塘边,组织者开始布置任务:一号船从哪个位置开始留人下水,留到哪里为止;二号船从哪里开始留人,留到哪里……十号船则直奔圈地,摆好阵容专等野鸭入网。布置完毕后,除了十号船外,其他九条船成扇面形式雁别翅排开,滑出几十米距离就留一个人下水。出于对我年少的照顾,船夫大伯把我留在了浅水区,左右两边留下的都是和我家关系特好的街坊叔叔。秋后的水凉的吓人,当我咬着牙从船上跳到水里的时候,一股钻心的寒意直袭躯体,心脏就像被人抓住一样猛地揪紧,呼吸也骤然急促了起来,我激灵打了个冷颤,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我的天,真凉啊。”我开始后悔。船上剩余的人见我站在冷水里不动,急忙大喊:“孩子,动起来,快动起来,大步的走一阵子就暖和了,傻站着会冻坏的……。”左边几十米外的大叔开始喊我:“和儿,走着呢吗?咱们一起向前走啊,走着。”我冻的直发抖,用颤抖的声音回答:“好,好。”此刻,右边的大叔也下水了,大声的呼叫着我的名字:“和儿,我也下水了,咱们一起走啊。”我回应:“好,一起走。”我牙一咬心一横:“走!”


在几百亩的苇塘中,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周围只能看出两三米远,我一边急切的用手扒开面前的芦苇,一边迈着艰难的脚步向前走去。耳边除了拨动芦苇的“沙沙”声,就是从两边传来两位叔叔的喊声:“和儿,跟着呢吗?听声音你靠左了,朝右边走着点儿啊。”“好,知道啦。”我一边回答一边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不知走了多久,冷意没有了,又走了很久,额头开始冒出了汗珠,这次我真的体会到了“勤劳者没有冬天”的深刻含义。


很久之后,感觉左右两边的大叔离我近了很多,再后来,我们开始看到彼此的身影。当时,人与人之间的空档处偶尔有野鸭向圈外跑,我发现两位叔叔两边的人也渐渐靠拢了过来,水面也越来越浅,走着走着,已经人挨人了,可人们还是在不断向一起靠拢,形成了两层三层……。此刻被大家赶来的野鸭,在这个包围圈里噼里啪啦的飞跑、惨叫。我拨开面前的芦苇惊奇的看到,前面遍地都是野鸭,它们东逃西窜,试图跑出这道人墙。这个上百人组成的阵队,成半圆形包围着这群“敌人”,令“敌人”不得不进入前面早已设好的“圈套”。此时,着急的人已经开始下手捕捉野鸭,惊魂未定的野鸭不顾一切的向圈地中央钻去。再近些我看到,所谓的圈地设在一片地势较高的没水的苇塘里,圈地是由苇薄扎成的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大圆圈,圈子内的芦苇全部被拦腰折断,折断的芦苇上方盖着一张大网,把整个圈子围的严严实实。圈子分前后两个圈门,前圈门面对人群而开,两边成“八”字形扎着两排苇薄,向远方延伸出几十米,便于野鸭向圈子里汇集。后卷门很小,只能容一只野鸭通过,门口两边有两个人正在蹲守着逮钻出的野鸭。此刻“赶鸭仗”的人们依然在向一起挤,已经到了人挨人的地步。圈子里的野鸭成了瓮中之鳖,想跑没地儿跑,想飞飞不起来,想潜水却没有水,只见一个压一个,一个挤一个,一个摞一个。有经验的人们开始纷纷下手逮鸭子,大家有的用脚踩、有的拧脖子、有的用牙咬鸭子的脑门,高手只用大拇指的指甲用力一掐鸭子的脑门,鸭子就一命呜呼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逮到了近两千只。我在大家的帮助下把分到的十几只野鸭带回家,一家人过了个滋润的冬三月。


如今,野鸭已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赶鸭仗”自然成为了不复的历史。那次的经历,成为了我永久的记忆。

阅读次数(185) | 回复数(1)
上一篇:三步解决“村里穷”问题
下一篇:村中多养外来人

loading...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优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