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张同进
  • 性别:男
  • 地区:河北省晋州市营里镇营里村,邮编:052260
  • QQ号:827962241
  • Email:zhangtongjin8080@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767 篇
    回复总数:8959 条
    留言总数:49 条
    日志阅读:246079 人次
    总访问数:39266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gengyan123发表的博文
消 夏[2011/6/21 8:26:00|by:gengyan123]

 


 


太阳值了十六个钟头的长班,疲惫不堪地披着红彤彤的晚霞,退到西山后面,告辞了一天的工作。一丝凉意,随着从东南升起接班的一轮圆月,把月辉散到了街道的各个角落。


坐在胡同口前面广阔场地上的男男女女,手中的薄扇,不再那么忙于晃动,有时摇动几下,不是为了取风纳凉,而是驱赶扰心听讲笑话的蚊子。有不少老大爷,听入了迷,吃过饭的碗,放在身边地上懒得往回送,惹得老奶奶们站在家门口,絮絮叨叨地骂:“老东西,要刷锅了……”。


那是解放初期的一个晚饭后,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大人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孩子,他们可能也是听迷了吧,光着屁股坐在地上,脖子呆呆地伸着一动不动。


什么笑话,这样惹人动听?其实,并不是什么生动的故事,不过是乡下口头流传的一些民间小事呗。


那时刚解放,科学还落后,乡下没有收音机、电视、电扇、空调。翻身后的农民,在田间劳累一天,趁晚饭后,坐在街上消夏,邀请有文化的人,讲几个笑话,开开心。


讲笑话的蔡大爷,他也没进过学门。他的字,是逃荒在东北一家报社干杂活时偷来的。后来,他买了一本康熙字典,由于记性好,所以成了村上的文化人。


那天,蔡大爷讲的是秃闺女和瞎小子的故事。


三国时代,有个秃闺女,小时候不知怎的,长了一脑袋秃疮。其奶奶担心日后不好找婆家,催促她父母给孩子看疮。那时,穷乡下没有好医好药,难以根治。


一日,听人说神医华佗从他村路过。真是天降良机,其父母带女儿就医。


神医说:“根治不难,揭去秃疮痂,待黄毒水流至将尽,再敷药调治,半月后便会长出青发。”


神医用刀刚揭下一小块痂,秃闺女疼痛难忍,哭闹不止。当时没有麻药,别无他法。其父母见情景痛心,谢绝医治。


神医华佗叹息曰:“可惜呀,可惜……”。


秃闺女走后,又来一对夫妇,领着一个患眼病的儿子就医。


华佗诊过说:“此乃天花所致,左眼已经失明,药疗无效,只有动手术,取出病眼球,换只猴子眼珠方可治愈。”


“换猴子眼!能行?”其父母疑惑不解的问。


“对,买只猴子来,用其眼代之。”华佗有把握地回答。


猴子买来了,华佗举刀要动,瞎小子听见刀吓得大哭,父母溺其儿痛苦,没让医治。


毕佗又叹息曰:“可惜呀,可惜……”。


华佗走后,被曹操招去治病,一代神医华佗,不幸死于狱中。从此,二人再没有就医机会了。


再说秃闺女、瞎小子长大之后。女无男聘娶,男无女肯嫁,正好二人成亲,这倒门当户对。


秃闺女和瞎小子由于拒绝医治,不但成了终生苦恼,而且给后代造成不可医治的精神创伤。


秃和瞎成了他们的忌讳字眼。不仅是秃和瞎,就连这两字的同音、同意、反意和有关联的字词都忌讳,例如:瞎、下、上、匣、箱、吓、合、闭、等,还有秃、光、亮、明、兔、猫、吐、土等,只要听到有关的字眼他就着惊。他家的孩子时常为此打架斗殴,如果孩子们到他家告状,也要被秃闺女和瞎小子骂出来。他家的人,都怨恨造字典的人多造了这些“无用”字,真是岂有此理。


由于秃和瞎的忌讳,话传久了,便成了一句口头语:“秃护秃,瞎护瞎,忌讳抱着娇娃娃。”


此语自古流传到今天,它在告诫人们,有病早医,有错早改,不要酿成后患。过去,这类口头文学,在消夏谈笑声中,使人们无意中受益。

标签:讲故事     阅读次数(269) | 回复数(7)
上一篇:农博感怀
下一篇:gengyan123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