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小瑞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346023088
  • Email:ny114@163.com
  • 个人签名: 菜农之家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281 篇
    回复总数:151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63933 人次
    总访问数:22169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uxiaorui发表的博文
小麦病理病害(2)[2011/2/17 18:25:00|by:liuxiaorui]


  • 12、小麦链格孢叶枯病





    小麦链格孢叶枯病主要由极细链格孢菌和细链格孢菌引起,在各麦区广泛分布。小麦生长中 后期引起上部叶片和穗子早期枯死,从而造成减产。





    [症状]病株先在下部叶片上散生较小的椭圆形褪绿斑,后病斑变成黄褐色,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并可使叶鞘和穗枯萎。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可见暗色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种子外或以菌丝在种子内长期存活,为主要初浸染源。病菌分生孢子从小麦表皮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并发病,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经风传再次浸染和造成种子带菌。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③药剂防治,见小麦根腐(叶枯)病。





    13、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在我国西北、华北春麦区发生普遍。北方冬麦区局部地区有发生。一般病田减产10%~20%,重病田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症状]病菌只浸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病株根和地下茎变黑腐烂,抽穗后茎基部变黑腐烂加重,形成典型“黑脚”症状,叶鞘易剥落,内生灰黑色菌丝层,后期产生黑点状突起(子囊壳)。由于基部受害,地上部老叶变黄,分蘖减少,枯死或形成白穗,穗不实或籽粒秕瘦。





    [发病规律]小麦全蚀病菌以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长期存活,是主要的初浸染源,混有病残体的种子和粪肥也可传播。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被浸染,但以苗期浸染为主,12~18℃土温适 于浸染,小麦播种越早,发病越重,另外,此病有自然衰退现象,小麦、玉米连作田,病害达到高峰后,会衰退下降,经1~2年可控制为害。



    [防治方法]①无病区应防止传入,初发区及早消灭发病中心,控制病区扩展。②合理轮作,有水地区实行稻、麦轮作,旱地实行小麦与非寄主作物(甘薯、棉花、绿肥等)轮作。③用20%粉锈宁乳油按种子量0.03%~0.05%有效成分拌种,或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等药剂每亩2.5千克加细土20千克,施入播种沟内土壤处理,防效可达70%~80%。④小麦出苗后,用15%粉锈宁每亩150~200克,对水50~60千克浇麦,防效可达60%以上。





    14、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在我国冬、春麦区普遍发生。直接为害麦穗造成减产。





    上一篇:小麦病理病害(1)
    下一篇:西红柿喷花座果灵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