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杨宗瑞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1339018949
  • Email:1339018949@qq.com
  • 个人签名: 本人简介:杨宗瑞: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大龙华乡小龙华村人;高中文化,《河北农民报》优秀通讯员,特约记者。热情欢迎大家来易县做客,联系电话:0312--8267889,13091262149.    真诚的欢迎各位朋友,关注我的博客,共同学习;共同交流;永远是朋友。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825 篇
    回复总数:2721 条
    留言总数:18 条
    日志阅读:841944 人次
    总访问数:1186655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yangzongrui发表的博文
五、北易水[2019/9/30 18:18:42|by:yangzongrui]

北易水

□明水概述

北易水古称濡水,发源于易县云蒙山南麓,自西向东,经易县城东南小北城村附近出境,流至定兴县北河店,(京广铁路以西),汇入南拒马河。河道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789平方公里。易县境内河长39公里。5公里以上的支流20条,流域面积639.1平方公里。流域形状呈向西北突出的半圆形。北部属片麻岩,季节性地表水丰富。南部属石灰岩,地下水缺乏。河床质在梁各庄以上为卵石组成,以下为沙夹卵石。各支流有大漂石和卵石。河谷宽度:干流 一 般为2—3公里。河床宽度在梁各庄以上为100—200米,以下则为400—1200米 。干流纵坡在梁各庄以上是1/100—1/300,以下为1/500—1/1000,属季节河。平水年4-5月份没有基流;枯水年11月一6月份没有基流。易县县城处百年一遇洪峰流量可达3090立方米/秒,1963年达到2380立方米/秒。

1957—1960年在河上游支流上修建了旺隆、马头两座中型水库,莲花池、太宁寺、黄蒿三座小(一)型水库。1958年修建了从梁各庄到山南门墩子山的北易水懽渠。1959年将中易水与北易水的分水岭——孟津岭挖开,跨流域引拒马河水补充给莲花池水库,并对北易水流域进行水量调节。对北易水流域地下水的补给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77年冬开始,在九源、君玉村附近开凿拒马河与北易水的分水岭官座岭隧洞,洞长1.5公里,1979年打通。跨流域引拒马河水入北易水流域。北易水上游穿过清西陵、县城以西有津同公路与北易水干流平行,交通方便。

□明水景区

清西陵清西陵位于北易水河上游;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80人。共有陵寝十四座,还在附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从建陵开始,清王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现在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寝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绚丽的山水画。

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

1961年,清西陵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1月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是易县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

荆轲塔)荆轲塔在易县城西南一公里处的荆轲山村村南的荆轲山山顶上,形如利剑,直指苍天。塔高26米,须弥座八角十三层,砖木结构,白色。每层八隅各悬风铃,清风摆动,清脆悦耳,音传四野。

荆轲塔是为古义士荆轲而建,又称圣塔院塔,塔建在荆轲衣冠冢上,系沙石堆集而成,即古时荆轲馆故址,也是荆轲的衣冠冢。冢高34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燕太子丹诀别荆轲,知其有去无还,便收其衣冠造土假冢埋入,故为荆轲衣冠冢。 大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绐在荆轲衣冠冢上建圣塔并寺院,之后历代各朝皆有重建修葺。宋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5月已卯朔二十四日),刺史刘楷复展故地,以舍利子200粒贮以金瓶银阁,葬于地宫,复建塔于上。当时易属金辖,并非大辽之地,但碑刻铭额为“大辽易州重修圣塔记”,刻石用南宋纪元,可见当地人民自然不忘故国。

元代张柔始建保定府、莲花池之后,他基于荆轲的知名度在荆轲的衣冠冢前建石像生,在山上栽植松柏,解放初还保留几棵。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又重建,并改圣塔寺为院,塔旁树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丙戊五月,御史熊文熙题:“古义士荆轲里”碑一统,清康熙六年(公元六十年即公元1721年)再复并碑一统,1986年易县人民政府进行了维修。

因此山有明代“古义士荆轲里”碑碣,旧传有荆轲衣冠冢和荆轲馆,因此得名。塔建于山上,清碑上又有“辛与塔为山而设,为荆轲而设也”等语,故俗称荆轲塔。荆轲(?一前227)战国时卫国人为燕太子丹行刺秦王未遂身死

公元前227年,荆轲受燕国太子丹命,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与秦舞阳一起,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如今,荆轲塔也是易县非常出名的古迹,现在已经扩建成荆轲公园,供游人参观旅游。

□明水资源

(北易水渠)  北易水渠,以北易水河梁格庄村东黑山头处拦河坝为渠首,尾水至门墩山,故原名叫梁门大渠。北易水渠可引用旺隆水库、莲花池水库、太宁寺水库和孟津岭引水渠引来的拒马河水。  

工程从1958年与拦蓄水工程同时兴建,到1963年基本竣工通水。主干 渠首以上河道段长2.2公里,以下段至门墩山长16.3公里,全长18.5公里,原设计流量3.5立方米每秒,经由17个村,控制灌溉面积3.1万亩。  

原设计配支渠12条,全长48公里,斗渠54条,全长41公里。原设计干渠、支渠、斗渠大小建筑物206座,较大型有拦河坝一处,  渡槽2座。由于经济紧缺及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大部分配套建筑没按计划完成,加之管理不善,到80年代末实有效灌溉面积为1.5万亩。进入到90年代,随着水利事业的发晨,以水利改革为动力,加强了管理,多次进行测量,对主干渠进行清淤,部分建筑物进行了维修,灌溉面积逐渐增加,目前达2万亩。

经过1963年特大洪水涨发后,县委、县政府组成了河道治理工作  组,对北易水河道进行了综合性治理,沿河道打了护村坝、护地坝、护滩坝和护林坝,从大龙华村至扬威城村全线82.5华里。1977年第四季度到1978年二季度,又进行了一次导线综合治理,治理后20多个村受益,保护耕地1.2万亩,护滩300亩,护林1000多亩,保护了村庄土地,改良了士壤,美化了环境,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旅游资源)位于北易水上游的清西陵是国家AAAA级景区,距离北京120余公里,张石高速设有清西陵出口,交通便利,游客众多,是易县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

易水河畔的荆轲塔公园距离县城一公里之遥,不但能供游客参观旅游;重要的是让游客了解历史杰出的英雄人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健身爱好者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河道资源)易县境内北易水河长39公里,其中5公里以上的支流20条,有马头沟、望隆沟、黄蒿沟、赵家沟、太宁寺沟等。梁格庄村以上河宽40—100米,河床为卵石夹砂,梁格庄村以下河宽100—200米,河床为沙夹卵石组成,流域面积约639.1平方公里,干旱年冬春两季无基流。多年平均径流量496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两年来,易县县委、政府重视湿地修复工作,明确湿地修复责任主体,通过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河道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湿地1500多亩,易县易水河畔吸引来众多鸟类栖息,其中百余只白鹭成湿地亮点。

□明水人文

(历史人物)荆轲(?-前227),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卫人称他为庆卿,而到燕,燕人称他为荆卿。荆轲喜欢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曾游说卫元君,不为所用。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流传至今,英雄荆轲这种爱国、勇于牺牲的精神让后人无比崇敬。

                              撰稿 杨宗瑞

标签:yangzongrui     阅读次数(666) | 回复数(0)
上一篇:四、易水湖
下一篇:戏曲进乡村 演出暖民心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