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孙建永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kfgyfgf@yahoo.com.cn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2788 篇
    回复总数:1782 条
    留言总数:24 条
    日志阅读:4708599 人次
    总访问数:5394716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sunjianyong发表的博文
《风匣旧事》 [2021/1/8 18:07:28|by:sunjianyong]

点击查看原图

《风匣旧事》

                    文/韩新华     

        前段时间,与阳原作协的几位会员到槽村石碾磨杂粮基地采风,看到琳琅满目的老物件散发着岁月的沧桑。它们即是过去的回忆,也是现在生活来之不易的见证。在众多的老物件中,我被一堆叠加在一起的“风匣”吸引,仿佛听到它们向游人诉说着一个时代厚重的历史。我的思绪也飞快地穿越时光隧道,准确地找到了被岁月风沙掩埋了的久远记忆。

         “风匣”,父老乡亲都叫它“韛”,是曾经往灶膛吹风燃火做饭的工具。记忆中,我们家里的家务基本上由父亲来做,唯有拉风匣是母亲的专利,因为她嫌别人烧火时费炭。恍惚间,仿佛又看到母亲坐在一个小板凳上,身体一前一后有节奏的一推一拉,风箱“呼——踏”,“呼——踏”用黯哑的嗓音唱着沉闷的歌儿。母亲时不时侧身低头,拿着“火铲”从锅台旁边的“炭窑”里取一点炭送到灶膛。然后反反复复的把灶膛里散开的火用火铲扒拉到锅底最中心的位置,直到炭火很少的时候,再取一点炭放进去。宁可多费时、费力,也绝不肯多放一点炭。母亲常说:“三烧不如一捂”。除了蒸馒头一股做气,比平时火头大些,其余一律一点一点的放。好多时候还停下来,堵住灶口,让食物在锅里焖着。后来,由于母亲身体状况,由父亲或者二哥拉风匣,母亲成了总指挥。该添炭了,该拔拉了……拉风匣的速度快了,慢了……一直喋喋不休。有一次母亲把洗干净的土豆,还有几个胡萝卜放进锅里,命令二哥去拉风匣,告诉他等火特别小的时候才能加炭,等锅里冒出大气的时候就停下来堵住灶门,气小了的时候就再开始加点炭“烧”一会儿,然后去小卖部买咸盐。二哥极不情愿坐到了那个小板凳上拉着风匣,心神不定的样子。忽然他悄悄对我说,妹妹帮哥拉几下。我犹豫了一下,学着他的样子坐下来,却拉不动。只能用双手吃力的拉起来,却不像他们那样顺畅。很快二哥出来了,手上多了一本书,他开始边拉风匣边看书。买咸盐的母亲回来了,刚一进屋便听到母亲愤怒的骂声。原来二哥只顾的看书,压根儿没记住往灶膛里加火,碳已经燃尽将要熄灭,只有一点零星的火星奄奄一息的在炭灰中闪烁,而锅里连一点气也没有冒出来。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吹风机用它小巧的身体,替代了笨拙的风匣。再后来,电炒锅,煤气,电饭锅跟着时代的脚步普及千家万户。到现在,什么高压锅,空气炸锅,微波炉等等,五花八门的数也数不清楚。在炊具的逐步提升中,感觉着时代神速的变迁。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细,无不展示着改革开放的柔风细雨惠泽着群众。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物件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舞台。当年的风匣,早已在心里销声匿迹。时过几十年,再次见到在岁月中蒙尘的风匣,它饱含着时间的痕迹,牵引出一段回忆和许多难以割舍的情结。我怀念那个年代那一段清贫却纯净如水的时光。

作者简介:韩新华,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张家口日报特约通讯员、张家口市作家协会会员、阳原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家世界微刊》特约作家。喜欢用文字涂鸦情绪,让心情在文字中沉淀、让情感在文字中升华。《人河仙境青天背》、散记、村庄史记《榆条沟》均收录在《阳原文史资料》、诗歌《泥河湾》、散文《大海洗涤的灵魂》等近二十篇收录在《青春的颜色绚烂如你》一书,系列小剧本《桑干河畔藏青暖》、《桑干河畔橘黄美》拍摄成短剧在电视台播出、散文、诗歌散见书报刊及网络论坛及平台、偶有获奖。

阅读次数(18902) | 回复数(0)
上一篇:中药预防新冠肺炎推荐方
下一篇:白发变黑的民间偏方【原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