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李学宾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feixiangmianhua@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91 篇
    回复总数:159 条
    留言总数:0 条
    日志阅读:64883 人次
    总访问数:8671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xuebin1975发表的博文
肥乡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2015/10/9 8:58:49|by:lixuebin1975]






肥乡地处河北南部,她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保留有丰富的文物古迹。目前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处。现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窦默墓区

窦默墓区位于肥乡县肥乡镇城西村,现拥有至元二十五年窦默神道碑一通,窦默祠堂三间。原墓区占地32亩,建有祠堂、配房、碑楼,墓室和神道,碑前有石相牲两列,历史上每年春秋大祭时,知县均到墓区祭拜。咸丰11年毁于战乱,同治元年重修窦公祠堂,民国初,又遭破坏,将墓前石像、石马及各种石兽就地埋入土中。

窦默墓碑,立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7年),篆额“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青石质,龙首,通高4.7、宽1.1、厚0.33米。碑首为四龙蛟蟠,龙首与碑身连为一体,碑文阳面和阴面共1695个字,刻36行,每行30-60个字左右不等。碑文由名家王盘撰文,胡祗书丹,商挺篆额,立石人为窦默之子窦履。文笔流畅,楷书遒劲有力。碑文内容主要记述了窦默年轻时代,元军南下,家破人亡,逃亡在外,曾学医,后应忽必烈召,封为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等,是忽必烈的主要汉人顾问之一。还记述了其同姚柜、许衡等人的交往。其碑文记载翔实,为研究元史,特别是窦默本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具有一定的学术史料价值。

窦默(1196——1280年),字子声,初名杰,又字汉卿。元初名臣、名医、名儒,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即皇帝老师)、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等职,去世后归葬故里城西村,被封魏国公,谥文正。蒙元世祖忽必烈三次召见,并委以重任。他抛开狭隘的民族意识,极力提倡封建伦理,重教育,设太学,倡导兴办各类学校,加速蒙汉融合,元代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窦默医术高超,精通针灸学,著有《针经指南》、《流注指要赋》、《窦太师流注》、《标幽赋》、《指迷赋》、《铜人针经密语》等针灸专著。另有《疮疡经验全书》十三卷,为其后代所辑。

1982年窦默墓碑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肥乡县人民政府重修碑楼,树立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

201352,肥乡县召开了首届窦默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窦默后人和其他代表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充分利用窦默文化的资源优势,科学决策、合理保护开发、促进肥乡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目前,县文广新局积极打造窦默文化生态园,对窦默墓区的恢复开发做出详细规划,在建造窦默祠堂,恢复墓区原占地面积32亩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抢救维修窦默墓碑。并发掘墓区地下所埋藏的各种石刻,广植松柏,恢复过去“丞相祠堂柏森森”之气势。



平原君墓区



平原君赵胜墓位于肥乡县元固乡西屯庄,平原君墓区南北长120米,东西阔为70米,占地面积10亩左右,与碧霞元君祠仅一墙之隔。墓区松柏林立,杨树参天,庄严肃静。内有平原君赵胜墓葬、明代骠骑大将军张懋忠所书“赵平原君墓”碑一通,新立宋圣相李沆、明户、兵两部尚书张学颜、明骠骑大将军张懋忠纪念碑各一通,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踏进陵区,首先可见重新修建的碑楼,高4米,宽1.8米,厚0.83米。石碑由神龟驮起,碑阳刻有“赵平原君墓”

五个遒劲大字,,碑阴有骠骑大将军张懋忠撰写的《重修平原君墓碑记》,铭文10行,满字40字,为平原君生平事迹,字体遒劲有力。

碑楼至墓葬处为主神道,长约59米,古时,主神道建有平原君庙,今不存。据明正德丙寅年庙记记载,因年久失修,庙貌颓废,西屯庄村民郑凉进行重修。嘉靖乙丑年,索家寨村民蔡景和郑凉之子郑询,持续重修庙宇,将大厦、拜厦、陪廊、山门按标准进行了重建,使庙貌焕然一新。万历二十年,重修大殿,立平原君塑像,栩栩如生,神采奕奕。两侧塑有廉颇、毛遂、蔺相如人物像等。

据肥乡县志载,该陵墓原高约20丈,到明代尚有十余丈。墓阴春雪经旬不化,被称之“赵陵春雪”。今平原君墓封土高约4米,南北长约16米,东西约17米。与史书记载墓区高二十余丈相差甚远。

平原君墓葬被发现,明代万历年间,肥乡户、兵两部尚书张学颜及其孙左都督骠骑大将军张懋忠功不可没。万历十三年以后,致仕在家的张学颜经过多方考证,将当地流传多年的赵王坟确定为平原君墓,其孙张懋忠又刻石记之。

赵胜,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号平原君,是赵惠文王及孝成王的相国,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他以丞相的身份辅佐了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两代君主。三去相,三复位,封於东武城。卒于赵孝成五十三年(公元前25年),太史公在史记中称其“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流传至今的很多邯郸成语都与平原君相关的成语典故达39条。



1995年,肥乡县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平原君陵区,开发保护工作提上日程。

县文广新局对墓区开发做出详细规划,首先要加大、加高墓葬的封土,重现“赵陵春雪”之胜景,

其次,建造平原君纪念馆,馆内塑造平原君像,像两旁可塑毛遂、廉颇、蔺相如、公孙龙,以及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三位战国公子像。壁画则选与平原君有关的成语故事。最后,开发墓区西侧的碧霞元君祠,将两者做统一规划,相得益彰。

井堂寺景区

井堂寺位于肥乡县城北一公里处,南邻309国道,东邻县城至青兰高速公路连接线(井堂街),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寺内圣井为河北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堂寺建寺较早,历史悠久。相传,汉明帝永和3年(公元138年),印度高僧达摩祖师云游至此,决意在此化缘建寺,次年建成,取名井堂寺。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曾敕命维修井堂寺。武则天时,敕命建造井堂寺藏经楼,藏佛经一千余卷。素有“南有白马寺,北有井堂寺”之说。宋太祖赵匡胤曾下令雕版刻印《大藏经》并藏于井堂寺藏经楼。清康,乾时均曾进行维修井堂寺。

唐代时规模达到鼎盛时期,有“南有白马寺,北有井堂寺”之称。日本侵华前,井堂寺尚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水陆殿、韦佗殿、达摩殿、伽兰殿和山门殿,极具规模。由于战火,194511月被毁。1980年后当地村民自发开始重建,目前已建好藏经楼、达摩殿、大雄宝殿,厢房等,水陆殿正在兴建中,还将陆续建造达摩殿、伽兰殿、韦佗殿、圣井八角亭和山门等。

井堂寺因“井”得名,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住足于此。组织弟子,乡邻所挖,井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人们为纪念孔子、将井水取名为圣井。后来人们发现一三足蟾长居井中,随又称蟾井。“文革”期间井水干枯,相传在1990年的一天,井水忽然又冒出,每年六月六日晒经会时,山东、山西、河南及当地来取圣水者络绎不绝。2006年圣井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肥乡县已将恢复井堂寺建设做为文化项目,县文广新局对井堂寺开发做了详细规划,拟打造井堂寺文化生态园,占地面积150亩。遵照佛教文化建筑格局,整个景区坐北朝南,形成南北贯通。规划为佛教文化、禅修文化和生态文化三大理念,是一处能满足旅游观光、朝拜、法事、文化、休闲、疗养、学习及学术研究等方面需求的吉祥殊胜之地。本项目总投资4758万元。建设周期为2年,预计2015年完工投入使用,届时,井堂寺将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西张庄汉墓群区

西张庄汉墓群位于大西韩乡西张庄村南,现存土冢四处,封土高大。由东北至西南走向,呈菱形分布。东北土冢最大,高约三丈,东南至西北两个土冢次之,高约两丈,西南土冢最小,高约丈余。当地群众称之为四个明山,又叫南山,四个土冢上均有当地人修建的庙宇,称之为仙王庙,相传能庇佑众生,消灾解难,流传最广的是谁家有红白事需要用桌椅,头天到庙前烧香磕头,第二天,所求家具就到家了。

据专家考证,此土冢为汉代王室贵族葬地,墓北百米空地原为护墓人所居遗址,近年来该墓冢引起了盗墓者的注意。

西刘家寨古墓,位于西张庄村后,西刘家寨村西路北200处,土冢高约丈许,占地约两亩。村民在墓顶建有庙宇,定时祭祀,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在耕作中,发现封土层中及地面暴露汉瓦、灰陶器甚多。1980年左右,墓穴下陷,据专家认定,此冢为东汉墓(疑惑南北朝墓葬),葬王室贵族子弟,姓名待考。



 (李学宾撰稿)



标签:肥乡,肥乡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阅读次数(560) | 回复数(1)
上一篇:人民日报社今天办大事,社长连说了三个喜字!
下一篇:书生担道义——赵文濂在肥乡的那些事儿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