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冯永杰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lao99g@yahoo.com.cn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298 篇
    回复总数:92 条
    留言总数:3 条
    日志阅读:98820 人次
    总访问数:270345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aonong发表的博文
农民记者自办讲习班 培训上百落榜青年成才[2009/8/18 21:54:00|by:laonong]

“我们都是打字员,来自城市和乡间,昔日沦为升学落榜者,今天当上光荣的打字员……”8月16日,南山一农家乐,40余名来自四川、重庆的上世纪80年代的落榜青年相聚了。20多年过去了,这些当年的落榜青年,如今很多成为了行业精英或创业成功人士,有人身家巨富。


 这些落榜青年20年后相聚南山,很多已是创业成功人士



  “我们都是打字员,来自城市和乡间,昔日沦为升学落榜者,今天当上光荣的打字员……”8月16日,南山一农家乐,40余名来自四川、重庆的上世纪80年代的落榜青年相聚了。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大家禁不住哽咽了,大家彼伏唱和。


  20多年过去了,这些当年的落榜青年,如今很多成为了行业精英或创业成功人士,有人身家巨富。


  自学成才当上了记者


  “周老师的打印培训班,改变了我们的一生。”来自荣昌的唐定荣、唐春燕两姐妹说,如今她们的印刷设备生意,已做到了全国十余个大城市,妹妹唐春燕的广东公司还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印刷行业十大经销商。


  周老师,一个传奇般的“卑微”人物,却用个人的力量,影响和改变了当年无数高考、中考落榜青年的命运。周老师的大名叫周文宗,四川内江人,与新中国同龄。他自小家庭穷困,只好放弃了书本下地干农活。但他读书不倦,于是就听广播自学写新闻,并向县广播站投稿。1981年,周文宗当上县广播站的记者、编辑。


  “我通过自学走出来了,其他农村青年也可以做到。”周文宗于是开始培训落榜青年写新闻,随后又多次组织了“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文化大联赛”和“打印服务部”的培训,上百人受惠。


  “周老师喝白水、吃馒头,也要把钱省下来给我们买书报。有一次接待培训班的青年,他花了200多元。”这次活动组织者“东哥”胡卫东介绍,那时吃一碗面才8分钱。


  打字培训班改变命运


  “圆脸小嘴的郑国惠、浓眉大眼的小江津,我都记得!”小伙子已两鬓长出白发,大姑娘眼角爬上了皱纹,20年不见,大家前天相聚,彼此清楚地叫着“外号”。


  来自四川泸州的裴世惠说,“我参加新闻讲习班,正好是1985年大年三十,好多学员都走了,周老师还在给我们讲课。”


  上世纪80年代初,高考升学率很低,荣昌女青年唐定荣高考落榜后,在家自学食用菌和果树种植技术。偶然间,她看到了一则周文宗帮助落榜青年自学成才的报道,于是参加了周老师组织的新闻讲习班。1987年,周老师又组织了打字培训班,唐定荣叫上妹妹唐春燕一同参加培训。后来,两姐妹回家投资几十元买了一台旧打字机,在荣昌开起了第一家“打字油印社”。几年后,荣昌的打印店越来越多,两人决定将印刷生意做到重庆市区。


  博文促成20年后相聚


  当年的学员各奔东西。到2005年,雅虎网上出现了《过去20年:内江文明打印服务部》的6篇连载博客文章,引起很多当年的落榜青年共鸣,博主正是“东哥”,内江一家文印中心的老板。今年1月,来自云南、广东、成都等地的60余朋友,陆续与周文宗和东哥取得了联系。前天,他们终于相聚。


  据了解,周老师退休后在QQ空间办起了“网络报”。


  本组文/本报记者 顾晓娟


  16日,40余名当年的落榜青年相聚南山农家乐,与周文宗老师(图中)一起回忆当年。本报记者 李斌 摄


  抖丑事


  登门帮助女青年 老师被当成人贩子


  “周老师当年登门把我从穷山沟里拉出来,我还以为他是人贩子呢!”前天,和朋友们提起这段往事,德阳的赵琼瑶说。


  有一年,因家里穷,买不起化肥,她就想到了热心人周老师,“哪怕能借到10元、5元也行啊。”没想到,周老师亲自赶到了她家,叫她参加打印培训班,以便今后找工作。


  “那天,邻居、亲友都来了,一会儿这个问我:‘这人是谁呀?’一会儿那个又把我叫到一边:‘现在人贩子多,你可要注意哟!’而有些人还怀疑周老师是我的男朋友。”赵琼瑶说,因为当时还小,真怕遇到人贩子了,就把周老师哄走了。


  忘不了


  十元“巨款”弄丢 同学捐钱凑路费


  “那年头,订一季度的《青年世界》才9角钱。我钱丢了,同学们捐了3块多钱,送我回家。”来自成都农村的郑锦,初中毕业后给生产队放电影。有一年,她得知周老师组织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就向邻居借了10元钱,加上放电影的3元钱收入,悄悄跑到内江学写新闻。可就在学习结束前,她文具盒里的十元零六分钱和三斤粮票全被偷了。


  “回家的路费也没了,10元钱是笔巨款,我根本还不起。”郑锦说,没想到大家有的捐一角,有的捐两角,还有人捐一元,给她凑了3块多钱的路费,“还有个同学捐了5斤粮票,我至今保存着。” 据重庆晨报

阅读次数(249) | 回复数(0)
上一篇:新任书记是检查工作还是土匪进户?
下一篇:冯庄文艺红似火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