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李文娟
  • 性别:暂无
  • 地区:
  • QQ号:000000
  • Email: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92 篇
    回复总数:943 条
    留言总数:1927 条
    日志阅读:68985 人次
    总访问数:994397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admin发表的博文
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2007/5/22 17:29:00|by:nongmin]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解放前,这里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解放后,当地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大寨精神得到发扬,大寨经验得到推广。


  现在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
   大寨相继建成了陈永贵墓、大寨陈列馆、郭沫若诗碑、梅花鹿场、六个纪念观景亭开放了陈永贵故居、周恩来住址等,为大寨增色不少。


  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把大寨精神发扬光大,利用优势,发扬长处,创造条件,开始建立基础工业,建成水泥厂、衬衫厂、羊毛衫厂、地方特产制品厂等,还通过生产原煤等,打开了致富门路,大寨人正用双手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今日大寨

  大寨一段时间里已被人们忘却,知道大寨故事的人已经多乎哉不多也,现在去大寨旅游的人还是不少。
  大寨自70年代就开始植树,现在虎头山上已经成林,因此大寨风景优美。虎头山成了森林公园,12元的门票。

  大寨的经济在70年代末,还是中国农村上等水平,他们一个劳动日最高到1.8元,而中国90%以上的农村达不到这个数,0.8元就算好的大队了。现在大寨的产值过千万元,纯利润不知多少,村民生活在中国农村算是中等偏上水平,估计有60%的农村不如大寨。但是比起山东好点的村子,要差一大截。
  大寨在1963年遭受特大洪水,其中故事已经被媒体不厌其烦地报道,当时村子大部被水冲毁,只剩下9户窑洞,大寨人没有接受国家的任何救济,白天上地里劳动,郭凤莲带人负责扶起被冲倒的玉米,因为这得了“铁姑娘”的称号;晚上收工时从陈永贵带头,社员们往家背石头,背够了就晚上盖房子,没占用种地时间,就盖起了新村。当年受灾没减产,照样向国家交粮食,还建起了新村,真是惊人。现在的大寨村还是1963年盖的房子,也许是故意留作特色,也许是实力真的不济,总而言之仍是1963年的房子。现在走进大寨,就如走进了70年代的画报。

  大寨在80年代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上面几派工作组,终于摧毁了大寨的集体,经济崩溃。而不被注目的大邱庄等地没有解散集体,富了起来。等到90年代,仇恨大寨的人相继退出政治舞台,郭凤莲得以重建大寨集体经济,这时大势已去,乡镇企业已经遍地开花,任何产品都供大于求,留给大寨的空间不多了。大寨办了几个厂,现在都进入困境,媒体曾报道过的毛纺厂已经停产,衬衫厂还有,大寨的主要经济收入一个什么厂,因为口音问题我没听懂。第二个收入来源是小煤矿。
  山西省打击小煤窑很凶,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不许开,但大寨的留下来了,显然有照顾在里面。
  总的来说,村办企业不景气,没有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村里不少人没有忙碌的工作。五一黄金周,是农闲时间,大寨妇女都在做小买卖,卖点旅游品,主要是布虎、手织拖鞋、袋装的杂粮什么的。无所事事的男人不少,这在人们熟悉知的从前那段大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那时候大寨人常年都在苦干,在各种岗位上勤奋地劳动。这一点与山东大不相同。山东农村里极少有闲散的男劳力,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习惯。

  大寨没有食品厂,但是却出售大寨牌的醋、酒、饮料等等,大概是与人联营的。现在以大寨为标记的商品很多,不少是出自县城,昔阳县城旁边建设了一个“大寨工业园区”,许多东西是出自那个地方,而不是村里。
  标记大寨的产品科技成分不多,与其它商品比较起来,外表和包装很普通,性能也没有独特之处,因此纯竞争起来,没有什么优势,如果他们能比别人多销一点,无非是靠大寨的牌子。
  曾经有一个故事,80年代批大寨很凶的时候,油品正短缺,昔阳县利用大寨的牌子,到大庆想弄点油,大庆接待人生气地对他们说:“要是大寨来要油,要多少给多少。你们昔阳来,一滴也没有。你们天天批判大寨那么来劲,怎么要东西的时候,就不批判大寨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大寨的优势:人们对大寨的感情,但这种优势只能一时不能一世,如果产品本身过不硬,别人不能总看大寨二字和你订合同。在大寨,能看到山东来的下煤窑的工人,却看不到多少聘来的知识分子,我觉得这是一大不足。
  山西虽然落后,但是人穷“志”不倒,工作分为三六九等,大寨也不能免俗。在山东,只要是靠勤奋的劳动挣来的钱都是光彩的,因此山东人四处搞建筑,住在工棚里,汗流浃背地工作在脚手架上,不认为低人一等,但山西人就不这样,在地里苦累不怕,干建筑、下煤窑之类则不耻一干,因此山西人根本不外出打工。大寨人指给我看远处一个山东打工崽时的神色,包含着不屑、可怜、鄙夷,表达了他们对于工业的观念。

  大寨的农业技术不很先进,比如他们的地膜运用不如山东这样普遍。山东农村几乎种什么都要放地膜,而大寨的地里没有,我觉得如这样干旱的地方,更需要地膜来保持水分,减少挥发。大寨的农业技术曾经是领先全国的:50年代的单产,山东80年代才普遍做到,他们摸索出来的耕作方法,让美国人看了也赞叹不已;他们70年代就有了喷灌,山东90年代才在少数地区出现,至今也未普及。
  大寨的生活水准在山西农村是很领先的,房子虽然旧,但村民家里都自己进行了装修,窑洞用水泥重新做过墙面、地面。家家都有了29英寸彩电,有自来水,卫生间,但是电话还不是很普及。村里没有IC卡电话,只能用201之类的密码。村里有一个邮局,并不办理长途电话业务,因此,没手机的外人在大寨打电话没法子想。
  大寨的村子非常卫生,干干净净,这在山西是很不多见的。大寨人从来很讲环境,从前的年月里,全国都是地富反坏分子扫街,唯独大寨是干部扫街,下雪天派人扫雪给工分,为此还与四清工作队产生过矛盾。这也领先全国几十年,如今中国许多省城都没多少清洁工,街道大部靠风雨清扫,农村更无从谈起。
  大寨的家里都有卫生间,有浴盆,但都没有厕所,解手要到村外的公共厕所去,晚上起夜自然不方便,因此农户家里都自备一个桶,早上起来再到外面去倒。这与大寨的环境有关,大寨很缺水。
  大寨和太行山所有的农村一样,水资源奇缺。从前费尽力气战天斗地修的蓄水池、小水库,只解决种玉米的问题,大寨至今仍是种玉米,没法种耗水大的水稻、小麦,绿化也是只能种树,不能搞要不停浇的草坪,家里当然也就不能搞抽水马桶。
  解决全县水问题的根本方案是“西水东调”工程,当年工程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痛骂工程是劳民伤财的“蠢事”,轰动全国,“学大寨是劳民伤财”的说法基本是从这文章来的。工程被迫停止,一停就是20年,现在已经重新上马,也许过几年再去大寨,水资源解决了,大寨就彻底是另一个样子了。
  大寨人的伙食很好,天天有肉。他们很会做菜,比许多城里人都做得好。主食有米饭和面条,他们种玉米,但早就不用吃玉米了。大寨人并不象传说中的山西人一样爱吃醋,他们很少吃醋。吃饭习惯和陈永贵时代一样,不是在饭桌上,以菜碟子为中心,而是将菜放在饭上,和大学生一样,端着碗到处走着吃。集中的地方是村里的大柳树下。那株柳树全国有名,旧社会时一个妇女在路上检了一个玉米,被地主吊在树上活活打死,后来陈永贵常常集中村民在树下忆苦思甜,媒体报道中这株树被常常提起,大寨展览馆里的照片,许多有这株树,陈永贵和大家一起在树下吃饭,同时谈心、商量事,其作用类似天安门广场,但同时又是饭场,吃饭同时就是社交活动。旅游的人多的时候,大寨人就不走出院门,在家里吃,但是总是不用饭桌,在家里也是和大学生一样饭上放菜端着吃。他们这种分餐方式倒是很符合有关人士的提倡。
  大寨人的道德水准是非常领先的,他们既有山西人普遍的善良、厚道,又没有山西人普遍的欺诈,非常诚实,在大寨买东西,不用担心

标签:大寨     阅读次数(460) | 回复数(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