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李文娟
  • 性别:暂无
  • 地区:
  • QQ号:000000
  • Email: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92 篇
    回复总数:943 条
    留言总数:1927 条
    日志阅读:68997 人次
    总访问数:994613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admin发表的博文
全球粮食危机与我国的对策分析[2008/9/3 18:42:00|by:nongmin]

  2007年春季以来,全球粮食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7年,国际粮价上涨了42%;2008年1-4月,泰国大米从每吨360美元急剧上升至1000美元左右,猛增两倍,前所未有。6月上旬埃及大米零售价涨到每公斤8美元,导致全国性大罢工和骚乱。全球粮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价格危机。


  石油能源大幅度持续涨价,全球性通货膨胀,投机资金炒作,推动了石油能源和金融期货与粮食价格的联动,加剧了全球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升。预计到2008年末,世界谷物库存将降至4.05亿吨,比上年度减少5%,下降到25年来的最低水平。


  粮食市场恐慌迅速蔓延,反过来又加剧了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以及局部地区供需不平衡,形成恶性循环。各国为保障本国粮食供应及控制通货膨胀,纷纷采取限制粮食出口、鼓励进口的措施,又刺激了粮食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一.全球粮食危机的基本成因和长期影响


  这次粮食危机主要是石油能源和金融炒作导致的全球性粮食价格危机,而不是粮食的严重短缺引起的危机。


  1.诱导因素:以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乙醇,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等粮食经济效益,诱导粮食与食品价格上涨。


  2007年1月,美国农业部的月度报告表明,当年玉米种植面积要减少,库存量大幅度减少,而新一年玉米生产乙醇大幅度增加。虽然与此同时中国利用玉米生产乙醇的企业急剧增加(当年中国政府就出台了限制了玉米生产乙醇的政策)。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数量将占到玉米总产量及进口总量的近22%,即31亿蒲式耳,上个年度这一比例为17%。美国国务卿康多利札?赖斯(Condoleezza Rice)最近也表示,将耕地转种生物燃料-农作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球粮价上涨。


  2.关联因素:国际投机资本炒作深化了粮食金融属性,大规模投机资本介入粮食、大豆等大宗商品的炒作与做多期货,引导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最近进入中国的外资热钱已达到1.7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外汇储备水平。这部分热钱的进出会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的波动。


  3.基本成因:


  美国和有关发达国家增加利用粮食转化生物质能源,推动了粮食价格与石油能源的挂钩,粮食价格再也不可能相对独立的在低价位上运行。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粮食、农业和工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推动粮食与食品价格上涨。


  石油生产供给并不短缺,石油价格从去年80美元到6月已上涨到147美元(到8月下降到117美元),大幅度增加了工农业生产成本。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转移、美元大幅度贬值,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剧了石油和粮食价格大幅度持续上涨。


  从总体上看这次全球粮价上涨的基本成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发达国家对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和市场追求,正在加剧粮价攀升。


  二是石油涨价提高了生产资料成本,进而不断增加粮食与食物生产成本。


  三是国际投机资本炒作深化了粮食金融属性,使粮食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


  这次粮食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加快进程中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动能的一次集中释放。我们应当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和把握经济一体化的度量,不能完全任由发达国家和国际资本的操作运行。


  4.长期影响的判断:


  全球粮食可能从此进入一个与石油和生物质能源以及金融期货联动的价格运行体系。


  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的调查表明,粮价持续大幅度上涨使全球已有1亿多人处于饥饿状态,已经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食危机,可能影响到经济发展,导致政治不安定,可能演变成真正的全球性危机。这次粮食危机的长期深远影响,是可能导致:


  目前全球对粮食涨价预期加大,可能出现两种发展态势:


  一是粮食价格上涨、供给日趋偏紧成为一种长期化的趋势;


  二是粮食价格上涨、刺激供给相应增长以实现基本平衡成为一种长期化的趋势。可能会对全球粮食与农业的发展带来的一个长期深远影响是将使粮食价格长期在高价位上运行,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整个物价体系的调整,中国必然要受到长期的影响。


  二.我国当前粮食总体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经过努力在波动中实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粮食储备。但是,中国面临着人口继续增长,主要农业资源严峻约束,市场化进程加快,与国际市场关联度迅速提高,使中国的粮食面对一系列新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不熟悉的。


  1.目前中国粮食与食物的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仍然处于基本平衡阶段。


  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粮食并未退到短缺时期,但有时有些指标处于警线边缘。通过粮食进出口和库存调节,当年仍然可以保障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


  现阶段必须重点支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能等到难以扭转的时期再采取紧急行动,以确保国家粮食长期稳定发展。


  中国的粮食在波动中运行和调整。


  1996-1998年,中国粮食第一次上升到5120亿公斤以上,出现了粮食相对剩余和库存充盈的压力,采取了调整结构和控制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1999-2003年,随着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连年减少,连续五年减产下降到4300亿公斤,粮食缺口接近警戒线水平。


  2004-2008年,实施一系列支持政策,连续四年增产,恢复到5016亿公斤,稳定了粮食与食物的供需基本平衡。


  关键是有效控制消费需求与生产的基本平衡,同时也要把握库存更新和进出口协调的水平。


  2.中国增加了充足的粮食储备,但却未能避免粮价高涨的影响。


  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为当年粮食消费量的30-40%.世界粮食储备安全水平为17%。中国库存水平比世界预期平均水平多一倍。


  中国连续4年粮食丰收,大部分农产品持续增长,去年粮食超过5015亿公斤,增长0.7%。


  今年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还能保持粮食生产的基本稳定。


  国内粮食储备充足,可以保持国内粮食安全,但却避免不了国际粮价和国内通货膨胀的价格影响,当然可以平衡这种影响。


  3.中国粮食与食品价格影响因素变动趋势。


  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粮食价格的涨跌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是美国等国的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乙醇继续大幅度增加必然影响到中国粮食价格的急剧上升。二是如果国家的粮食进口大幅度增加,必然会使国内的粮价更多的受到出口国家价格的制约。三是如果国家的储备库收紧储备,则会使粮价上涨。四是全球粮食价格变动必然会影响中国粮食与食品价格。


  但是,这一次中国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来自全球粮食价格变动,国内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与持续性通货膨胀关联,尽管国内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也未能避免这种影响。


  解决粮食价格与粮食供需平衡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为了稳定粮食价格,又不给农民足够的收入增长激励,从长远来看,反而会加剧供不应求。二是解决低收入人群因为粮价上涨而产生的购买力不足问题,是直接补贴低收入人群。实践表明后者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4.中国的粮食价格将会更多地受到金融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


  中国的金融期货市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在日益扩大,而且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在日益提高。粮食同样具有金融属性,在全球金融市场加快一体化进程的今天,国际投机资本一有机会就能介入炒作粮食价格,庞大的投机资金做多期货,可以使粮食的价格完全背离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状态。依然会使全球粮食危机以一种新的方式影响中国的粮食价格和供求关系。


  中国2007年进口大豆已超过3000万吨,超过国内总产量的一倍,而且大豆进口和国内加工已超过一半为跨国公司控制,近年来国际市场大豆和油脂价格大幅度波动就是一大隐患。


  5.中国的粮食的基本政策必须确保中国10多亿人口的需求,也要考虑全球的需求。


  1995年中国国务院颁布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表明:中国粮食进口量要控制在5%以下。


  全球人口到2050年将从现在的62亿人增长到95亿人。世界银行预计:全球粮食需求量到2050年将比现在增加一倍。


  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只有2亿多吨,如果中国大量增加粮食进口,必定引起全球农产品价格急剧上涨。这就是中国考虑全球粮食政策的一个重要基石。


  6.解决粮食价格与供需平衡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直接补贴低收入人群和粮食生产者,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二是粮食价格和大多数产品一样上升到一个新的平衡高度,这是长远趋势可能选择的思路。


  中国可能的变动趋势:中国石油原油价格已与世界接轨---中国原油进口占一半。成品油继续实行高补贴。成品油要逐渐与世界接轨,最近中国成品油价已经上调近20%。现在国际市场上多数产品已经和正在大幅度提高价格。中国的成品油价格长期大幅度补贴难以为继,将会加快与国际成品油价格接轨。油价上涨必然导致工业、农业和粮食成本上涨,导致价格全面上涨,虽然已经实行增加多种补贴,粮食和农产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长期增长的补贴也难以为继。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必然要相应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从长远看必然推动建立一个新的平衡价格体系。


  三.我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对策建议


  为了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制定了长期的粮食战略,需要实施一系列相应配套的战略措施和有效政策。优先领域:一是长期稳定地提高基础生产力,二是建立和完善灵活高效率的运行机制,三是在市场化进程中提高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一)稳步提高粮食基础生产力---构建持续发展的生产支撑体系


  1.建立稳步提高粮食主产区基础生产力的长效机制。


  国家用于农业的各项主要资金,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划出专项用

阅读次数(176) | 回复数(1)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孟燕君:从村娃到新闻文化界大咖的励志传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