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阎东生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825400594
  • Email:yandongsh@163.com
  • 个人签名: 旭日东升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653 篇
    回复总数:4321 条
    留言总数:709 条
    日志阅读:271638 人次
    总访问数:500365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yandongsheng发表的博文
语言文字训练的探讨[2009/1/5 19:53:00|by:yandongsheng]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    夏长清   13831029424


叶圣陶认为: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①吕叔湘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②.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迅速、敏锐、准确的感受力。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对话模式下的联想
叶圣陶曾指出:“读书贵有所得,作文贵有所味,最重要的是触发联想的功夫”使学生心灵的感受从眼前的文字延伸到他们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从课堂延伸到了广阔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从而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感受面。这个感受面越广,也就越有利于广化学生的语感。
在课堂上,教师设法让学生所接触的言语作品引发丰富的联想,进入到对话模式状态中去。
首先,在进入对话模式中,教师首先要摒弃只为考试而教的功利意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从这只为考试而学的功利意识中摆脱出来。学生与文本也就自然而然的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学生的心态也是轻松自由的了,而这时则最容易引起丰富的联想。
其次,在对话模式下,提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相互交流各自所联想到的情景,在言语作品的刺激下,学生的心态即使很轻松自由,也未必能将他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和体验过的并且可以联想到的情景联想起来。但只有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相互交流中才能扩展其联想。
对话模式下的比较
对话模式下的比较,主要是指对言语作品中的言语形式的比较。。
首先,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以各自已有的语感图式与他们所面对的言语作品产生交流和碰撞。
其次,语文教学的课堂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其比较对象可以更生动、更丰富。在比较言语形式的时候,不会被课堂中的教科书所限制,要与现实世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可资比较的极为丰富和生动的言语材料,与教科书中出现的言语形式相比较,譬如:学到苏轼的《江城子》时,其中的“不思量,自难忘”与前几年流行的苏芮演唱的《酒干倘卖无》中的“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相比较,因为这两者表达的是相似的情感,在学到潘洗尘的《饮九月初九的酒》一诗时,我们可以让它与歌曲《九月九的酒》相比较,因为他们的主题都是重阳节游子思乡之情。这些来自现实生活世界的比较对象,能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生活,使学生在课堂里所学的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敏化他们的语感。
三、对话模式下的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深化学生的心灵.
对话模式下的提问,既要指向言语作品及其作者,更要指向学生自己,尤其是要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在我实习教学期间就有几个例子。例一,《项链》一文中的提问。(一)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中的“也”能否删除?(二)你最喜欢哪一段描写?你觉得哪一段心理描写最能打动你的心?例一,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是这样做出提问的。(一)分析人物形象,这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最讨厌谁?其中有一个女生说最喜欢兰芝的哥哥。理由是:一)关心妹妹是尽兄长之职,说明兰兄是个称职的哥哥。二)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后来刘兰芝要嫁的太守家有钱有势,如“便嫁令郎君”一句说明此人人品也不错,这样的好男人何嫁而不为呢?(二)刘兰之被弃的原因是:一)长得不漂亮?二)懒惰?三)没有才?四)对爱不忠贞?五)第三者插足?这一系列的提问是从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等人文精神层面对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作了深入透辟的剖析。学生的心灵湖水确实激起了千层思维浪花,课堂上呈现了一种星河灿烂的奇观异象。
还有学习《阿Q正传》时,我们既要指向文本及其作者,向学生去追问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等问题,去追问什么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他的精神胜利法又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去追问鲁迅先生对阿Q其人的态度如何以及为什么要塑造阿Q这样的艺术典型等问题。同时,还要指向学生自己,去追问学生自己的内心深处是否曾经或正在游动着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的幽灵。经过这样的追问尤其是经过后者的追问,学生对“精神胜利法”必定会形成十分深切的感受。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都能重视这样的对学生自己及其心灵的追问,语感又何愁不能深化呢?
总之,加强语感训练,培养语感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引导学生感知文章规范的结构,铿锵的音韵,错落有致的语言文字,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感悟人生哲理,发现生活的美,使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这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


  

阅读次数(291) | 回复数(6)
上一篇:小说:窗外充满阳光(5)
下一篇:2016新春感谢报友、网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