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孙顺超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823462403@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969 篇
    回复总数:1400 条
    留言总数:19 条
    日志阅读:633243 人次
    总访问数:1102757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sunshunchao发表的博文
合作路 共成长--国欣总会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侧记之四[2014/9/18 19:16:09|by:sunshunchao]

            合作路 共成长

--国欣总会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侧记之四

点击查看原图

中央电视台主任记者高军:

来到国欣,心里还是有很多感慨。既然是回顾三十年走过的路,我就在一直想,我和卢国欣是怎么认识的,记忆也不是很清晰,今天董事长一说,我又想起来了。我们是在山东开会的时候认识的,是通过吃饭认识的,在八二年的时候,物质还不像现在这样丰富,会议餐还不像现在这样丰盛,一个桌上大概五六个菜吧,十来个人一桌,当时我们几个年轻人和董事长坐在一桌,年轻人饭量大,肚子里边油水也少,吃饭时,有些女同志多的饭桌上菜经常剩下,我们便把她们剩下来的饭菜端过来接着吃,就这样一个会议下来,我们一桌人从默契变成了情投意合,这就是我和卢董事长最早的渊源,这算一个小插曲吧。

新闻单位我是第一个发言的,我要很好的为我们新闻单位做做广告,我想国欣总会发展到今天,和我们新闻单位是分不开的。记得我第一次到董事长家中,大约也是八二年,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家订阅了很多的报纸,其中有很多的科技报,有大版的、小版的等各式各样的报纸,我当时问他,怎么订了这么多的报纸,他说,我没事的时候就爱看报纸,报纸上的好多消息,比如说科技种田、科技植棉、致富方法等很多知识,我学习他们,逐渐积累,慢慢的就变成了我自己心里的东西,变成了我的知识财富。所以,我想国欣三十年,从起步到今天,新闻单位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我也很荣幸,我是第一个把卢国欣董事长第一个送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人,记得当时我的第一个作品的名字就叫《青年植棉能手-卢国欣》,当时就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的,在央视我是最早认识卢国欣董事长的,自打八二年我们结缘后,不管我的工作有了什么变化,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一直都有联系,其实他们经历了很多艰辛很多困苦,我为什么这些年一直对国欣,对农研会这样关注呢,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些人是实干家,他们是靠艰苦创业才发展起来的。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卢金华,当时他们到辽宁去选棉种,记得好像是夏播棉种,因为选种要考虑到种子的发芽率,当时我问他,你靠什么来观察种子的发芽率呢,他说,我弄一个小罐子,把种子放到里边,然后放到贴身的衣服里边,靠身体的温度来使种子发芽,来观察发芽情况。所有这些,都说明这个团队有实干精神,艰苦创业,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发展起来,事实的结果也如我所料。

现在的国欣总会,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的企业,已经不是过去植棉种地那样简单。现在的国欣,正在向现代企业的方向发展,大家经常称呼大企业为集团,其实我觉得国欣也可以称得上一个集团了,包含着工业、农业、研发队伍、棉花加工等,是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一个棉花企业。

今后如何发展?也就是今后往哪里走的问题,我听董事长说有到非洲、澳洲去发展的想法。我个人认为,去之前我们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外国的法律,它和中国的法律有哪些不同,如果在国外育种以后,能不能进入中国,因为在国外育种,享受的是国外种子同等的待遇,包括进出口关税等,这就涉及到了国外的法律,同时也要考虑在当地植棉的生产成本,比如说有些国家可以进入中国的劳动力,有些国家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进入,因为有的国家要保护本国的劳动力就业,这些事情我觉得要想在前头。

另外一点,我觉得要建立好自己企业的电子平台,特别是建好自己企业的网站,像我们这样一个有实力的棉花龙头企业,应该大力发展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这个平台,网站办好了,不仅可以更好的宣传自己,同时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

就我而言,我今天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这个座谈会,我也见到了很多的老朋友,甚至失联很多年的老朋友,比如说马校长,如果不是今天这个会,估计很可能就联系不上了,另外,我和在座很多的专家也有着很深的友谊,一直到现在。今后,我们还会共同关注国欣农研会的发展。希望看到一个农民的企业蓬勃向上的发展,我祝愿国欣农研会永远硕果累累,枝繁叶茂。

卢国欣:1982年9月份,中棉所组织的一百多人参加的中棉10号考察会在山东三个地区开了九天时间。作为河北省唯一的棉农代表,我有幸与中央电视台高军主任、中央广播电台纪曙春主任、农民日报王子儒主任同车赶路,同桌吃饭,他们说我发中棉10号财,年收入过万元,戏称我为“卢员外”;我也羡慕他们的记者身份,尊称他们为精神贵族、无冕之王。考察会结束后,他们先后从北京到卢村我家采访,我们种夏播棉发家致富的事迹先后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广播电台早间新闻联播,我所写的中棉10号+高密度+化控=丰收的15分钟广播稿也在中央电台对农村广播栏目中播出,王子儒所写的“三八线上银花开”在农民日报显著版面上刊登。三大媒体的报道,两年间吸引了二十万人次到卢村参观。

原中央广播电台主任纪曙春:

我今天即兴感慨两句。

千百年来,农业是基础,负担压在最底层的农民身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一个农民要干一件大事,难,一个种棉花的农民要干成一件大事,更难,十二个种棉花的农民要合起伙来干一件大事,一件大好事,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在民国代理大总统冯国璋的故乡河间,以卢国欣为召集人的十二户棉农居然就办成了这样一件大好事,令全国的农民都佩服,为有识之士树典范,它就是三十年前成立的,历经坎坷走到今天的国欣农研会。作为也种过棉花的河北籍乡党,能与这个农民组织国欣农研会的创始人卢国欣、侯西峰结缘三十二年,并作为国欣成立发展三十年的一个见证者,真乃三生有幸。在此赠言八句,送给国欣农研会三十岁华诞:

国棉疆场竞妖娆,欣莲一枝河间俏。农夫完胜银色梦,会当京城笑年少。

三十六万乡亲富,十方八面运程好。而今天地心常泰,立经百年也不老。

阅读次数(311) | 回复数(1)
上一篇:合作路 共成长--国欣总会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侧记之三
下一篇:河北省种子协会财务报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