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李自洲
  • 性别:男
  • 地区:邯郸大名县杨桥镇北马头
  • QQ号:344310585
  • Email:lyh6546066@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51 篇
    回复总数:13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15052 人次
    总访问数:22888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yh6546066发表的博文
校长推荐制逃不出“拼分游戏”的结局[2009/11/24 19:15:00|by:lyh6546066]
闹腾得沸沸扬扬的校长推荐制,在众人强烈的质疑和稍许的欣慰这些复杂感情的纠缠中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最近几日,陆续有校长把圈定的人选曝光,而让公众大跌眼镜的是,曾经以“选拔偏才、怪才”为噱头的“校长推荐制”,在如今所公布的名单上,全都变成了“成绩好,年级前两名,不推荐也能上北大”的“传统好学生”。而推荐了人选的校长,面对媒体和公众的揣测和质疑,也只能无奈的说出“身不由己”,并且承认“很难推荐所谓的怪才和偏才,只能在好成绩的学生当中挑选”。


   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北大也好,清华也罢,甚至是仅仅沾上“大学”二字的任何级别的学校,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竞争激烈的国度,都还算是稀缺的资源。分配稀缺资源的原则,如果要讲求所谓的“公平”,那最好是得有个客观并且可以把握的标准。所以,老是被人所诟病的高考和“一考定终身”,其实是在中国特有国情的现实状况下不得已的选择,至少,以分取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竞赛的公平。



   然而,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我们可能需要的并不是以竞赛所选拔的人才,因为以考试为标准总是具有各种各样的局限。考试的随机性,考生状态的起伏,学习环境和地域教育质量的差异,都会让考试这个标准不能够完全反映被选拔的考生的素养,也不能体现大学所施加的教育投入的前景。于是,就会有“高考僵化死板,不能选拔人才”的恶评。



   校长推荐制可能是面对诟病高考的无奈选择,更可能是北大矛盾转移的聪明之举。其实,推荐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对于校长来说,他应该非常熟悉自己学校里的学生状况,同时,具有推荐资格的学校本身又是教学质量过硬名声在外的学校,这为校长选拔人才提供了各种优良的条件。但是,推荐这种主观判断极强并且没有可把握标准的制度,要经得起考验和监督,让校长的行事显得很艰难。



   毕竟,对于北大的诱惑,任何能够绕过高考这种带有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门槛都是一种方便的捷径。而校长眼中的怪才和偏才,本身又是不能确定和形成共识性标准的。那么,任何通过不能确定的标准选拔的所谓偏才怪才,不可能不受到质疑。校长说这个孩子文学功底好,将来说不定能成为钱钟书那样的大师,于是推荐上北大。那么其他的家长会如何看待这个推荐?家长会能够形成与校长同样的共识么?况且,校长的眼光也不是统一的,可能他会突出某些他自己感兴趣的特长,而忽略另外的他并不怎么了解的功底。譬如,校长自己理科出身,而现在的怪才偏才“怪”在文学,“偏”在音乐和艺术?在这样的环境下,校长还能保持中立和客观么?以往评价一个所谓的怪才,例如写出甲骨文或者长诗的考生,我们还需要组织专家考证,多方评价才能确定,现在仅仅凭借一个校长,又如何能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



   说到底,校长推荐的人选,不可能逃出“拼分”的桎梏。只有分数,才能让所有人的质疑都消除并且闭上怀疑的嘴巴,也才能让校长在众人可能存在的质疑面前明哲保身。任何制度下,都会有受益者和受害者。在校长推荐制下,受益的仍旧会是那些成绩好分数好的学生,而受不了益的也还是那些所谓的偏才和怪才。如果不能有一套基本可以掌握的人才标准,没有对推荐的有力监督和保障,校长推荐制迟早会名存实亡,然后变成那些本来就能上北大的好成绩学生绕过高考的过场。

阅读次数(189) | 回复数(0)
上一篇:转:做到这七点,老公会宠你一辈子
下一篇:盐碱地的改良技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