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耿智
  • 性别:男
  • 地区:河北省昌黎县十里铺十八里碑
  • QQ号:275844102
  • Email:13780350121@139.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7 篇
    回复总数:6 条
    留言总数:0 条
    日志阅读:42718 人次
    总访问数:74799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gengzhi09发表的博文
昌黎人[2009/8/21 0:49:00|by:gengzhi09]
很难忘记新世纪开首那一年的11月10日深夜,在中国成为世界经贸组织一员时,一个土生土长的昌黎人,带着隐隐的乡音,代表中国政府走上了多哈的讲台。当时,不知有多少人异常激动地盯着这一幕。石广生,一个从碣石山下的普通乡村走出的昌黎人,在WTO的讲坛代表祖国和人民,昭示中国政府融入全球化经济大潮的决心和信心,表达所有中国人的喜悦心情和坚定信念。这无疑是山雄水美的昌黎这块沃土的骄傲,是人杰地灵的昌黎50多万父老乡亲的自豪。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记不得“昌黎人”这一概念是何时溶进周身血脉的了,仅记得自己成为“昌黎人”已有51年。
不少年了,我一直在虔诚地解读昌黎,解读古往今来的昌黎人与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早在700年前,从昌黎走出去的元朝翰林国史院编修、大学士张勖就不无自豪地指出,“背负碣石,南临沧海,左控榆关,右带滦水,山辉川媚,物伙民繁,利足鱼盐,土饶沃壤”的昌黎,“异人杰士历代不乏”。确实,“自为一域,山不逼边,海不通关,风气繁丽”的昌黎,山峻、海阔、河长、湖美、川平,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的;更何况,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在19世纪末就横亘这里,使昌黎大地又尽领时代风气之先了呢!革命先驱李大钊在探索中华民族天秉之性情时说:“衡以地灵人杰之说,以如此灵淑之山川,雄浑之气象,栖息其间之民族,当必受自然之影响,将兼含‘美'与‘高'而并有之宜也。”昌黎依山靠海,循河纳川,长期栖息在山环水抱的形胜之地的人,无疑当为既有“秀丽之美”,又有“壮伟之美”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优秀一员。
纵横古今,昌黎人向来不乏急公好义、慷慨悲歌之士。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春天,后金兵马冲入长城,一路攻城掠镇,却在昌黎受到舍命不舍城的拼死抵抗,惹得著名学者顾炎武仰天长叹:“弹丸余小邑,固守作东藩;列郡谁能比,雄关赖此存!”抗日烽火刚刚燃起,就有两个昌黎健儿在对日空战中英勇杀敌,张光明打下第一架日军战机,阎海文宁死不屈,直撼敌胆;冀东抗日暴动,昌黎有上万儿女组成“昌黎支队”,前赴后继,洒血捐躯。抗日战争后期,昌黎涌现了名震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民族女英雄王册;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了周春富那样的空军孤胆英雄,贺昌富那样的舍身救维族少年的“爱民模范”……
昌黎人是风骨猎猎,壮怀激烈的,又是气韵沉雄,温文尔雅的。山清水秀的昌黎,文化积淀比较深厚。从古到今,“孝义为先,质朴相染,勤于栽种,趋于稼穑”的昌黎人,一直“雅重读书”,“不乏达人及国家”,“久道化成士风丕变,春秋两试甲第连緜”,文风“甲诸邑”。“罢科举,兴学校”之后,昌黎又率先推出汇文中学等名校,“负笈求学于四方者项背相望,而毕业于国内外大学校者亦不乏人”,乃至出现双双留洋兄弟博士,其中原系昌黎一个乡村子弟的李书华留法归来,脱颖而出,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多年来,国内外不少著名的学者和中科院院士,或原籍昌黎,或与昌黎有密切渊源。近些年,又有籍出昌黎的核工程与核安全专家王大中院士担膺清华大学校长有10年之久,并有16岁少年王京奇迹般考入清华大学,而远渡重洋到海外留学者众。
毋庸讳言,是现代交通及早垂青昌黎,才使“神岳”碣石这方古地先行一步,脱胎换骨、革故鼎新的。清末民初,昌黎商气大开。民国年间,去东北沉浮商海的昌黎人与乐亭、滦县等县人氏汇成名震东三省的“老呔帮”。新中国成立前,昌黎县城变成了名噪一时“小天津”;新中国建立后,昌黎县城位居唐山专区首城有10个春秋。多年来,昌黎人以善于经商著称;改革开放以降,昌黎城乡商品经济大潮迭起,不能说不与昌黎人有精明的商业头脑有密切关联。
很多昌黎人是多才多艺,敢冲敢闯的。周国宝等秧歌艺人扭的一出《跑驴》,使河北地秧歌名扬全国,饮誉海外;带着山风海韵的曹玉俭演唱的《茉莉花》、《捡棉花》、《绣灯笼》,使昌黎民歌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老呔影”素与滦州、乐亭渊源深密,昌黎却倏地出了个皮影界的“梅兰芳”高荣杰,出了个饮誉海内外的皮影操纵大师齐永衡,还有中国皮影艺术研究专家魏力群。在生产和科研领域,昌黎也不乏顶尖高手和能工巧匠。昌黎人酿出了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昌黎葡萄酒成了中国第一个原产地域保护品种。昌黎人精心开发的黄金海岸成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之一,创出的滑沙运动风靡远近诸多景区。昌黎人用一根勾针打开了海内外缝纫机零件市场,用一顶军便帽开拓了辐射广阔的民间衣帽市场,用一把粉丝、一捧面粉催生了中国粉丝第一镇、面粉第一村。昌黎人培育出了非同凡响的“马芳营旱黄瓜”,昌黎人痴迷农业科技研究不惜换姓改名为“科冲锋”。昌黎人在津、京建筑市场也早就闹出了名堂,在高层框架机构建筑方面连拿“鲁班奖”,把中华世纪坛、北京西客站、北京车站等大型建筑电气灯光工程揽在自己手中。在本乡本土,在异地他乡,如此这般出类拔萃的人与事,不胜枚举,说不尽,道不尽。
黎庶昌盛,钟灵毓秀。闪烁着地域灵光,质朴宽厚、峭拔凝重的昌黎人,沉甸甸,光灿灿,值得讴歌,值得礼赞。
很难忘记新世纪开首那一年的11月10日深夜,在中国成为世界经贸组织一员时,一个土生土长的昌黎人,带着隐隐的乡音,代表中国政府走上了多哈的讲台。当时,不知有多少人异常激动地盯着这一幕。石广生,一个从碣石山下的普通乡村走出的昌黎人,在WTO的讲坛代表祖国和人民,昭示中国政府融入全球化经济大潮的决心和信心,表达所有中国人的喜悦心情和坚定信念。这无疑是山雄水美的昌黎这块沃土的骄傲,是人杰地灵的昌黎50多万父老乡亲的自豪。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记不得“昌黎人”这一概念是何时溶进周身血脉的了,仅记得自己成为“昌黎人”已有51年。
不少年了,我一直在虔诚地解读昌黎,解读古往今来的昌黎人与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早在700年前,从昌黎走出去的元朝翰林国史院编修、大学士张勖就不无自豪地指出,“背负碣石,南临沧海,左控榆关,右带滦水,山辉川媚,物伙民繁,利足鱼盐,土饶沃壤”的昌黎,“异人杰士历代不乏”。确实,“自为一域,山不逼边,海不通关,风气繁丽”的昌黎,山峻、海阔、河长、湖美、川平,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的;更何况,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在19世纪末就横亘这里,使昌黎大地又尽领时代风气之先了呢!革命先驱李大钊在探索中华民族天秉之性情时说:“衡以地灵人杰之说,以如此灵淑之山川,雄浑之气象,栖息其间之民族,当必受自然之影响,将兼含‘美'与‘高'而并有之宜也。”昌黎依山靠海,循河纳川,长期栖息在山环水抱的形胜之地的人,无疑当为既有“秀丽之美”,又有“壮伟之美”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优秀一员。
纵横古今,昌黎人向来不乏急公好义、慷慨悲歌之士。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春天,后金兵马冲入长城,一路攻城掠镇,却在昌黎受到舍命不舍城的拼死抵抗,惹得著名学者顾炎武仰天长叹:“弹丸余小邑,固守作东藩;列郡谁能比,雄关赖此存!”抗日烽火刚刚燃起,就有两个昌黎健儿在对日空战中英勇杀敌,张光明打下第一架日军战机,阎海文宁死不屈,直撼敌胆;冀东抗日暴动,昌黎有上万儿女组成“昌黎支队”,前赴后继,洒血捐躯。抗日战争后期,昌黎涌现了名震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民族女英雄王册;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了周春富那样的空军孤胆英雄,贺昌富那样的舍身救维族少年的“爱民模范”……
昌黎人是风骨猎猎,壮怀激烈的,又是气韵沉雄,温文尔雅的。山清水秀的昌黎,文化积淀比较深厚。从古到今,“孝义为先,质朴相染,勤于栽种,趋于稼穑”的昌黎人,一直“雅重读书”,“不乏达人及国家”,“久道化成士风丕变,春秋两试甲第连緜”,文风“甲诸邑”。“罢科举,兴学校”之后,昌黎又率先推出汇文中学等名校,“负笈求学于四方者项背相望,而毕业于国内外大学校者亦不乏人”,乃至出现双双留洋兄弟博士,其中原系昌黎一个乡村子弟的李书华留法归来,脱颖而出,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多年来,国内外不少著名的学者和中科院院士,或原籍昌黎,或与昌黎有密切渊源。近些年,又有籍出昌黎的核工程与核安全专家王大中院士担膺清华大学校长有10年之久,并有16岁少年王京奇迹般考入清华大学,而远渡重洋到海外留学者众。
毋庸讳言,是现代交通及早垂青昌黎,才使“神岳”碣石这方古地先行一步,脱胎换骨、革故鼎新的。清末民初,昌黎商气大开。民国年间,去东北沉浮商海的昌黎人与乐亭、滦县等县人氏汇成名震东三省的“老呔帮”。新中国成立前,昌黎县城变成了名噪一时“小天津”;新中国建立后,昌黎县城位居唐山专区首城有10个春秋。多年来,昌黎人以善于经商著称;改革开放以降,昌黎城乡商品经济大潮迭起,不能说不与昌黎人有精明的商业头脑有密切关联。
很多昌黎人是多才多艺,敢冲敢闯的。周国宝等秧歌艺人扭的一出《跑驴》,使河北地秧歌名扬全国,饮誉海外;带着山风海韵的曹玉俭演唱的《茉莉花》、《捡棉花》、《绣灯笼》,使昌黎民歌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老呔影”素与滦州、乐亭渊源深密,昌黎却倏地出了个皮影界的“梅兰芳”高荣杰,出了个饮誉海内外的皮影操纵大师齐永衡,还有中国皮影艺术研究专家魏力群。在生产和科研领域,昌黎也不乏顶尖高手和能工巧匠。昌黎人酿出了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昌黎葡萄酒成了中国第一个原产地域保护品种。昌黎人精心开发的黄金海岸成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之一,创出的滑沙运动风靡远近诸多景区。昌黎人用一根勾针打开了海内外缝纫机零件市场,用一顶军便帽开拓了辐射广阔的民间衣帽市场,用一把粉丝、一捧面粉催生了中国粉丝第一镇、面粉第一村。昌黎人培育出了非同凡响的“马芳营旱黄瓜”,昌黎人痴迷农业科技研究不惜换姓改名为“科冲锋”。昌黎人在津、京建筑市场也早就闹出了名堂,在高层框架机构建筑方面连拿“鲁班奖”,把中华世纪坛
标签:    阅读次数(1425) | 回复数(1)
上一篇:东北乔四简介
下一篇:供应凤凰山葡萄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