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姓名:赵建岗
  • 性别:男
  • 地区:河北省内丘县侯家庄乡岭头村
  • QQ号:584872510
  • Email:584872510@q.com
  • 个人签名: 河北邢森果品主营:板栗、苹果、鲜柿子、柿饼、核桃以及各种树苗收购与销售。愿以优质的产品,最低的价格提供给您。我们将以最优越的服务与您合作。。联系人:赵建岗。13784132557.QQ:584872510.非诚勿扰。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349 篇
    回复总数:1771 条
    留言总数:10 条
    日志阅读:984979 人次
    总访问数:1447543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wanws发表的博文
思忆故乡--内丘县侯家庄乡羊峪[2019/5/12 9:40:28|by:wanws]
?? ?沿着内丘县城往西走的大公路,过了柳林镇的平原平坦,越过南赛的丘壑、低山,绕过玉带连绵的菩萨岭十八盘,算是进了真正的山区了。然后再过了獐貘河,翻过九十二道弯的栗峪山,下了摩天岭的陡坡路,才能到达我的家乡——侯家庄乡。

? ? ? ? ?有人曾编曲一首:看山不是山,没到十八盘;过了菩萨岭,还有栗峪山;走走蜿蜒92道弯,定会惊你一身汗;到了侯家庄,才知啥是山中山。

? ? ? ? ? ——有人说回趟老家的路途像是在旅游。但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家乡的父老乡亲才是真正体验者。

? ? ? ? ? 听爷爷辈的讲:当年翻过红碾寨从山西挑煤回来,到家歇一晚。白天再挑到内丘县城去换钱,一天从县城要打个来回。换粮食换物件,都是靠脚走担子挑。穷是穷了点,但遇上欠收的年经,好赖还有个野果子吃。这不在60年代大饥荒的时候,好多平原的难民都往山里跑哩。

? ? ? ? ?现在在好多村里能找到当年落脚逃难过来的人,这些人都是在当地结婚生子留下来的,还有一大部分人在后来平原生活条件转好的情况下,又返回了平原。

? ? ? ? ?我的老家是羊峪村,按照内丘县志记载,是由于早年间村口有个大的鱼塘。别人问:去哪干活?就回答:去养鱼塘后山。后来传的人多了,“养鱼”就成了口中的村名。再后来由于鱼塘后山草木茂盛,且有水源,有人在此养羊。就逐渐写成了:羊峪。并将名字延续了下来。

全村除了后来落脚的郭姓一家外,就一个姓氏:郝。据说祖上是明末清初一个落榜的秀才,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隐居于此。两个儿子的子孙后代各成一家,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村里两大家族。其实应该是同根同祖。

?讲一段历史:

? ? ? ? ? ?村中路东一个深巷老宅,说是秀才院,可惜这个老的建筑已残缺不全,门垛上只半个墀头,有“嵩生”二字。完整的应当是“岳降嵩生”,出自《诗经·大雅·嵩高》:“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 ? ? ? ? ? 此院出过一个秀才叫郝世瑜,查家案,为郝氏第九代人。后来陆续又出了十几个秀才。郝家何以书香味如此浓厚?据说一方面由于祖上本是秀才,另一方面祖坟位置极佳。这里大概介绍一下。

? ? ? ? ? ?祖坟在一个圆山丘的后面,圆山丘的两侧,就像蜿蜒的两条龙,到临近山丘的地方,恰然而止了。所以号称:“二龙戏珠埋后山,芝麻秀才出几番。”

? ? ? ? ? ? 听说后来,被人炸了两侧的“龙头”,坏了风水。而后就没落了,不再有旧日的辉煌。因为地少山陡靠天收,在抗战和建国初期,这里的人民也是穷困潦倒,民不聊生。

? ? ? ? ? ?甚至在七八十年代,乡亲还编了一首曲来埋汰羊峪村的穷困:“羊峪沟,沟太深,石头蛋子绊脚跟。山高路陡遍圪针,酸枣面能酸死人,有闺女也不往羊峪寻(方言读:xin)。”

? ? ? ? ? ?一切收成几乎就是靠天吃饭。山上开垦的旱地,都是需要挑水点种,等有了收成,还得一袋袋的扛到家,一切都是靠人力挑担扛。由于处于天然的劣势,要山山穷要地地荒的,但是还勉强能填填肚子。

? ? ? ? ? ?后来到90年代,几乎超过一半的家户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 ? ? ? ? ?也正是这时,由于政策的引进,家乡被政府定为“太行山脱贫和发展试验区”,村里也进行了开山造林。当时多个村镇开始了炸山平地种果树的活动。这次政策引进,使乡亲们受益颇多,随后几年山上果树累累。村民靠果树,提高了一定的收入,生活水平也大有提高。村里原有的石板铺砌的老路,也铺设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面。

? ? ? ? ? 但近些年来,还是由于交通不便,村里大批的年轻人逐步搬到了县城。村里也只剩百十来口人,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老人和留守儿童。正街两侧的石头砌筑的旧房子几乎已无人居住,只是静静的矗立在那里,刻痕着年代,包裹着历史。

? ? ? ? ?人们大多搬到了后建的错落在后山上年代较短的砖房里。但除了过年时候,多数人赶回家的热闹几天外,其余时间也很是清静。

我由于求学、工作,将近20年也很少回家乡了。仅是每年春节回家看望父母,间或偶尔回家探亲一两次。

? ? ? ? ? 每次回家,看到父老乡亲脸上被岁月的冲刷的脸庞和高强度的劳动长满死茧的双手,他们大多比我的印象里老很多。上次回家听父母说,现在村里死了人,现在往山上抬棺材的都是60岁以上的人了。

? ? ? ? ? ?有次母亲叹声的喃喃自语:如果我们都不在了,你们也许就不再回来了吧。

想到这里,我不仅心酸感慨,时光再也回不去了,这个小村会真的消失吗?

? ? ? ? 小时候,总以为家乡是一个熟悉的地点,像一个温暖的母亲的臂膀。无论你在外受了多大痛苦和委屈,也无论你收获了多大成功和喜悦,它都在静静在等着你,默默支持你,它一直在那里,一直都在!而现在我渐渐发现,关于那个曾经承载着自己年少所有时光的家乡,或许真的有一天,只能埋在记忆里了。

? ? ? ? ?虽然漂泊在外,但我时常回忆:那个遥远的小山村,村口一排高立的白杨;小庙旁那三棵无人知晓年龄的参天柏;村中那口从未干枯过的,全村人吃水的井;还有那些脸上布满皱纹,内心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希望你们一切安好!

?

? ? ? ?作者简介:郝振山,男,笔名:柳青,1982年出生,河北人,大学学历。国家一级建造师,工程师职称,从事建筑行业。平时写小说和诗歌,已在多项平台发表作品。

本作者我同学,写文章发来发表58同镇!可以转发!
? ? ? ?
阅读次数(857) | 回复数(0)
上一篇:内丘杏汤:被入非物质文化名录
下一篇:现代的村干部跟以前的村干部区别

loading...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优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