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任付珍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xtnmhzs@126.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900 篇
    回复总数:132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2056406 人次
    总访问数:2208549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tuiwubing发表的博文
我的同学我的兵[2019/6/16 9:32:02|by:tuiwubing]



我的同学我的兵

我出生在深山沟一个十分偏僻的小村里,初中和高中的四年是在临近赵峪中学度过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讲究的是普及上学,培养方向是革命事业接班人,学了文化需要扎根农村干革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1972年正月里的一天,我和伙伴们告别本村五年的小学,踏着厚厚积雪来到了陌生的赵峪中学。赵峪中学属于城计头乡南半川联办初级中学,校长李聚生,高大的身材,在农村属于最棒的劳力,以勤奋耐劳好学而深受乡亲们和师生的爱戴。

那一天,同时来到的还有两个代课的老师,一个是刚从北京卫戍区退伍的城计头村石老师,他的仿宋体字写的最绝,代课半年就上学走了。一个是花木村的胡景义教数学课,呆了3个月,去赵家沟建三线工程了。后来,班主任石文书、李长美到岗,全班共有38名学生,其中女生5名,那个年月对文化不重视,特别是女孩子上学的更少。

校舍在一进大门的南平房里,我一开始是二组组长,后来调整为副班长,班长是左庄村的张栓魁,敦实的个头,憨厚的孩子。那时候的教学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经常学政治搞批判演节目,演过红小兵队长和政治反面人物,利用晚上时间到梨水、破庙、马沟等村演出,村里夜晚给我们做一顿面片汤,吃得相当高兴啊。那两年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写字,仿模石德平老师的仿宋体字,下了一番苦功,也为日后工整书写新闻稿件打下了基础,学校有两块大黑板,除了老师们写,就是我和七林李海林负责,还每周出一期赵中小报,用刻笔在蜡纸上刻写再油印,办的很活跃。

在上完初中两年后,我们去哪里读高中成为赵峪附近11个村群众关注的事儿,因为依照公社的安排,赵峪中学初中班是年年招,而高中班却是隔年招生,只能去城计头或者路罗。为了这一批38个孩子能就近上学,村干部们与县和公社几次交涉,将隔年招生改成年年招,解决了我们上学路途远的困难。

到了这一班是第四次招生,统称为高四班,除我们之外,还有破庙中学的石爱书、石吉林等7人,其他的是沙河市口上石现书,本乡前教场左书明等,总共42名学生。我为班长,副班长是左庄村的张栓魁、张玉梅。分为四个小组,一组长张增臣,三组长石爱书,四组长冯立广,个组长记不清了。班主任是连永章、吕长林,两位各有特长,连老师写的字就像字帖上的一样,吕老师被我们称之为万能,不仅字写得好,课讲得清,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同学们可愿意跟他接触呢。

那个特殊的年代,只有语文、数学、化学,物理四门主课,英语书是在毕业时才领到手,除了上课就是讲政治搞批判演节目,每周有半天劳动课,连同初中班共180名学生,硬是利用两个冬季的劳动课时间,在赵峪河滩拉土垫地4亩,打石头垒坝200米。筑坝的石头是我们这伙孩子抡锤打炮眼、放炮炸来的。夯钢钎是个技巧活,既得用力还得灵欢,必须锤锤夯在钢钎上,经常有人夯到扶钎人的胳膊上。论个头我不高但是有耐力,有一次与大个冯建军较劲,连续打了300百锤,他在270锤时住手了,就这被推为典型在教育系统浆水会议上宣传,转来转去把我说成是位女学生,闹出了笑话。

1976年是政治事件最多的一年,我们的学业当然也是无从谈起,经常参加批判大会,直到中央政坛变动,对学习才重视起来,连老师回家养病后,左庄村杜振怀代课教语文,学了系统的语法知识,别看是退伍回乡人员,教语文还真是有水平,为我的写作积攒了后劲。

按照惯例,毕业班学生都要去大寨参观学习,学校动员但不强求,所以报名34个人。每人准备了一斤小米,一跨兜烧饼,换了10斤全国粮票,为了轻装行进,我和本村的李明金伙拿来一套铺盖,按民兵的拉练方式打好背包,于农历10月初三徒步踏上300里征途。中午在路罗中学集合,我们把小米交给伙房熬粥,吃自己的干粮,晚上住到桃树坪村,吃饭在中学食堂,住在老百姓家里,都对这群孩子很好。第二天,迎着呼呼的寒风奔上了冀晋交界的高山峻岭,回首路罗川的山山水水,真是登高山方知群山矮。

山高不胜寒,到了山西境内,就明显感到寒气逼人,在董平沟村找点水喝,也是水质硬的咽不动,那里的小米一时半晌煮不开。毕竟是一伙没有出过门的孩子,一部分人已显的兵困马乏,脚底磨处燎泡,疼痛难忍,特别是女生更是走不动了,还有的哭鼻子了,做为班长当然是拣重担子挑,在队伍后面收容,经常身背三个背包。赶黑住到距昔阳县界10里的水琛村,让大家都洗了脚,好好休息一个夜晚,次日天不亮就慌慌着赶路,听说快到昔阳县了,两天的困倦早已丢到脑门后边,个个精神百倍快步疾行,在昔阳县水峪村坐上客车于中午来到昔阳县城。大寨之行让同学们长了见识,知道了机械化带给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转眼间,毕业的时间临近,老师让大家表态志向,我首当其中表态:“历任班长都是回村干革命,自己也是一样,坚决回村改变落后面貌”。从此就一直呆在村里当干部。

一晃40年过去了,昔日的同学个个已是两鬓苍苍白了头,拿起个的只有七林村李见愧通过复习考入河北农大,有几个到煤矿采煤,安庆平、李有才参了军,大部分窝在村里种地,任过村干部的有石爱书、冯立广、李有才、赵甲富、赵定敏。就这样也算好的,可悲的是七林村李聚书、副班长张栓魁英年早逝,令人痛心,算起了我们班已有六个人走了。前几天李聚生校长出了一本回忆录,举办书籍首发仪式,组织赵峪中学老同学聚会,大家兴奋无比。每每与老同学会面,说的最多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富裕也罢,穷寒也罢,只要有生命就是最大的财富,祝福我的同学我的兵们身体健康啊。



                                                            邢台县城计头乡政府任付珍

                                                                               2019615点击查看原图

阅读次数(1322) | 回复数(1)
上一篇:亲情渡口养蜂人
下一篇:信都区西黄村镇;立夏之前枣叶嫩,制作茶叶好时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