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任付珍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xtnmhzs@126.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900 篇
    回复总数:132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2056328 人次
    总访问数:2208468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tuiwubing发表的博文
耕作农田的那些事[2019/6/6 15:09:38|by:tuiwubing]

耕种农田的那些事

在大集体时代,邢台县西部山区山坡旱地大都种植红薯和花生。红薯在山区也叫“山药”,在粮食紧张的那个年代,山药是农村人的主食,一般都煮着吃、熘着吃、烧着吃,各种吃法就为了填饱肚子,可山药却不耐饥,常吃还容易伤胃。花生主要用于榨油,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油坊,就算花生丰收了,也只有在逢年过节才敢炒一点花生让孩子们吃。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只要谷雨前一周降下雨水,农民们就能趁墒情点种花生和各种瓜籽。栽山药秧的时间一般为“五一”前后,为适时播种插秧,开春后,我们村第二生产队队长任付财就挑选出队里能干的年轻人犁地,每组三个人,一个牵牲口,大部分为女孩子或小男孩,两个大人轮流扶犁。一组使用两头牛,一天任务是犁完2亩地。另一组使用两头骡子,任务是3亩地。凡是犁地的人都是队里的顶梁柱,都是肯吃苦、有耐性、靠得住的人,不仅要是犁地的好手,还要会照顾牲口,不能因为不会照顾牲口,而把牲口累倒影响犁地进度。在村周边三道沟内犁地的中午能回家吃饭,牲口也能到饲养院吃点草料,短暂歇息。但到村外犁地的可就没那么享福了,中午由队长派人送饭,有时候是面片汤,有时候是熬着蔓菁条的玉米粥,干粮都是玉米面菜窝头,等饭送到五里地外的田间地头就早已经凉了,牲口也只能凑合着吃点地边的干草。

“春雨贵如油”。咱这地方大部分为沟沟岔岔的山坡旱地,又高又陡,碰到旱天,需要一担一担地挑水点种,累的队员们都喘不上来气。如果能在点种季节下一场雨,是人人盼望的好事,可惜风调雨顺的春天不多,担水点种要的是棒劳力和高个子青年,已去世的村主任任长金在那会就是一个挑水好手,挑大水桶担水,从不偷奸耍滑,最远的是往梨树洼一带挑水,足足一里多的路程,最高的是往小王沟和葫芦头上挑水。当时的公社书记郑洪俊来村里好几次,和社员们一起挑水,大家都很佩服这样的好干部。种花生前为了不让人偷吃,队长就用稀牛粪搅拌,因为太脏自然就没人偷吃了。用葫芦瓢端着,每个坑里2个花生种,这样一亩地也得20多斤的种子。栽山药一般在是下午,不经历当天的太阳暴晒,秧子在地里过一夜,成活率较高。吃过午饭,队长站在高处喊着都去育秧地拔秧,随后青壮年们挑着水桶出发,上岁数的人刨坑倒水,一担水约浇40个坑,要的就是水多苗不会旱死。随后,插秧的人用食指将秧苗按进坑内,后边有人专门负责埋平。栽山药秧这项活一直延续到小满,因为劳动强度大,再壮的人干一天也都累的吃不消。

啥时代创造什么样的生存方式,那个时代是集体化,人们都热爱集体,偷懒磨洋工的人很少,况且我们队还有8个最顶事的人,操心胜过干部,号称八大金刚。第二生产队粮食产量最高,副业收入最多,社员们相互团结,个个肯干。现在,每每想起年轻时的集体时代,心情就特别激动,怀念那时候的事,怀念那时候的人,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汗水,才能有我们今天的农业基础设施,我决不能拿现代的生活拷问过去的生产力,感恩吧!。



邢台县城计头乡人民政府

                                        任付珍

2016年6月3日

阅读次数(632) | 回复数(3)
上一篇:邢台市朗诵艺术协会志愿者到破庙小学同庆“六一”
下一篇:信都区西黄村镇;立夏之前枣叶嫩,制作茶叶好时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