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冯全江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fqjliushi@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302 篇
    回复总数:403 条
    留言总数:0 条
    日志阅读:160037 人次
    总访问数:349881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fqjliushi发表的博文
南宫村名由来---北胡街道[2021/3/23 9:06:08|by:fqjliushi]

北胡街道

北胡街道位于南宫市西北部,距市政府2.7千米。东经11518分至11524分、北纬3721分至3726分。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20340(2010年六普),辖36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北胡家庄。是优质棉产区,308国道过境。

其建制沿革为:19537月始置胡家庄乡,辖胡家庄、五里铺、东邓庄、齐家庄、樊家庄、东孟庄、芦家庄、东丁庄、东赵庄。

19569月堤口王庄、大关家庄、演庄、高家庄、大寺王庄、东张家庄、小杨庄、小邢庄、小关庄、侯家庄、孔家庄、井家庄并入。19588月并入城关公社。1959年春改胡家庄管理区,1961年改北胡家庄公社,1962年驻地迁至五里铺,1984年改北胡家庄乡,19863月改为北胡街道办事处。1996年大召乡并入。1997年,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东张庄、小关庄、西演庄、高家庄、大寺王庄、东孟家庄、侯家庄、大关家庄、樊家庄、堤口王家庄、五里铺、小邢家庄、东丁家庄、北胡家庄、东邓家庄、齐家庄、东演庄、北杨家庄、井家庄、北赵家庄、卢家庄、孔家庄、陈伯居、周寻塞、宋村、孟村、付家庄、大召、刘家屯、张寻寨、北李家庄、于家屯、大邢家庄、西王村、崔家屯、温家屯36个行政村。


北胡家庄:据胡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胡老充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胡家庄。民国时期为与城东胡家庄区别,因居城北,故名北胡家庄,沿用至今。

井家庄:此村原名耿庄铺,因居耿姓且为南宫通往冀州的邮铺而得名。后改名耿家庄。据道光《南宫县志》记载:明、清两代,该村东设“皇华馆”,有屋三楹,以备接诏及迎送官长之用,永免差徭谷石”。清末,官府在“皇华馆”附近打了一眼大井,村名遂改为井家庄。

樊家庄:据村碑记载: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樊氏从城西樊家庄(今名魏家庄)迁此建村,取名樊家庄。

高家庄:明永乐二年(1404).高老太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种花卉为生,取名高家花园,后改名高家庄。

小邢家庄:明永乐二年(1404),邢庆福、邢亭禄和一孟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邢氏户众,取名邢家庄。民国时期为避重名,改名小邢家庄。

侯家庄:据古钟铭文记载:此村原名王家堤。明永乐二年(1404),侯聚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人丁渐旺,遂改村名侯家庄。

堤口王家庄:据传,明初,王老友迁居于此地一条河堤旁取名王家庄。民国时期改为堤口王家庄,沿用至今。

大寺王庄:据王氏家谱记载:元末,朝内官员贺宗哲被明军斩首,其子贺荣兄弟四人,逃至一寺旁定居,改姓王,取村名王姓庄,后演变为王家庄。民国时期改名大寺王家庄。

19393月,为纪念曾在此村坚持抗日工作的革命烈士,曲周县抗日政府县长郭企之,改村名为“企之村”。1945年复名大寺王家庄。建国后亦为今名。

东孟家庄:明永乐二年(1404),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孔氏和孟三老在此建村,取名孔孟庄。民国时期,孔姓渐少,而孟姓兴旺,遂改名孟家庄,后为避重名,加方位改名东孟家庄。

东邓家庄:此村原名蒲邓庄,因居蒲、邓两姓而得名。后蒲姓渐少而邓姓兴旺,遂改村名为邓家庄,民国时期为避重名,加方位改名东邓家庄,沿用至今。清(凉江)西(沙河)干渠从村北穿过。

东丁家庄:明代村名遂连村,因居民姓氏得名。后遂、连两姓绝,丁实自山西迁来定居,改名丁家庄。清初为避重名,加方位改名东丁家庄。

东张庄: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张、侯、靳、杜四姓,在此定居。因张姓户众,故名张家庄。1961年为区别重名村,加方位改名东张庄。

东演庄:明永乐四年(1406),张全、王氏夫妻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居附近一演武厅之东,取名东演庄。清道光、光绪《南宫县志》作东演家庄,疑误。

大关家庄:据关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关应从山西汾州府孝义县迁此建村,取名关家庄。民国时期名东关庄。建国后因较西南小关庄村大,改名大关家庄。

小关庄:据关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关思孝从山西汾州府孝义县南关迁至关家庄(今大关家庄)定居,不久又迁至今址,以养花为业,村名俗称关家花园。后村域扩大,取名关家庄。民国时期名西关家庄。建国后,以村小改名小关庄。

齐家庄:此村原名牛家庄,为牛氏世居之地。据《南宫县乡土志》记载:“齐氏自元代时,由新河县脱脱董村迁于城东北牛家庄,后支庶蕃衍,遂称齐家庄”。沿用至今。

卢家庄:明永乐二年(1404),卢杰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卢家庄。

北杨家庄:明永乐二年(1404),杨玉德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杨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避重名加方位,改名北杨家庄。

北赵家庄:明永乐二年(1404),赵老林、乔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赵姓户大,取名赵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避重名,以村居城北改名北赵家庄。

西演庄:明永乐四年(1406),侯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东有一演武厅,故名西演庄。清道光、光绪《南宫县志》作西演家庄。

大召:据传,此村居范、乞两姓。明初,盖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后村人盖老官在京被封为“待诏”(明、清翰林院属官),衣锦还乡,改村名为“待诏”。后演变为大召。

张寻寨:据张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张文修从山西孝义县迁来,寻居扎寨于此,取村名为寻寨。民国时期,为避重名,加姓氏改名张寻寨。

周寻寨:此处原有李姓居住。明永乐二年(1404),周、王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寻居扎寨,在此建村。因南已有寻寨村,故取名后寻寨。民国时期分为周寻寨、王寻寨两个村。建国后,两村合并,取名周寻寨。

崔家屯:据现存碑文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崔文质由山东青州府寿光县核桃园迁此定居。后人口繁衍,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崔家屯(民国《南宫县志》作崔屯)。

于家屯:该村原名朱家屯。明朝万历年间,于世亮从冀县北关迁来定居。后于姓居多。改名于家屯。

温家屯:明永乐年间,温、庄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至民国年间形成温屯、庄屯两个村落。后两村合并,因温氏人口兴旺,取名温家屯。沿用至今。

北李家庄:据查,明洪武四年(1371),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李勇一家在此定居。后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李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避重名加方位改为北李家庄。

孔家庄:据孔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孔老洪由山东迁此定居。后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孔家庄。

付家庄:据付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付佰成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人口繁衍,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付家庄。

大邢家庄:据邢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邢进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邢家庄。民国时期因村大改为大邢家庄。

西王村:据传,此村.原名王村,为王姓世居之地。明初,关、李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落居,仍用原名。民国时期,为避重名,称西王村,沿用至今。

孟村:据孟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孟老尚由山东迁于此地。后人口繁衍,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孟村,沿用至今。

宋村:据查,元末明初,迁来宋姓人家,在此建村。后宋姓人丁兴旺,取名宋村,沿用至今。

陈伯居:据《南宫县乡土志》载:“陈氏永乐初年由洪洞县迁于南宫,其长居乡,因名陈伯居村”。后简称陈伯居。

刘家屯:据刘氏家谱记载:清乾隆年间(17361795),刘兴志、刘兴水从车坊村迁此定居。后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刘家屯。

                 原载南宫图书馆公众号

阅读次数(1606) | 回复数(0)
上一篇:南宫市村名由来---凤岗街道
下一篇:南宫坤平制冷 冷库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