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张占星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zh12zhx@126.com
  • 个人签名: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  我本农田一坷垃,  泥水滚成土掉渣。  若是辛劳勤耕种,  能长五谷能生瓜。  师荷吟  藕心入基层,  茎叶出水平。  风雨育莲子,  映日别样红。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858 篇
    回复总数:7313 条
    留言总数:54 条
    日志阅读:1070762 人次
    总访问数:1332143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zx123发表的博文
远去的毡匠 消失的手艺[2019/10/10 19:09:00|by:zzx123]

远去的毡匠 消失的手艺

卜日

     我们这里过去农村的“八大匠”(木匠、瓦匠、石匠、皮匠、毡匠......)如果想外出搞副业,首先挣得生产队同意。按年份、季度或月份给所在队交上一定钱款、换口粮,就可以游走各地揽活赚钱了。

    上世纪60~70年代。好的家庭年轻人结婚,女方要一条白毡,男方就得提前准备了。一般需要10斤羊毛,一斤羊毛收取四角或者五角的加工费,毡匠加工一条毡的收入也就是四五元。一条毡三个人做,快则一天,慢则两天才能完成。毡匠看似收入不算高,但是在家劳动力的日值低才0.25元,高的不过0.60~0.70元。邻村的老王毡匠和他的七个儿子,凭着自己家传的手艺,日子就过得相当自在滋润。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并且能吃上一口好的饭菜。毡匠由于擀毡不是作坊式生产,他和众多手艺人一样,是采取上门走艺的方式开展服务。做毡一般选在春、秋季节,这时候生产队羊正剪下春毛、秋毛,农民也比较闲在,再则气候比较适宜。扛着长弓走村串户寻找需要做毡的人家。做毡通常是毡匠来到一个村庄,由一户人家或借用生产队场棚支案,其他村民相互联系带着羊毛前来加工。支案的地方成为毡匠临时的作坊。支案的人家提供场地、供应开水、经受几天打扰。毡匠临走时,会适当减少支案人家做毡产生的加工费。这样的交易,体现的不全是价值原则,更多的是人情味。做毡最辉煌的时代,也是困难的年代,吃饱肚子才是农民的追求。我们的乡俗,平日里自己的日子紧一点,但是家里来了客人总要做点好吃的,一来体现友好,二来也给自己长了面子。

    毡匠的工序虽然简单,但技术含量很高,好的毡匠擀成的毡薄厚均匀,长宽比例合适周正且又有硬度,比如白毡颜色十分白净。我们这里对民间的手工制毡艺人,统称为毡匠(俗称:毛毛匠)。毡匠制作毛毡又称为擀毡子。原材料主要是羊毛(也有擀少量的牛毛毡),擀毡可不是一项轻松的手艺,其工序虽只有四步“弹毛、铺帘、蹬洗、晾晒”,但是每道工序却很细致复杂。

    弹毛:长达四米的弯弓,一般用榆木制成。为了绷紧弓弦不致弓身断裂,大弓往往用料粗重。弓弦用牛皮筋制成,经久耐用。弯弓吊于屋内梁柁上,弓下支几块木版,板上铺开竹帘,将羊毛放在帘子上。高度与人身腰部齐平。及腰的案上摆放羊毛,淹过弓弦。弹弓人一手把弓,一手拿拨子,拨动弓弦,弓弦带动羊毛上下翻飞,毡匠一手扶弓,“噔嘎,噔嘎”地弹了起来。声音节奏鲜明又很好听。杂质和脏东西逐渐从羊毛里被剔除。拨子是一截30公分长的木棍,拨动弓弦的一头稍粗,连着一根绳子,绳子另一端连着一个皮套,套于弹弓人臂部。弹弓人弯曲胳膊,用拨子拨动弓弦。这样,弹弓利用的就不单是腕力,而是整个上肢甚至身体的力量。老王毡匠学艺就是从弹羊毛开始的。费力不说,尘土味夹杂着毛骚味直扑鼻孔,直钻气管……毡匠给谁家做毡,谁家就给毡匠管饭。好心的人家大都奉上一道菜“熬冬瓜”,据说冬瓜是打毛的,比如肠胃吸进去的毛。

铺帘:弹掉杂质的羊毛已经变白且变柔软。根据做毡的尺寸,将羊毛铺到竹帘上,一边铺一边用竹耙子拍打,让羊毛尽量均匀分布。真是“风吹马尾千万线,羊毛遇水一片毡”。一边铺羊毛一边还要洒水。水不能洒得太湿,也不能太干,要掌握好干湿度,竹耙子反复拍打,羊毛平整落在竹帘上。

    卷毡:毛弹好后,将毛均匀地铺在大竹帘上,喷上水和少许麻油(紧接着的工序,再用开水反复洗,“洗出来的毡又白又舒坦”。)将竹帘卷起、捆好,羊毛包裹其中。捆紧的竹帘,浇上热水,踩在脚下来回卷滚将近一小时,羊毛在竹帘内充分粘合。打开竹帘,初具雏形的毛毡有的地方难免薄厚不均,四边更是不够爽直。这时需要精心填漏补缺。力求毡面薄厚一致,毡边整齐划一。再将竹帘卷紧,开始洒开水,继续来回滚动一小时,毛毡便成型了。卷毡更像擀面,所以做毡——也称擀毡的由来。

    洗毡:毡匠坐在长条凳子上,用脚来回地搓滚,帘子内的毛就逐渐收缩,越缩越结实,一块毡子就擀成了。成型的毛毡需要反复清洗。毛毡从竹帘中取出,对折成一米五左右的长度,再卷起来,由两人踩在脚下,每人用绳带兜住毡卷,反复滚动清洗。每一小时放一次水,可以把毛毡里的杂质清洗干净,让毛毡结合得更加结实。

清洗完成,毛毡的四边仍旧不大规整。需要按照尺寸拉平四角,再用手工揉挤毡边。毡边不能用剪刀剪齐,只能用手工揉弄。这是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也是体现毡匠水准的工序,没有对羊毛性情的深入把握,很难让凹凸不齐的毡边变为整齐划一的线条。一切整理结束后,四边平整的毛毡被搭晾起来,干透了就能使用。

我们这里的巧手毡匠,不但能擀出毡来,还能擀出毡帽、毡靴(毡疙瘩)、毡衣、毡套袖、毡鞍替垫......。放牧的人最喜欢毡衣,冬暖夏凉,防潮防寒,防雨防晒,经久耐用。

    特别擀山羊毛毡子时,本地多饲养黑山羊,在将羊绒招(梳)掉后(做打毛线织羊绒衫用,或卖高价),在剪羊毛擀毡,就很困难了。为了让羊毛便于粘合,有的匠人会在铺毛的时候撒上面粉。撒面粉无非为了偷工省力——减少卷毡次数。老王毡匠说自己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卷毡本质上是个出力活,工序够了,羊毛自然会粘合。”有人说:“油倌偷油,毡匠偷毛。”老王毡匠说一开始自己从来不偷羊毛,但后来还是渐渐默认了行业内的潜规则——利用缠弓把的机会、为自己拧个腰带等,每户“贪污”一点羊毛,日积月累也能攒下一条毡。

    “上世纪80年代末期,需要羊毛毡人少了,而擀毡的人工钱抬高了。擀毡已经没市场了,继续做已经划不来。”更何况我的家乡丰宁凤山镇80~90年代,每年9月都举行一次长达半个月的物资交流大会,场面宏大,足足在东河套又建起一个“新凤山”的帐篷街。吴桥马戏、大庆歌舞、河北梆子、评剧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云集的北京、内蒙、河北省内......的客商。销售牲畜、电器、日用百货......那时农村的炕席上,早已又铺上了化纤材料的床板革了。更有人爱上了,机器压制的羊毛毡一条只要100元,表面还覆着五颜六色的化纤面料,人们很难看到毡子里面具体的质量。结婚的年轻姑娘们,彩礼早已不要色泽单调的羊毛毡了。只有老年人还忘不了羊毛纹理粗糙、贴身躺上去如同按摩一样舒服的羊毛毡。

     的确,那时“手工制作一条羊毛毡,两个人必须忙活一到两天。不算羊毛的价钱,光说人工费,至少也要200元。划不来,彻底没人做了。”从那时起,毡匠渐渐远去,毡匠的三件宝:“弹弓、竹帘、竹耙子。”也成了收藏品。由于,我与老王毡匠的老儿子是同学和同事,老王毡匠在世时,我常去他家无话不谈。时至今日,60多岁的王老七,改行参加工作都到了退休年龄了。王老七眼看着一些毡匠手艺人不断过世,时常无奈地说:“总有一天手工擀毡的技艺会失传呀!”

              2019.9.22(农历八月廿四)星期日。

标签:zzx123     阅读次数(941) | 回复数(10)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观礼
下一篇:“报” 缘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