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张占星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zh12zhx@126.com
  • 个人签名: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  我本农田一坷垃,  泥水滚成土掉渣。  若是辛劳勤耕种,  能长五谷能生瓜。  师荷吟  藕心入基层,  茎叶出水平。  风雨育莲子,  映日别样红。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858 篇
    回复总数:7313 条
    留言总数:54 条
    日志阅读:1066006 人次
    总访问数:1325618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zx123发表的博文
小川情结——二三事[2019/6/28 14:44:18|by:zzx123]

小川情结——二三事

——纪念郭小川诞辰100周年

卜日

(一)在姥爷的故事里我认识了郭小川

       凤山镇是清代和中华民国时期丰宁县城的所在地,素有较发达的文化传统。历史文化名人也很多,如:王文瀚监生出身的广宁县(今辽宁省北镇县)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至二十八年(1902年),两番任丰宁县知县。王文瀚颇有诗才,至今在凤山还流传着他咏土城子(丰宁老县城,即今凤山)的诗:“丰宁(即今凤山)旺气四川收,众水通归岸口流。塔顶高悬应拜相,马鞍横拱主封侯;凤凰昂首舒双翅,元宝低心抬两头;古洞常留仙客住,黑山不远白云游。”再如谢翰林,在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侵入北平(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亡到西安。谢翰林也不得不回到故乡凤山,后来就在的文昌祠举办书院——凤山书院,讲解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丹青书法等,直至辞世。对继承传统文化、促进凤山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还有秦敏卿(1869-1958)青年时便从乡下来县城(凤山)谋生,当过大买卖“聚源有”的学徒、账房先生、光绪末年被聘为丰宁县衙课房书吏。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统治被推翻,县衙解散。他在凤山城子里胡同办起了私塾,从此开始了教书生涯。他一边教书,一边习字作画,无所不精。除书画作品驰名塞外,还潜心搜集、研究、绘制了大量民间剪纸等都很有名。还有郭觉生旧中华时,曾担任丰宁县教育局长兼凤山小学校长,任教长达三十年,郭觉生也是郭寿麒,就是郭小川的父亲。郭小川的母亲李有芳曾任女子小学校长。郭小川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也正是这样博学多才的书香门第,使小川童年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熏陶。

       这些最早都是我的姥爷向我讲述的历史故事,姥爷的童年和青少年也生活在凤山,家住在南纸坊胡同。他还了解或亲历过郭小川“神童”般才华,3岁开始识字,4~6岁背诵诗文,7岁正是入学读书......10~12岁就写了一手好毛笔字。1929年县在文庙增设的国民女子小学,由大人把10多岁的小川,抱上高桌为“国民女子小学”提写校名。小川在校门两侧写标语时“反对妇女缠足”“争取与男子平等权利”.......中午不休息家里给送饭,吃完接着写。就这样郭小川始终在同学中都起到榜样的作用。

       1933年凤山沦陷,小川一家逃难北平(北京),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投降。人们再一次见到郭小川时,1945年秋天,在热河省丰宁县城(现今凤山镇)的那条老街上,快步走来一位赤红脸膛,身着灰色军装,满面风尘的年轻八路军。他就是新到任的热河省丰宁县县长郭小川(凤山人,著名“战士诗人”,曾被毛泽东誉为是“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当年他离开家乡时才14岁的少年,现在他已经26岁,经过革命的历练,且年轻有为了。人民政府办公室就设在老衙门(解放后一直是凤山一中所在地,上世纪80年代中叶,老衙门古老的山门洞,门前的石狮子还在。学生在大院内上课,出大门东南不远的文庙,便是凤山一中的伙房和师生宿舍。另外出校门往西行,过大街奔戏楼西,凤山完小下边有西跨院也是一中师生宿舍。凤山完小于1998年更名为“小川小学”,到2003年,又正式定名为“郭小川希望小学”。2016年凤山一中迁往丰宁满族自治县城与丰宁一中合并,“郭小川希望小学”也由凤山戏楼前的老院,迁到凤山一中,也可以说实至名归了)。不久他的爱人杜惠也从延安调到丰宁,担任县妇联主任。

       郭小川同县委书记周太、解放联合会主任彭寿年一起领导热西丰宁县,清匪反霸,减租减息等革命斗争。为了拯救乡亲们于水深火热之中,日夜运筹帷幄建立基层革命政权, 在他们的带领下,东丰宁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清算复仇运动。特别是郭小川作为首任丰宁县县长,他以革命者的姿态从不优亲厚友,却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丰宁的清算斗争,群众发动的充分普遍,曾受到热西地委的表扬。《冀热辽日报》还以《向丰宁学习》为题目,发过一篇社论,《晋察冀日报》还给以转载.....在姥爷的历史故事里,在我心目中就逐渐结下了小川情结。

(二)偶然机遇观看郭小川诗歌研讨会的展示

       1976~1979我在凤山镇朱首营就读“半农半读的社办中学”(两年制初中,两年制高中,最后竟发了一个当年绝无仅有的初四毕业证)。那时学生上学常参加一些政治运动,更多的还是劳动。支农劳动、校田地、校林地、养猪养毛驴、开山放炮打石灰石烧窑.....就是打到“四人帮”喜讯传来,我们那个班,才被学校从塔沟劳动基地调回学校开庆祝大会。为了学到真正的文化知识,我经过努力,又考上凤山一中读书,1980~1982年近距离的接触到当年的老衙门——凤山一中的校园就是过去的“老衙门旧址”。

       这也是郭小川首任丰宁县长,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东河套的大操场,南端的石桥东胡同。郭小川的旧居,就坐落在胡同的南侧。记得当年只要语文课或测试题一出现《青纱帐甘蔗林》、《团泊洼的秋天》、《秋歌》、《老家》.....我们就会首选此题,哪怕填空或选择都确保答对。因为郭小川根在凤山,所以他诗文也植进了凤山人的心田里。我也在想,为什么当我读到郭小川《祝酒歌》时就格外深切,理解得特别透彻:

......舒心的酒,

千杯不醉;

知心的话,

万言不赘;

今儿晚上啊,

咱这是瑞雪丰年祝捷的会!

酗酒作乐的

是浪荡鬼;

醉酒哭天的

是窝囊废;

饮酒赞前程的

是咱们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辈!

财主醉了,

因为心黑 ;

衙役醉了,

因为受贿;

咱们就是醉了,

也只因为生活的酒太浓太美!.....

       那时为了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同学们“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学子奋进时”。入学那年尽管快要入冬了,学校新修建四栋校舍也已经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了。我们高一(4)是重点班和高二的四个班,都搬进了第一排的新教室。高二普通三个班在甬路西,重点班高二(1)班在甬路东第一个教室,我们的高一(4)班是第二个教室,第三个教室就是承德师范在凤山一中办的唯一一个承德师范班。

       而且高一的一二三班,仍旧在甬路西面的高二普通班的前面的一排旧教室。甬路东面我们教室前排的两班是初中的尖子班,一个是小学的实验班,这都是凤山一中的后备力量,也可以说的凤山一中的更长远的教育发展打算。我们那排的后面一排新房子是总务处、教导处、校长室等;再往后的老房子是图书室、活动室、唯一一台彩色电视机就在那里。往后就是一排长长的老师宿舍,再往后就是男女教职工和学生厕所了。

       同样甬路西面的高一三个班后面的新一排,就是高二的三个班;教室的后一排新房舍是语文组、数学组、物理组、化学组、政治组、生物组、英语组、体育组、音乐组、综合组的办公室;再往后一排老房子是凤山总校的办公室;往后一排也是教师宿舍。校园东西两侧都能行车走人,院墙内有垂柳树,教室前有花池子。前排教室与临街的那排各科的实验室,中间是很宽大的操场,东边是单双杠、兵乓球台、篮球场、西边是领操文艺汇演的高台、下面是排球场等。西南角是水房。凤山一中的正门还是老衙门的山门洞,山门两侧是传达室和敲钟工友及门卫的工作的地方。可见当年的丰宁县政府(老县衙大院)有多大了。虽县衙大堂早已拆掉了,但朱门也已经变成校门,一对昂首啸天的石狮子,还端坐在校门外两边的石座上,更显今日学校的厚重庄严、又不乏朝气蓬勃的气势。另外大型田径运动会都在东河套大戏台前广场举行。就是校门外也有篮球场供师生活动。

      伙房和学生宿舍及校办工厂,都在一中(衙门)东南是凤山文庙处,门口两座状态含蓄的老石狮子,汉代老物两千年了,也许是累了,斜卧在没有门的大场院的墙根底下。过去的书院大殿是我们师生的食堂,“凤山书院南窗下”那风雅的地方,是我们订饭打饭的窗口,可以说我们这一代莘莘学子,既有口福还有眼福和耳福:窝窝头、高粱米饭、玉米面条、小米粥、馒头(一周两顿细粮)、酸菜汤、熬白菜......住宿就在文庙当年的配殿,相对的大通铺稻草垫子,二十人一屋。由于学习拼搏,有时夜梦都没做过完整的。一排男女宿舍,及东边一间王亮老师的值班宿舍。

       的确,我们82届的凤山一中,当年老衙门的门洞犹存,上有醒目的“凤山一中”大字。当出入校园时,至于郭小川当年办公的地方,我们只能在史志中获取了。不过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都在追忆着郭小川的足迹和身影,我们常常歌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畅想着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我为祖国、 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到那时亲爱的朋友们,愿我们都能自豪地举起杯,挺胸膛 、笑扬眉,光荣属于新时代的新一辈!

       郭小川故居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石桥东,门口大门楼是青砖砌墙,磨砖对缝式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现在门口有副对联曰:“小院朗魁星享文苑千年清誉,川流归沧海领诗坛一代风骚”,是一首蕴含小川名字的藏头诗。而当年只是“寻常巷陌,人道小川曾住”。就是每年的凤山物资交流大会人山人海,拥不动挤不动从“小川故居”门前经过,可又有几人像我“小川情结依旧,适时记起,每过几回眸”。

       1982年7月,我们凤山一中的高二学生,集中到丰宁县城参加高考。7~9日是当时不变的考试时间,那天终于考完试了,住在县政府招待所的我们,无论考得成绩怎样反正肩上的担子暂时卸下来。恰巧当时在招待所的会议室内,举行河北省作家协会、承德地区文联《国风》编辑部和丰宁县政府文化局联合举办的“郭小川诗歌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也临近尾声,正在举行书法、绘画的笔会展示。我们几个同学有幸参观了此次展览。给我印象最深的墙上用“大抓笔”书写的行书“秋歌”大字(小川的诗歌《秋歌》的题目);那个署名王显的同志,当场作水墨丹青画“兰”,充分体现了郭小川的如兰的气质;还有真草隶篆的郭小川的诗文佳句......当时相机很少有,我和有的老师、同学掏出记录本摘抄下自己喜欢的诗句因为那是我有幸欣赏到的高水平的郭小川诗画展览,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三)在我心目中有座永驻的“小川书屋”

       坐落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的“郭小川希望小学”,是一所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小学。它创建于1906年3月10日,原名:“凤山高等小学堂”,是丰宁县第一所官办学校,也是著名诗人郭小川的启蒙学校。1948年凤山第二次解放,学校正式定名为“丰宁县第一完全小学”。为了进一步弘扬小川精神,1998年9月学校更名为“小川小学”。

       新世纪之初,小川小学有幸迎来一位尊贵的客人,那就是被原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誉为“希望将军”的赵谓忠将军,赵老将军来到小川小学,目睹凤山古老戏楼前的一切,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及所处的校园环境非常关注。经老将军东奔西走多方联系,得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河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使用了香港黄汝森先生捐赠的20万人民币;在此基础上,学校又争取到国家危房改造资金35万元;县教育局支持资金24万元......总共投资86万元。于2002年4月1日开工至2003年3月1日竣工,历时11个月,新建教室44间,改建更新23间。增设了音乐、舞蹈、微机等多个专用教室。校园占地面积也由原来的8337平方米扩大到12479平方米。2003年3月1日,学校也正式定名为“郭小川希望小学”。这里由“小川小学”正式定名为“郭小川希望小学”。只是三字之差,后者更准确的向全国,以致全世界,亮出中国河北承德丰宁凤山的靓丽的名片。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小川小学的语文自学识字教改实验曾被誉为塞外的一支奇葩,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栏目曾进行过报道。并荣获了河北省的“小宝塔”学校美称。更何况在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中,郭小川希望小学无论在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教育科研.....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学生评价改革......都始终一马当先,永远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

       特别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2001 年2 月7 日,郭小川故居被河北省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小川故居纪念馆的建成,成为丰宁精神文明的窗口。使当地群众和中小学生以及外地的参观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郭小川是当代优秀的无产阶级诗人;他驰骋沙场,是英勇的战士;他叱咤诗坛,是勤奋的学者;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无数佳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郭小川一生经历的了解,全面追溯丰宁红色历史的昨天、今天和发展的明天。激起人们珍惜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努力奋斗,拼搏工作。郭小川故居也成为了红色党史教育基地,为丰宁开辟了一块学习教育的阵地。

       而上世纪90年代,小川书屋就设在关帝庙的大殿里,当时与凤山完小的图书室合二为一。这也是凤山所有小学最大的书屋和图书室了,比起凤山镇新兴的文化站藏书要厚重、久远、种类也多得多;比凤山“新华书店”藏的书、报、刊等也要全面、广泛、适用的多。最值得称道的是:用当年一位小川小学的校长的话说:“它可以图书资源能够共享!”记得2000年5月28日,凤山中心校主任,带着我们几个骨干老师,在“小川书屋”利用周日进行阅览。恰巧县委王副书记在教育局的领导陪同下来小川小学调研。当他了解到,我们是来自不同学校的负责人和老师,就认真地翻看了我厚厚的笔记,对我们这些学习者当场进行了表扬。据了解他还把这件事,作为优秀的典型,写在了他的县会议发言材料里。

       那时总校常在小川小学开会,因为校舍紧张没有专门的会议室,所以会场也常设在图书阅览室。特别是我们小学负责人会议,更常在大殿(图书室)里开。那时其他学校图书很少,报刊杂志有限,我们教师讲课比武、论文宣读、经验交流.....等别的学校的老师,一有时间和机会就会如饥似渴地翻阅“小川书屋”里的书。

       2002年以前,关帝庙还没有恢复旅游景点前,解放后由山门改建成的烈士亭毅然伫立在古老的凤山戏楼的对面,里面纪念碑上醒目地刻有烈士张万福、李玉清、刘顺奎等烈士的英名......后面的大殿就是小川书屋,中间桌案上摆着郭小川的半身塑像,那时红色教育基地很是集中。如果说凤山人从那时起,就“文崇郭小川,武尚李玉清”,负责任的讲:那一点也不为过。

       现在“郭小川希望小学”已经迁往(戏楼前的“郭小川希望小学”的校园,已经交付“小川小学附属幼儿园”和“丰宁满族自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凤山分中心”了),过去的凤山一中所在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衙门”的遗址。不过如今的高楼大厦掩映下,再也寻不到老衙门或郭小川首任丰宁县长工作、办公、生活等的半点影子了。

      不过在我的记忆里,永远也挥之不去当年古朴厚重、严肃活泼的凤山一中,及凤山戏楼前庄严的“烈士厅”;在我心目中,更有一座永驻在大殿内的“小川书屋”。

                              2019.6.26

标签:zzx123     阅读次数(1180) | 回复数(8)
上一篇:斑鸠沟里上演的第一出戏(小说)
下一篇:“报” 缘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