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张占星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zh12zhx@126.com
  • 个人签名: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  我本农田一坷垃,  泥水滚成土掉渣。  若是辛劳勤耕种,  能长五谷能生瓜。  师荷吟  藕心入基层,  茎叶出水平。  风雨育莲子,  映日别样红。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858 篇
    回复总数:7313 条
    留言总数:54 条
    日志阅读:1070680 人次
    总访问数:1332033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zx123发表的博文
饮食文化,话“饮”篇[2015/8/12 10:51:30|by:zzx123]

饮食文化,话“饮”篇

卜日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质,也就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到农牧业的出现,以致今天我国的新疆牧民,仍逐水草丰茂而居,沿牧道千里辗转,这也是自古以来游牧民族真实写照。即:人的生存——“水”为先。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物质产品逐渐丰富,饮食对于人们来说,已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满足生存和能量的需要,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果腹充饥,它已成为人们享受生活乐趣的一个方面,逐渐形成一种传承和文化。

     因为饮食是满足人的生存最基本需要,生命在肉体上的延续和健康,是人全部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所以“仓廪足而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饮食丰盈也是精神文明赖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CCTV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连续播出,系统地介绍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东西南北中的各种美食......从色、香、味......到营养搭配、传统制作方法、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无论山珍海味、特色小吃、民族食品......的确数不胜数。但是饮食包括“饮”和“食”两个方面,食又被区分为主食和副食。我国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为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米和面为主食,以肉类、蔬菜、瓜果为副食,以茶和酒为饮品的饮食特色。在这里我就单单谈谈“饮食文化”中的“饮”,说说人们主要喝什么、怎么喝、喝的目的、喝的效果、喝的观念、喝的情趣、喝的礼仪等等:

一、喝水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但供人畜饮用、还能共粮食作物的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只所以人们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就是因为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用“水”做“乳”哺育了中华儿女。

     “人”只要一生下来,除了先天性的会哺乳外,普遍也是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所以先民们选择家园时,首先离不开河、溪、泉、井等,再就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才能长久的居住。最主要傍着水源而定居,一代代繁衍生息。不然沙漠里遗失的古城荒村,大都因为是河流干涸断绝了水源,人们才背井离乡。相反生活在桃源之境地,富含长寿之奥秘,如:以矿泉而闻名、圣泉可治病、水土可养颜......所以人们总是乡愁永驻,谁又会轻易搬迁呢?

二、喝凉(生)水

     我的家乡自然美,人们生活了一辈又一辈。无论打柴、放牧、劳作......都要来到甘甜泉眼前、清爽的井水边汲水;从干净的水桶、水缸舀一瓢......爽快地畅饮解渴。

     再想想,干旱沙漠中长途跋涉的驼队,皮囊之中那些救命之水,又是多么重要啊!

     老人们也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五龙洗澡水;状元定心汤》,那是在荒郊野外一对前行的路人,夫人口渴得厉害无处求饮......天公作美,一阵雨过后。偶然发现一个骷髅之中仅存了一些雨水,五条小蜥蜴,正在洗澡。他就哄走蜥蜴,把水端来给她喝了解渴......故事最终夫人生下男孩,后来长大,十年寒窗刻苦攻读,竟考上了状元

     不过我们前辈,也告诉我们,即使小孩也要了解到陌生水源边,你在喝水前,也要检验一下水能喝与不能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往水面吐一口自己的唾液,如是干净的“水”唾液马上散开,证明“没毒”;如你的唾液始终凝聚不散开,此水就有“毒”!千万记住再渴也不能喝。后来长大懂事了,也知道了“流水不腐”的科学道理,以及脏水表面近似化学“丁达尔现象”的解释。至于现在化工厂、养殖场、生活污水......化肥农药等等,有的不用仪器检测,肉眼就能看到河流变色、发臭、毒性使得泥鳅都不能存存,人又怎能饮用呢?可这流经地表的污水人们还看得见,而那些渗入地下的污染源就更令人堪忧!

     古往今来过路的人讨点水喝也常有,如唐朝的诗人崔护,他就曾写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记述的就是那年清明节,独自到城南踏青,庄宅叩门求饮的事。恐怕姑娘赐给他的也是一瓢凉水吧......却留下千古佳话。

     当年“军队和人民鱼水不能分”的红军、八路军战士,战争年代生活艰苦也是常喝生水......

     少数民族地区头顶水罐,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女水边取水。劳动的情、景、影......是一种朴素而时尚的文化。

     就是当今现代化社会喝“凉水”, 恐怕也是一种回归自然吧!不是吗?“矿泉水走进人们生活。旅游、出行、看比赛......即方便又卫生,价格、品牌、相差不大,人们饮用起来,也没有贵贱之分。伏天暑热还可冰镇;要选即解渴、又降温最佳饮品——也要首推“矿泉水”!

三、喝热水

    我们从电影、书刊、画报......看到最早喝热水的画面,大都是木杆支起的三脚架,吊着一口锅或一个水壶,底下燃篝火;或利用自家的炉灶烧开水喝......

    而我们农村家庭过去,却是常常:“吃五锅饽饽,喝馏(六)锅水”。就是当年人们称大铁锅的型号5~12印(音读)锅,开口直径1~1.5米左右,特殊的更大。至于馏(六)锅水就是蒸窝头、贴玉米饼子、甚至蒸发面馒头、撒年糕......下面锅里的开水。现在也称为“千滚水”,人们都知道不能喝,可致癌等。过去有的家没有保温的暖壶,喝热水就从喝馏(六)锅水开始的,根本没有不做饭专门烧开水喝的习惯。我们奉劝长辈们,不要再喝“馏(六)锅水”了!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高中学了化学课以后,知道馏(六)锅水没营养反倒会治病等,并建议、引导、他们“讲究卫生,减少疾病。”平时要烧开水、不喝生水、也不喝溜锅水等。现在好了,农村人的觉悟都提高了,就是太阳能热水器里的开水,人们只是洗衣、洗澡等都不敢轻易地喝,怕它是“千滚水”致癌。

     一般的家庭,在这30~40年期间,也都经历过从大锅烧水,过渡到铜壶烧水、铁壶烧水、铝壶烧水......小锅炉烧水、饮水机、电快壶烧水......的变迁。

四、喝茶水

     《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茶最早是一味药,有治病疗疾的作用;嗣后,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最后又演变成为一种文化。

      也就是说:由《本经》到《茶经》......由唐朝的《茶经》(陆羽)、《茶歌》(卢仝)和"茶禁"(赵赞对茶的征税)深刻影响......再到宋代王安石苛刻的“瞿塘中峡水泡阳羡茶”的讲究,竟连博学多才的苏学士(苏东坡)都难倒了......再到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四度到西湖茶区,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且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另外名人文士与茶的故事如:范仲淹的《斗茶歌》、唐伯虎《品茶图》、孙中山、鲁迅、郭沫若......说也说不完。再者茶道的高雅、禅茶的修为、品茶的心静、茶博士的端庄......盖碗茶的美健!永不失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不过我们这里农村不产茶,农家过去生活贫困,就是过年才买一袋几角钱的“花三角”、一元左右的“老头茶”......最好的也只是“茉莉花茶”(1~10号)。

     而我国是产茶大国,茶的品种丰富多样,名茶就有很多种,据相关资料显示经常被选入的就有12种之多: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白毫银针等。它们各有各的色、香、味、形等特点,国内国际都享有美誉。

    至于品茗、饮茶、茶道......当地今天也比不上产茶地的人们懂茶嗜茶。比如:功夫茶,他们竟把茶具端到正建筑的房上,在歇息的短暂时间,也喝上一盏、品上一杯、享受茶的韵味。但是我们这里修房盖屋忙时候,有的家里人一多就暖壶沏茶,大碗饮茶,亲朋好友谁都不挑拣,主要是为了解渴,管她刘姥姥式的牛饮马饮呢?帮忙干活、出工出力是真!

     是的,正像《前门情思大碗茶》歌中唱到的: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为什么它醇厚的香味儿,直传到天涯!那不光是茶香的回味,还有深情、乡愁、思念......   

     还有足迹遍布我国西南地区的和东亚各国的茶马古道,将我国的茶文化延伸的如丝绸之路一样,更伟大、悠远、绵长!

     另外,与茶有着渊源的奶茶:味道淳厚,既有茶的苦涩、又有奶的香甜;在口中奇妙的层层绽放重叠,却又不溶合,真是很奇妙的感觉。 还有藏族的酥油茶,这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

五、喝酒水

      我国的节日很多,一年中月月都有,代代相传,如:除夕、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每逢佳节或亲友聚会,都少不了饮酒。特别是红白喜事、开业庆典......以致国宾招待的大型活动,更少不了酒,因为无酒不成席。

      酒席上为了追求一种欢乐、祥和、纪念......气氛(“鸿门宴”类的除外),在吃好喝好的前提下,不但有喝醉的刘伶、而且有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还有曲水流觞的王羲之......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妙趣横生的酒联,如:“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

     当年草民在茅屋草舍,记得“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除夕夜三个小伙伴,早早准备了一瓶八毛八一斤的散酒,还请上爷爷一起坐在炕上,豆腐炒肉,共饮猜拳行令、打杆子(虎、鸡、虫、杠,虎吃鸡、鸡食虫、虫蛀杠、杠打虎)。借着烧锅里的一壶浊酒......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国从杜康造酒开始,到如今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名酒,如:洋河大曲、茅台酒、西凤酒、竹叶青......层出不穷,档次不断提高,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在这里,不妨也在人们要放量豪饮之时、在醉意朦胧之中、在酒后失态之前......我还是奉上这个以喝酒喻为人,令人回味的对联:“交不可滥,以免良莠难辨,引以为戒;酒勿过醉,谨防乐极生悲,懊悔莫及。”

     更何况现在啤酒、葡萄酒在酒桌上,已有三分天下各占其一了的趋势。云湖啤酒、燕京啤酒、哈尔滨啤酒、青岛啤酒、蓝带啤酒......A.O.C.D.O.C)”的葡萄酒,及葡萄酒的“中国口味”......无论当地的,还是外地;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无论是高档的,还是普通的(假酒除外)......正在挑战我国的传统酒文化。改革开放后洋酒、啤酒等品牌的涌入,就像酒吧间的调酒师,花样不断翻新,瞬间调成的“鸡尾酒”一样,华丽转身闪亮登场、就呈现在国人的眼前了。

六、喝饮品(料)

     现在“舌尖上的中国”,不但尽享各种美味佳肴,就是当今各种饮料也层出不穷。过去单一“饮”用,更是向多元化发展。由“水”派生出来的:茶文化(热茶、凉茶、冰茶......)、酒文化(白酒、啤酒、葡萄酒......);及由传统的“茶馆”,又多多了:酒吧间、咖啡屋、冷饮店......连锁店。

     经营的饮品和饮料也是琳琅满目:可乐、橙汁、雪碧......罐装的杏仁露、核桃乳、冰红茶......袋装的乳酸菌、芝麻糊、优乐美、菓珍、......瓶装的营养快线、娃哈哈.、爽歪歪.....的饮料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世上饮料有千万种,除了纯牛奶,其他的人造饮品如:酒类、茶类、饮料......多少都含有一定“水”的成分,总没有逃离“饮”的范畴。

     总之,人之“饮”与餐饮文化密不可分,它贯穿于人类饮食文化整个发展历程,渗透企业经营和饮食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由于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饮”食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技术的高超,式样繁多,造型精致,美味可口......确令人惊叹!(1403)

                              2015.8.12(农历六月廿八).星期三。

阅读次数(473) | 回复数(20)
上一篇:立秋断想
下一篇:“报” 缘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