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春台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gxzy@sina.com.cn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4664 篇
    回复总数:22457 条
    留言总数:213 条
    日志阅读:4677345 人次
    总访问数:5420034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uchuntai发表的博文
[纪实文学]我和志云哥的故事(三十一)[2010/4/26 6:13:00|by:liuchuntai]

[纪实文学]我和志云哥的故事(三十一)


                                      刘 春 台


                          祭 奠


 


2010423日,连续数日阴雨后放晴。我放下一切要做的事情,在志云哥二女儿韩瑾的陪同下,来到武汉龙泉山孝恩园志云哥的陵墓前。孝恩园肃穆宁静,遍植苍松翠柏。哥的陵墓就在龙泉山的山坡上,按他的生前遗愿,去掉一切繁琐礼仪实行了树葬,在埋葬他骨灰的地方,种植上一棵松树,树前铺一块紧贴地面的方碑,刻上他的名字,四周植一圈柏树,于20039月安葬于此。快7年了,松树已由当年一株小树长到碗口粗十多米高了。一见哥的陵墓,我还未把花篮放好就已泣不成声。我抚模着树干,像抚摸着哥的手臂,边哭边呼喊着哥,述说着对他的思念和迟到的愧疚。我放好花篮,向哥深深的三鞠躬。我告诉哥,嫂子和家人都很好,让他放心;他常挂心的侄女刘平也挺好的。韩瑾把父亲的碑扫了又扫,又把碑面撒上花瓣。此时正值中午,我们在志云哥的陵墓周围看了又看,转了又转,总想多陪他一会儿,不愿离去。韩瑾看我悲伤不止,从墓旁捡了几个松树上落下的松塔果交给我,说带上松果可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我当即收藏起来。


龙泉山历有楚天名山之称,古称灵泉山,位于武汉市南40多公里,紧临碧波浩瀚的梁子湖,属于武汉市江夏区。自古以来,就因山环水绕、湖山钟秀、林泉幽穆的独特风景而被历代王官所青睐。汉高祖刘邦以武昌为开国功臣樊哙的封地,哙死后就葬于此。后历经270年汉、明等朝代,共修建了9座王墓,现被武汉市列为一日游名胜风景区。


孝恩园距王墓仅500米,坐北朝南,背靠龙泉山。志云哥的陵墓紧邻两条路,一条是墓前平坦的柏油路,一条是上山的石板路,两条路呈丅字型,之所以选在这里,听大女儿韩戎讲,是家人为了方便志云哥运动的。因为志云哥生前很爱好运动,天天早起跑步健身。


和我同来祭奠的还有志云哥的生前好友、武汉歌舞剧院剧作家、曲作家、乐队指挥余启雄先生,他和我同岁,比我大一个多月,和我身高差不多。志云哥主演的《启明星》、《烈烈巴人》等都是由他写剧、作曲的,他的夫人在志云哥主演的歌剧中多次饰演女主角,是志云哥的好搭当,所以他们两家常来常往,是既知心又知音的好朋友。为了简化称呼,又感到亲切,我就直呼他余哥了。


23日一早,还不到约定时间,余哥就敲开了我的房门,带我乘公交车去品尝武汉小吃---三鲜豆皮、灌汤包、生煎包、烧麦、甜豆腐脑…一样都买一点让我多尝几种,有我曾吃过的,也有我没吃过的,果然口味地道。乘公交、吃饭,余哥自然不让我付钱,我也就坦然享用。早饭后,余哥带我去合作路漫步,这是我来看志云哥时曾一同住过的地方,距今已27年了,这里古建筑较多,基本还保持了街道原貌。当年和志云哥游览拍照的鲁迅公园还在,已改为文化馆。然后余哥带我来到武汉最大的江滩公园,这是群众性的文化休闲娱乐场所,是近年沿江开发的,长达十余公里,我们只走了一小段,就和韩瑾汇合同去龙泉山孝恩园祭奠志云哥了。


我是于422日傍晚到达武汉的,韩瑾把我接到家中,嫂子和余启雄夫妇已经等候在那里。我们就围坐在会客厅,看着志云哥的照片,话题都围绕着志云哥。我2001年来武汉看志云哥就住在这里。这次韩瑾在餐馆订了饭,我们接着边吃边谈。23日的游览和祭墓,余哥一直和我在一起,谈了很多志云哥的为人和故事。从他祭墓中的虔诚和悲伤就可看出他和志云哥的关系。他谈到和志云哥一同下乡体验生活、共同创作和演出的情景,谈到志云哥的热情、乐观、助人、幽默,他非常欣赏志云哥的演技和歌唱,认为后人很难达到那样的表演水平和演出效果,为我以后充实《我和志云哥的故事》提供了很多素材。我这时才体会到了韩瑾母女的良苦用心。作为余哥,既办好了朋友托付的事,也表达了对志云哥的怀念,使我体会到当年志云哥待我似的温暖。我最感欣慰的是嫂子的身体精神都很好,全不像是73岁的年纪,女儿和外孙、外孙女都很有出息。志云哥泉下当笑慰了。


23日傍晚,我一个人来到了韩瑾家附近的解放公园,这是志云哥生前常来的地方。我又沿公园路步行到解放大道,来到“武汉歌舞剧院”门前,这是自1955年哥来武汉直至退休一直为艺术、为事业献身的地方。


24日一早我就离开武汉踏上返回河北的行程。嫂子和韩瑾都是不大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但却用行动注释了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带上不少武汉小吃,有的是买的,有的是自家做的。回忆起19839月我来小住时,临别嫂子买了月饼让我带回家,我才知快到中秋节了,立即想起1947年我和志云哥在天津八里台过中秋的情景。一天多来,韩瑾放下工作,为让我吃好,祭奠好,休息好做了精心安排,挂记我平安到家。一路上数次发短信问我旅程是否顺利。更令我感动的是,余哥一早又到了我的住处,并给我带去亲自做的芝麻糊,可惜我已离开了,辜负了余哥的一片心意。


上一篇:《再剪报》文选(301)饿死在粮堆上的鼬鼠
下一篇:短语思考(173)把待人处世提升到高境界 刘春台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