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春台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gxzy@sina.com.cn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4664 篇
    回复总数:22457 条
    留言总数:213 条
    日志阅读:4679981 人次
    总访问数:5423359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uchuntai发表的博文
我为大姐骄傲[2010/4/17 19:46:00|by:liuchuntai]

我为大姐骄傲


刘春台


大姐刘玉身,今年89岁,大我11岁。已卧床三年多,每年我都去看望她几次。我们兄弟姐妹共7人,大姐之上,还有大哥,我之下还有四妹,大姐和我之间有二姐、二哥和三姐。如今7人中,在世只有大姐、二姐和我三人了。二姐全家住天津,我不能常去看望,只能每年春节在电话中拜年问安。大姐晚年患病,行动不便,不慎骨折两次,近年生活不能自理,完全卧床。


大姐生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早年去世,二女儿家在石家庄,她和三女儿住原籍沧州市,姐夫已去世多年。目前大姐生活全靠甥女、甥婿照料,她俩都还在工作,自己还有一双儿女,真难为她们了。


416日上午,我去看望大姐,她仍一个人仰卧床上,仍不时自言自语,仍是削瘦但红润的面容,仍辩认不出我来。当告诉她是三弟来了,她立即问我老伴、女儿好。只可惜老姐说话口齿不清,无法和我交流。但从表清上能读出她对我到来的欣慰与关怀。


大姐生于1922年,那个年代已经提倡女孩上学,有了女生学校。所以大姐上过几年私塾和小学,又受环境影响,自学了很多课本和读物,字也写得好,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五、六十年代曾在石家庄郊区农村任教。“文革”回沧县任教一直到退休。大姐工作学习都很要强,不甘人后,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志。1990年,我们老母病逝,享年92岁,大姐以一篇祭文,倾倒众兄弟姐妹及亲友,显露出她高超的写作才能。


大姐晚年思绪安定之后,感人、感物、感事,常有诗歌涌出,通过以文会友,有幸结识了《沧州纪晓岚研究会》的李忠智老师和孙建老师,在他们的鼓励帮助下,竟写出一篇又一篇的回忆文章,除在研究会会刊上登载外,部分还发表上《沧州晚报》上。


20066月,在李忠智、孙建老师的帮助下,大姐几十篇的回忆散文录---《晚晴集》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并由李忠智老师亲自作序、孙建老师代跋。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晚晴集》中70多篇十几万字的回忆散文,竟是大姐在八十高龄之后于两三年的时间连续写出的,几乎全部靠回忆写成,她的记忆力惊人,才思迸发喷涌。按李忠智老师所言,这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的“大运河忆旧”和“漫话老沧州”部分,对我更加珍贵。我比大姐晚出生11年,到记事时,己经离开沧州到了日本统治下的天津,到返回沧州时,大家庭又开始分家,对家庭及沧州的过去,知之很少。是大姐的书填补了我脑海中的一段空白。


看着安祥躺在床上的老姐,我不为她悲伤,她像劳累过度的战士,一躺下就不想动了;又像一条刚吐完丝的春蚕,需要度过一段休眠。大姐一生历尽坎坷,但她采纳了李忠智老师的建议,“没有让不愉快的往事再来伤害自己”,书中透露的是爱国爱乡的情怀和刚强的意志。她做了应做的,尽了应尽的,越超了我们这些兄弟姐妹,把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沧州,留给了世人,留给了后代。我为大姐骄傲!她今天虽然已不能站立起来,不能再拿

阅读次数(296) | 回复数(4)
上一篇:《再剪报》文选(293)倾斜的商机
下一篇:短语思考(173)把待人处世提升到高境界 刘春台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