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春台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gxzy@sina.com.cn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4664 篇
    回复总数:22457 条
    留言总数:213 条
    日志阅读:4670714 人次
    总访问数:541177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uchuntai发表的博文
我和《再剪报》的故事(1--10)[2009/10/28 9:48:00|by:liuchuntai]

     我和《再剪报》的故事1--10


 


在国欣种业班子领导和员工的支持下,《再剪报》已创刊七年多,印发350多期了。不少读者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有了了解选编《再剪报》故事的愿望。我在选编《再剪报》七年多,也积累了很多故事想和读者交流,但愿能带给读者一些满足,也带给自己鞭策。以前曾在农民互联网上陆续发表了10篇,为了读者阅读方便,现将(110)合成一篇,将原来的“我和《再剪报》”更名为“我和《再剪报》的故事”,并将陆续撰写发表。


                                            刘春台20091028


 1)《再剪报》名称的由来


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仅以报刊为载体的知识和信息来说就使我们目不暇接。我们每天看什么?读什么?常是被动的接受。因为还来不及选择,旧的一页就翻过去了,新的一页又接踵而至,面对这种现实,于是各种“文摘”和“剪报”应运而生。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国剪报》。它以突出主旋律、信息量大、给人以启迪的鲜明特点被众多读者选中。有关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新闻它及时报道,当今热点焦点问题和话题它重点报道,尤其是那些充满哲理、寓教于乐的短文、杂文、故事,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但即使这样,《中国剪报》中仍有约半数的文章我没有兴趣阅读。


既然稿源如此丰富,何不以几种“剪报”、“文摘”为基础再剪辑一次,使之更精炼,也更多样化,更贴近本报读者实际。于是《再剪报》的概念在我心中形成了。


 


2)我办小报说来话长


1948年,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天津读农职部二年级。班里决定办墙报,并对外张贴。由于我平时爱写些东西,语文成绩较好,做事又认真,班干部就让我当主编。在几个热心人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创刊出版,形式有散文、诗歌、评论、故事、小说连载、漫画和美术作品等,居然引来不少人观看。其中一幅射影时弊的讽刺漫画还受到校方赞扬。


但在以后的办报中逐渐遇到了困难。那时我们要求一律用毛笔楷书抄写,又全部利用业余时间。首先是稿源越来越少,接着是几个热心人耐不住寂寞相继离去。最后除了让几个同学抄写、供稿、画报头外,组稿、审稿、定稿、排版就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了、


为了不让墙报停刊,我投入了全部业余时间和精力,稿件不够自己就冥思苦想地写,课堂上思想也不集中了,为此还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操场上、新开河畔再也见不到我的身影。几个月下来人瘦了,脸苍白了,但我仍乐此不疲。一次一位好友强拉我出去玩,也被我谢绝了。但我看到每期完成时,心里就有种满足感。有一位同学个子矮,曾站在凳子上看上边的文章。一个星期天傍晚,班长回教室取东西,看我一个人仍在昏暗中排版,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说:“你太伟大了!”说的我心里热乎乎的。


后来由于时局动荡墙报停刊了。第一次办小报距今已61年,往事仍历历在目。


 


3)我办的第2张小报--《小麦丰产方》


1958年全国大跃进,农业创高产、“放卫星”,一切都是越大越好,越高越好。我工作的农场吸

阅读次数(283) | 回复数(3)
上一篇:提高棉农科技素质的认识和实践(七)
下一篇:短语思考(173)把待人处世提升到高境界 刘春台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