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春台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gxzy@sina.com.cn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4664 篇
    回复总数:22457 条
    留言总数:213 条
    日志阅读:4670583 人次
    总访问数:5411585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uchuntai发表的博文
我和志云哥的故事(二十八)[2009/10/11 7:35:00|by:liuchuntai]

我和志云哥的故事(二十八)


 


相见时难别亦难


社会环境安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不再为一般的衣食住行发愁了,然而我们的年龄也逐渐老去,于是常思念起青少年时期的伙伴,最常想起的就是1951年从保定农校毕业的一班人。像我们这样的“班级”恐怕在学校发展史上也极其罕见:第一,全班同学都是沧县及周边县的,既是同学,又是同乡;第二,绝大部分都有从沧县到天津、再回沧县、后到保定的经历;第三,上小学期间也是来自沧县的三、四所小学;第四,全体在一起食宿,没有一个走读生;第五,从天津至保定期间全班没有女同学。这些都增加了同学间朝夕相处的机会。所以虽然年岁不大,却是老学友了。在这种背景下,彼此间关系的烙印之深也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初到保定农校时条件还很艰苦,当时40多人住在一个大厅里,地铺睡两排,中间是走道,人挨着人,就像一个大家庭,那时全班只有一个脸盆,洗脸、洗衣服都在河边。像我和志云哥是分手后没断来往的,而有的同学毕业后世事变迁竟杳无音信。一个促成同学团聚的想法在我心中萌发了,于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开始收集同学们的信息。按照毕业照片上计算,当时共有40人,已确切知道亡故的8人,直接、间接知道下落的有30人,都集中在河北、天津、北京和内蒙,于是我一一去信联系,就近的就去看望他们。


我选准了1996年毕业45周年这一契机,准备在暑期返校,既是回母校看望,又是同学团聚。和几位同学一商量都积极赞同。于是我回保定农校找程校长说了想法,得到他大力支持,当即责成校办室主任负责此事。我和在保定的两位同学陈族汉、曲百荣组成筹备小组,正式开始了准备工作。


返校日定在820—22日,以避开最炎热的季节,学校免费提供学生宿舍住宿,伙食和用车只收成本费,同学往返交通费自己负担,每人交200元作伙食、旅游门票及聚会中的各项开支。通知发出后,大部分人回信确定返校,部分人因各种理由不想返校,还有几人没有回音,于是又第二次发信动员,有人发了三次信最后还是没来。在天津的杨义恒同学毕业时是我们班长,有病来不了,我们专程去给他录了音,表达对同学们聚会的祝福。


还有一事让我躇踌,这次团聚如果没有志云哥,我肯定觉得不完美,但半路出走的他肯来吗?我试着用电话和他联系,想不到哥痛快答应了。我又一次低估了他,他的心胸很宽,没有这么多顾虑。我告诉他提前几天先来石家庄我家小住,再同去保定。最后落实结果:23人能来,其中3人带家属,离聚会前一人有事、一人有病,剩21人。我们忙去学校落实住房,学校换了新的凉席、毛巾被,各屋装好电扇,落实了车辆,伙房也已准备好,只等迎接离校45年的学子了。


816日上午我去火车站把志云哥接到家中,我们又是八年没见了,志云哥的变化不大,反而显得更壮实了,我把弟妹介绍给他,这是第一次相见,刘平则是已见过的,下午带他看了几位在石的老同学。17日带他去转了大型批发市场,这在石家庄还算有特色的,哥也感兴趣,我认为好吃的也带他去吃了,我们都是在外面吃,因为家里没有招待条件。我自认为远比不上哥对我的招待,哥反而称赞石家庄的饭菜可口,真使我汗颜,晚上哥俩住一屋,谈着别后的情况,这时我们都充满希望,期待着与同学团聚的时刻。18日我去河北农大办事,带志云哥同住在“小白楼招待所”。19日一早就去保定农校了。当天,计划的21位同学和3位家属全部到齐(聚会中又到了2人)。我们筹备组3人住一屋,其余按报到先后住宿。同学见了面无比亲热,一直说不完的话,互问互述着离愁别情,我最小也63岁了,大些的60大几了。当然聚在我们屋的人最多,我打开准备好的录音机,以多录些他们们谈话。


学校对这次聚会非常重视,拿出一个干部全程陪同我们,以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一进校门,一条横幅高悬林荫道上“热烈欢迎毕业45年的校友归来!”晚上两位校长来看望我们,还举办了欢迎宴会,有关领导和三位教过我们的老师出席。饭后我们召开了“闭门”会议:首先学着当年“铁道游击队”的样子,把八位已知的去世学友的名字写在纸牌上,每位斟上一盅酒,然后向他们低头黙哀。他们都去世得太早了,多数是由于当时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差因病去世的,再加上有人心情不好,精神压力重,有人连“三年困难时期”都没熬过去,还有死于“文革”非命的。如刘月生同学,也是沧县人,比我只大一岁,我平时称他月生哥,他对我也非常关爱,有次下晚自习下起大雨,同学们都冒雨跑回宿舍,我见积水深没敢走,等了一回水仍不退,月生哥见我不敢赤脚下水,就把我背回宿舍。“文革”中他在柏各庄农场工作,因涉及省农垦局一桩冤案,说他是“国民党特务”被“造反派”活活打死,他的父母承受不了如此打击,先后去世。“文革”结束后我去柏各庄农场看他弟弟月起,两人一见面抱头痛哭。还有非常仁义的、被称为“二哥”的宋文襄也英年早逝,同学们尊敬的“圣人”也不在了…想想分手时40人,如今团聚只有半数我不仅抽泣起来,不少人也流泪了,大家被一阵悲伤情绪笼罩着。还是志云哥劝大家庆幸活着,珍惜相聚。后来我在合影照片的后面写了这样的诗句:“离校二十对,归来仅十双;难忘早亡友,每思泪两行。”


阅读次数(301) | 回复数(4)
上一篇:我和志云哥的故事(二十七)
下一篇:短语思考(173)把待人处世提升到高境界 刘春台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