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春台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gxzy@sina.com.cn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4664 篇
    回复总数:22457 条
    留言总数:213 条
    日志阅读:4670246 人次
    总访问数:541112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uchuntai发表的博文
我和志云哥的故事(三)[2009/8/26 18:09:00|by:liuchuntai]

我和志云哥的故事(三)


   才艺初露


19458月日本投降。沧县小城沸腾起来了,人们都挂着笑脸,奔走相贺,在县城中心举办了三天的烟花晚会,“踩高跷”、“舞狮子”、“跑旱船”…都出来尽展才艺。家乡有一种烟花叫“铁树开花”,燃放起来千万朵金叶银花竞相绽放,人们都拥到街上,真是万人空巷,压抑了八年的热情一下了迸发了。过了许久,生活才逐渐平静下来。这时我已升入小学六年级,也不去韩老师家课外学习了,但和志云哥还保持着联系。志云哥是我这段课外学习获得的无价之宝,但当时我并不知有多珍贵?可能是年岁太小,未曾涉世。幸好志云哥一直没忘记我。


直到解放以后我才听说,韩老师原来是中共地下党员,为党做了很多工作。为什么在沧县招几名校外学生呢?到现在我都不知底细。是为了掩护身份?是为了向学生灌输点国学知识?是为了收入糊口?我也从未问过志云哥。此后就再也没见过韩老师。后来听志云哥说,他在武汉工作稳定后,把老父亲接了去,还帮他照看过孩子,最后终老汉口。


沧县光复后,国民党政府代替了日本统治。小城很快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大批三四十年代在大后方拍摄和演出的电影一下子涌进了小城。这是小城的人们在八年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马路天使”、“新茶花女”、“千里送京娘”、“啼笑因缘”等影片一个接一个地上演,人们目不暇接地看得如醉如痴。县城仅有的一家影院一天不停地放映,仍场场人满为患。学生们下学后先到影院,能看多少算多少。随着影片放映,一批电影插曲很快流行起来,以青少年学生接受得最快。“四季歌”、“天涯歌女”、“天上人间”、“柳叶青又青”等歌曲,在大街小巷吟唱。同时,介绍电影明星和刊登明星照片的小报也火了起来,人们知道了周旋、李丽华、王丹凤…谈论着他们的歌唱和演技,搜集她们的照片,我和志云哥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因为我们俩都爱唱歌,都好喜音乐,也都爱看电影。其中也搜集到蓝苹(就是后来的江青)的照片,虽然没看过她的电影。


在唱歌和表演上,志云哥很快表现出很高的天赋。这大概和他后来走上从艺道路有关吧。新的影片一放映,他只要看上两三遍,其中的歌曲就学会了,不仅词曲准确,还唱得有韻有味,所以爱好的学生们都跟他学。他在模仿剧中人物上也惟妙惟肖,有时还自己加上些表演笑料,初露了他在艺术上的创造才能。


志云哥还有一个绝活就是吹口哨。我不知他从什么时候练的?跟谁学的?也许是无师自通吧。我想可能跟听唱流行歌曲有关。说实在话,后来我听一些大师们吹口哨,觉得都没有志云歌吹得好。别人的口哨声音都比较尖细,音量又弱,那时没有扩音器,他的口哨能传很远,声音宽窄强弱收放自如,他能吹出很低沉宽厚的亮音,这是很少有的。那时他吹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喜悦伤悲都能表达出来,但吹起“苏武牧羊”这种古典歌曲,也别有一番韻味。在嘈杂的大厅里,他一声口哨能压住众音。我最爱听他吹口哨了,虽然他不经意地经常吹,但当我要求他吹一曲时,他到不好意思了,这个小男子汉在我面前也有腼腆的时候。晚年他患病时我曾问他:“还吹口哨吗?”他摇头无奈地说:“吹不成了。”唉,当年若有录音机多好,我好好给他录几曲,现在放放听听,千言万语尽在其中了。


虽然当时志云哥对我从不谈功课,不谈学业,但这些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仍把我们维系在一起,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充满了欢乐。啊,这就是当年的我们,当年我的志云哥!


                                      (待续,第四章“兄弟乍别”)

阅读次数(271) | 回复数(5)
上一篇:幽默笑话5则(续5)
下一篇:短语思考(173)把待人处世提升到高境界 刘春台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