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春台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gxzy@sina.com.cn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4664 篇
    回复总数:22457 条
    留言总数:213 条
    日志阅读:4661495 人次
    总访问数:5398513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uchuntai发表的博文
我观察记录的棉铃疫病初发症状[2018/9/17 15:39:05|by:liuchuntai]

我观察记录的棉铃疫病初发症状

刘春台

    2012年7月26日~27日河间市降雨两天两夜,有时连续降半天或半宿,中间又停顿半天或半宿,有时停一阵子,忽然又来一阵急雨,有时又绵绵细雨。当时棉株中下部已结铃不少。

    7月30日下午两点多钟,我到位于河间市南环处我的试验田看棉,尚未发现铃病发生。当看相邻的国欣农研会其它试验田时,发现一些棉铃表面出现了大小和形状不同的黑褐色或青黑色病斑,病部和健部界限较分明,病斑多数位于铃缝、铃基、铃尖,以下部1~2台果枝的1~2个果节上的棉铃较多,当时用相机拍了照片。经与2004年由《金盾出版社》出版的《棉花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对照,同棉铃疫病的初发症状完全吻合。由于当时正值高温高湿,病情发展很快。之后的跟踪观察证实,两天后,所有染病棉铃全部变黑。

    按书中介绍的发病机理,这是由于雨滴击落于地面后,将土中的病菌孢子溅散于棉铃上而入侵所致。这是我第一次观察到的棉铃疫病初发症状,按当时铃期计算,多数感病棉铃距开花不足30天。

    之后数年多地的观察有了新发现,棉铃疫病不一定在茂密处和棉田深处发病早、发病多,反而地头地边通风处发病早、发病多。这可能因为稀疏处枝叶不相互遮挡,雨水击打地面溅起的病菌孢子,更易落在棉铃表面,为初侵染提供了更多机会。

    正如笔者初次所见,初发病株多处于垄边和人行道边,棉田内部反而很少。观察中还发现,从棉铃疫病初侵染上,棉花品种间表现不同,但缺乏量化数据,初发现时,多为铃皮缝隙不严的品种。

   (下附2012年7月30日笔者拍的照片)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标签:liuchuntai     阅读次数(625) | 回复数(4)
上一篇:读书心得(五)坚定为农服务 矢志不渝与农民共提高
下一篇:短语思考(173)把待人处世提升到高境界 刘春台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