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春台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gxzy@sina.com.cn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4664 篇
    回复总数:22457 条
    留言总数:213 条
    日志阅读:4669459 人次
    总访问数:5409914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uchuntai发表的博文
我与棉花的今世情缘[2017/10/5 9:33:14|by:liuchuntai]

我与棉花的今世情缘

刘春台

        1934年公历1月,农历还是鸡年。我出生在沧县西门外运河边。从我童年就记得,家对门有个轧花厂,把废弃物倒在河坡上,其中有些种子,经雨长成小苗,以后开花结桃吐绒,都引起我无比好奇。大人告诉我,这叫棉花。

        1949年,我在保定农校上学,学校农场统一种完棉花后,分给学生业余管理,以巩固所学知识。我对管棉兴趣最高,还自己做些小试验。

        19517月,我在保定农校毕业前夕,河北省棉区红蜘蛛爆发,技术推广人手不足,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抽调农校毕业班学生下乡协助参加治虫工作,在一个月边学边做中,我对棉花的认识和感情更深了。

        19549月,我在河北农大上大三,棉花栽培教授带我们到以植棉为主的晋县周家庄教学生产实习一个月,学到不少植棉新知。

        1955年大学毕业,我留校在附属农场任技术员。主要任务是配合服务教师的科研试验,又是以棉花为主。背负式喷雾器和“1059”新农药的引进,都先由农大试验。从去新疆学习归来的老师口中,知道了“矮密早”植棉法。

        19761993年在省科技厅从事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期间,一直与棉花保持密切接触联系。

        2002年,我到以棉花“育、繁、推”为主业的国欣总会任驻会顾问,借此又被聘为中国棉委会、中国棉花协会两大棉农组织的技术顾问。对植棉技术学习、交流、服务上了一个大平台,扩展到沧州市和河北省以外,随着眼界开阔和实践积累,我的服务能力和成效也在不断提升,收获更多,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了多赢。至今已历15年,我也对植棉达到痴迷程度。形成我不断前行的又一大动力。

    由于近年极端天气频发,棉花成为种植风险最大的作物。本来不可预见、不可控因素就多,如今更增添了变数。但唯其难才越需要探秘,植好棉最需要人的智力投入。棉花不愧是对人最具魅力的作物,一大堆难题,今生不会解开。植棉技术我几生也学不完干不完。在棉田呆一天、和人聊一天棉,是我难求的兴奋。为棉我不停地看、不停地照、不停地想、不停地写、不停地说、不停地干…植棉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微信和公众号、一篇篇博文和文章、一次次解说和答疑…记录了我的探索、发现、心得、体会…这有些像老医生,越是看得多,经得多,就越是知得多,会得多。走进棉田一看,就知道问题是什么?出在哪里?越老越受欢迎。自己也越来越自信。

    植棉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近年棉业不景气,内陆棉区棉田锐减,经我访问考察思考,农民种不种棉?主要不在规模化、轻简化、智能化、机械化上,而是首先要有较高收益,还不能太劳苦,这才是问题关键。于是我把思路重点转向降低投入和规避风险上,应大幅减少化肥投入,选中下等地植棉,降低单产指标,适当增加密度,发挥棉花自身直根深根优势及土壤深层供水供肥潜能,最大程度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闯出一条植棉新路。我将这一新思路逢人宣讲,征询意见。可喜的是:已有植棉户认可,开始探索实践,并初见成效。

    今年是我入党61周年,自身也已是耄耋之年,由于献身党的事业有相当部分是通过为棉农服务来实现的。所以两大动力聚合为“11>2”的更强大复合动力,使我这棵小树的根系更加强劲坚固扎牢。

    不断创新思路和实践,更好学习植棉,服务棉农,不忘初心,践诺终生!

阅读次数(493) | 回复数(4)
上一篇:春台随笔(四十三)难忘初心再加鞭
下一篇:短语思考(173)把待人处世提升到高境界 刘春台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