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wangxm0605@sina.cn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329 篇
    回复总数:1201 条
    留言总数:8 条
    日志阅读:254767 人次
    总访问数:438787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wjh2008发表的博文
“阎”字与“闫”字考[2015/7/14 10:56:25|by:wjh2008]

                                         “阎”字与“闫”字考 (转)



     用闫字作姓的人最早认识自己的姓氏恐怕多是从上一代或几代人那里获知的,当时并不清楚闫字与阎字的关系。只是在上学以后才从辞海和字典里查出,闫字是阎字的异体字。在书写时可以使用,但在正式的文书和报刊杂志上就要改成阎字,因为只有阎字才是合法的正体,铅字库里和老式打字机里没有这个闫字。但到了本世纪初,字典里却同时出现了阎字和闫字,而且都作姓氏解,是两个不同的姓氏。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不少姓闫的人莫衷一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姓那个阎(闫)。由于过去都认为阎和闫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所以在档案、户口本、身份证和其他各种证件中闫与阎字是混用的。自从字典里将闫字与阎字分开后,特别开始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后,这些证件就会引起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为此,急需将阎字和闫字的关系进行明确,对自己的姓氏作一确认。

      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闫字与阎字的论述,其中不乏论述独到、考证精细、能够自圆其说的博文。到目前为止,从我搜索来的材料来,对阎、闫二字大至有三种说法:一是等同说,即闫与阎在作姓氏解的时候是同样的,只是写法不同,闫字是阎字的异体字、俗体字或阎的草书。第二种说法是分支说,即闫姓是阎姓的一个分支。第三种说法是并列说,即闫与阎是两个平行、独立的姓氏。

第一种说法的根据:有典籍可查的是

        1、金朝泰和八年(1208年)韩道昭修撰的《五音集韵》对闫的注释是,闫"同阎义,俗用"。

     2、1979年版的《辞海》,其中对“闫”字的注释是同“阎”。

     3、《汉语大字典》(1990年版)《广韵·盐韵》:“阎,姓。出天水、河南。”P4283注:闫 同“阎。”《改骈四声篇海·门部》引《俗字·背篇》:“闫,与阎同。”

    4、《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修订) P1448注:阎(闫)①〈书〉里巷的门 ②(yán)姓 。

     5、《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阎”(姓)简化为“闫”。这一方案后被国务院废止。

    在新中国汉字简化以前,在民间已经有不少简化字,只是不作为官方认可的正字,而以异体字、俗体字或草书字视之。正如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说的,回字有四种写法。这就说明回字的其中三种写法都是异体字。这也说明,闫字的出现与阎同义并不奇怪,它是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产物,也是汉字简化要求的一种需要和趋势。后来国家进行汉字简化时,对这些异体字进行了合并,有的直接就将一些异体字作了正字。《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将“阎”(姓)简化为“闫”。这一方案后来虽被国务院废止,停止使用,但并不代表永远不再使用。也不代表这种简化是无根无据的。它毕竟是众多语言文字学家考证研究的成果。

     第二种说法的文献资料根据是《新唐书.宰相世系》,其中有三处记载,(1)“阎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太伯曾孙仲奕于阎乡,因以为氏。”(2)“昭王少子生而手文曰阎,康王封于阎城。”(3)“唐叔虞之后晋成公子懿,食采于阎邑。从这三项记载中,不论其可信度如何,我们故且将其看作三个分枝。但这三个分枝都是用的“阎”字,而没有一个“闫”字,所以说,将闫姓说成阎姓的一个分支理由并不充分。。

     有人推演说闫姓的祖先曾是阎氏三兄弟的老三,老三想自立门户,故意将阎改成闫,既保留了阎的音,不忘先祖,又显示了与阎的区别,排行老三。这一说法也有许多可疑之处。首先,这种说法与汉字的构字法相悖。汉字的构字法大致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闫和阎两个字都属形声结构。门是形部,“焰”(去掉火字旁)和“三”是声部。如果将三看成是排行老三的意思,这个字就没了声部,就可能发其他的音。其次,三是基数词,不是序数字,在古文里表示序数词的第三,应是孟、仲、季的季。再其次,如果照此推理,如果排行老二想自立门户就可以用“门二”构字了,这显然是说不通的。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望文生意的推演尽管大胆,但难以使人信服。

      还有一种避讳说,即闫姓的先祖为了避讳阎王的阎字将阎字改成了闫字。这一说法看似顺理成章,但细究起来也是说不通的。阎王的阎字并不是阎字的本意,而是梵文中的译音。南北朝之后,佛教典籍大量传入中国,译者将佛教中管理阴间的“琰摩十王”,简写为“阎摩王”,后又通过讲经、戏文,约定俗成地统称“阎罗王”和“阎王”。因此阎王的阎并非阎姓,与阎姓没有任何宗族关系。即便人们将阎王认作阎性的本家,但阎王只是阴间操生死大权的王,并非十恶不赦的鬼,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的,为什么要改自己的姓氏?

       第三种说法是并列说,其根据是《姓谱》分闫、阎二姓,《百家姓》两姓并存,《康熙字典》闫字也赫然在列。《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P562对闫字的注释是“闫 yán 姓。”,在P563对阎的注释是“阎yán ①里巷的门 ② 姓。”该版《新华字典》将闫和阎两个姓作为并列的不同的性氏。

       此根据的下足之处是,闫、阎两姓并存的《姓谱》和《百家姓》不是最早的书,宋代的旧本《百家姓》与现在流行的《百家姓》不一样,宋代《百家姓》、明清两代编的《百家姓新笺》《百家姓三编》和康熙的《御制百家姓》都没有出现闫字。新版本百家姓正式名叫《续百家姓》,顾名思义,它是由广陵古籍刻印社(一九六几年成立)在原〈宋代百家姓〉的基础上续编出版的。《康熙字典》里收字较全,其中好多异体字也收编在例,并不能证明闫阎是两个不同的性。1998年修订本《新华字典》,时间更晚,收字根据也不清楚。

      还有的网友推测“闫”比“阎”早,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署名军子的网友撰文称,据老吏考证,闫(Yán 严)氏之姓,实出吴中太伯之后。  相传黄帝裔孙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传至十二世孙古公亶父,因由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东北)迁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北)改国号周,称周族,古公亶父也因此称太王。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季历颇有才干,生一子姬昌。姬昌出身时有圣瑞出现,太王兴奋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和仲雍见状,明白父亲是想让季历继位,以便将来再传给姬昌,就主动让贤,他们随后由岐山南下于荆蛮的今江苏省无锡一带,依照当地风俗,成为那里的君长。其后建立吴国,建都今江苏吴县。季历之后,姬昌继位,移都丰邑(今陕西省西安沣水西岸)。姬昌即周文王。周成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闫乡”,地点就在今天苏州吴县的下言桥附近。 仲奕等人怀念先祖三贤,即“太伯、仲雍和季历”。门内立三人,表示祠堂里有三位祖先的神位。三在八卦里表示乾,门内乾坤,怎是阎字能比。闫氏郡望,即为吴地,周朝及春秋,多在吴越及东楚,即今江苏浙江。由于是王族大姓,繁衍甚快,战国时期,闫氏后人便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楚国(今湖北湖南)、蜀川之闫,均为东吴之闫后裔。两汉时期,闫氏向淮河与黄河之间扩散,江淮大地多数闫姓者,向来都用“閆”、“闫”为姓,很少有人写阎者。   至于“阎”姓,确为周室之后,于稍后相继被封于陕西和山西。

     此考证看起来似乎天衣无缝,其中人物关系也有据可查,但闫字的出现最早在何时,还缺乏史料根据。特别是文中提到的对下言桥附近闫乡的考证,典籍上是否用的是闫字。如果是,那将是闫字出现的最早时期。如果不是,那还需考古工作者们的新发现后才能定夺。

     上述三种说法,虽然认识各异,但闫、阎同祖同宗,同出一源是一致的。姓氏是氏族的一个文字符号,既然是同一个姓氏的后人,就有用同一个符号来表达的可能性。由繁到简,是汉字改革的方向,闫字相对阎字,易认易记易写,将其作为法定的唯一的正字代替阎字不失为最佳方案。当然这要由国家来定,不是由我们草民说了算的事。

    由于闫、阎二字有这么多说不清的特殊的关系,又有很多需要考证的疑点,短时期内很难作出判断。为了尊重历史,维持现状,闫、阎二字可暂不统一,都作为国家法定的正字。闫、阎二姓可根据上几代人的习惯用法进行确认,并在自己所有证件中进行统一。







阅读次数(297) | 回复数(5)
上一篇:人生如戏
下一篇:心灵独语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