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招聘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订阅RSS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图话三农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平山县杨家桥乡大坪村:五百年古槐演绎古村传奇

时间:2012年11月16日信息来源:燕赵都市网 点击: 【字体:

平山县杨家桥乡大坪村:五百年古槐演绎古村传奇
 
张长兵为记者讲述古树的故事
平山县杨家桥乡大坪村:五百年古槐演绎古村传奇

  81岁的村民张学义的老宅依然还在使用

平山县杨家桥乡大坪村:五百年古槐演绎古村传奇

张长兵端过一盆水,冲洗一通古碑

平山县杨家桥乡大坪村:五百年古槐演绎古村传奇

一条横跨在滹沱河上的石板桥联通老村与外界

核心提示:

  滹沱河从山西省繁峙县发源后,一路向南,又折向西,切穿了莽莽太行,进入了河北境内。与发源地的涓涓细流不同,滹沱河到了平山县杨家桥一带,已经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宛如从娇羞的孩童,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碧绿的河水两侧,是蜿蜒的太行山。杨家桥乡大坪村,静静地依偎太行山的臂弯里,吮吸着滹沱河的乳汁,从容地走过数百年的光阴。

  正是大坪村独特的山村自然和人文景观,今年10月,我省将其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明朝古村落,而今尚有两通清代古碑

  平山县杨家桥乡是平山最靠西的一个乡,与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毗邻,大坪村又是杨家桥最西边的村子之一。在石闫公路上往南看,隔着碧绿的滹沱河,便能看到大坪村。走过滹沱河上一条长长的是搬迁,便到这个只有500多口人的小村里。而今刚刚入冬,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在小块田地里收白菜。

  张长兵是大坪村小学校长,今年60岁。他已经在村小学任教30多年。作为村里少数的文化人,张长兵说,多年前,他曾见过发黄的老县志,上边有对大坪村寥寥数语的简单介绍,说大坪村民是明朝嘉靖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至于祖上姓名和一生形状,却无丝毫记载。村民们也没人能说得清自己的家族搬到大坪后经历了多少代的繁衍。

  张长兵记得老人们说过,以前村中有族谱,但是在流传过程中丢失了。有纸质文本的脆弱比起来,刻在石板上的文字保存得更为长久些。至今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祖先的名字,是张喜成。在大坪村北的空地上,放着一块斑驳的石碑,碑版上的文字大多数已漫漶不请。张长兵端来一盆清水,细细冲洗碑版,终于可以看清一些:“张喜成字萃精……孝子……孙……”最值得注意的是石碑上的年份还算清晰:乾隆四十八年。是年为公元1783年,距今已229年。当年,中国正是康乾盛世,封建统治达到了极盛。而在偏僻的冀晋交界处的普通农家,有实力刻碑的,一定也有着不错的经济条件。

  这通古碑,原来在村东的坟地,后来不知道如何辗转腾挪,被转移到了村北。尽管只过了200多年的光景,但是已经没人认领这通古碑。它就这样默默地躺在一堆杂物之中,任由落叶和灰尘一点点覆盖了曾经寄托着后人无尽哀思的碑文。

  除了这通碑,一位村民家中还保留着一通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的石碑。逝者的名字叫张聚,字守定。石碑所用石料是经营的汉白玉,刻工精良。这通距今154年的石碑,碑文还很清晰,只是墓主人的墓地已然不存。

  这两通古碑,算得上大坪村有确切记载的最老的古物。对两个张姓人氏,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当时是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他们在这里又遭遇过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有过什么样的喜怒哀乐。这一切,要么消散在太行山的清风里,要么跟着滹沱浪花奔腾远去。

  古民居里走出省部级官员

  由于地处偏僻,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大坪村一直比较贫困。可能也正因为贫困,村民们无力翻盖房屋,让大坪村无意中保留了为数不少的古民居。尤其让人欣喜的是,在村里主要街道的边缘,有一条四季不干涸的水渠。淙淙的流水跟着行人的脚步,一路欢快地向下游流去。让人想起丽江古城旁边的束河古镇,在古朴的石板路一侧,也有一条这样的水流。村民们说,水渠里的水是从山上引下来的,原来是村民很方便地从水渠边取水做饭或者洗衣。后来,为了卫生,在政府帮助下,村民们都用上了自来水。

  村外是浩浩荡荡的滹沱河,村里还流淌着永远不知疲倦的山泉水,正是水,给了大坪村灵性,也让生长在这里的村民们对这块土地充满眷恋。

  81岁的村民张学义家的宅院大概算得上是村里现存最老的宅子了。提起这个有三进院落的宅子,张学义说,他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建的,“我小时候这房子就已经比较旧了。”漫长的时光,把青砖变成了灰色,青石墩也成了灰白,木柱上曾经涂的彩绘,也剥落殆尽,成了灰色……一片浓郁地灰色,就镶嵌在绿色的山林里,也倒影在滹沱河的碧波里。

  这处院落有个漂亮的大门。门,是一座院落的门面,代表着户主的地位。张学义家的大门,不是墙垣式大门,而是占据了北房一间房,有着高高的台阶,门上的木雕,也颇为精美。据说,这种样式的门代表了户主在社会上处于较高地位。而在张学义的记忆里,建造房子的祖上,确曾高中进士。晚年他辞官回乡,建造了这栋三进院落。在当时,这可是附近村子中数得着的大户。

  张学义记得,他小时候,自己的爷爷和其他家族,都挤在院子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非常热闹。后来,亲属们渐渐搬出去,另外建造了房屋居住。

  让村民们感到自豪的是,从张学义家,走出了一位省部级官员。张学义说,上世纪70年代,中央为了支持老区发展,一些中直机关来平山招人。自己正在读高中的儿子也报名了应试,并顺利地通过了考核,进入中直机关工作。由于他工作非常认真,很得领导赏识,逐渐得到重用。

  尽管儿子位居高位,但张学义一年大多数时候都是住在这座有着一百年历史的老屋中,只在冬天的时候到北京,去儿子家过冬。村民告诉记者,老人生活非常节俭,喜欢吃家乡的饭食。

  此外,村里好些硬山顶的古民居,早已人去屋空。老人们说,很多村民走出了大山,很少回来。部分老屋由于年久失修,一些院墙已经倾颓,显出破败的迹象

  500年古树记忆已融入村民血脉

  在这样一个人烟寥落的古村里,生长着四棵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大槐树。如果大坪村确实是嘉靖年间建立的,这四棵大树,是不是初到大坪村的先人们种植的呢?值得注意的是,这四棵树,都在村北的一条石板路上一字排开。显然,大树是人工种植,不太像是自然生长出来的。

  村西的一棵古树,一根主要的树枝上有个大洞。张长兵说,不知道哪年的夏季,一场雷雨过后,村民们惊讶地发现大树的一根主要枝干,被雷劈出个洞。不少人怀疑,本已年迈的大树,还能挺过这一关吗?没有想到,槐树的生长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第二年,大树依然像往年一样发芽。村民们为了防止被劈中的枝干掉下,还特意在树下立了一根木桩,支撑住摇摇欲坠的枝干。

  在张长兵的回忆里,大树给了村民很多回忆。村里有谁家的男孩没有爬过大槐树呢?烈日炎炎,大槐树下是一汪清凉的浓荫,村人们围坐在一起,在树下畅谈古今。关于村子的历史,即便没有更多的文字资料也供参考,不过这四棵穿越五百年的古树,却给了古村历史鲜明的注脚。大坪村的张姓先人们荜路蓝缕,开创了这个蕞尔小村的历史。这些先人们虽然均已作古,但他们种植的大槐树,却像一颗颗明亮的眼睛,依然在小山村里眨着眼睛,兴致勃勃地看着后人平静的生活。

  四棵大树,它们没有各自的名字,但每一棵都是村民的朋友。它们就像这大山一样,似乎从来就有,已经跟大山融为一体,已经和村民的血液和记忆融为一体。

  古树,老屋,淙淙的流水和莽莽的青山,再加上淳朴的村民,大坪村的宁静和秀美让每一个到这里的人都感到惊喜。现在,当地政府也注意到了大坪村具有很多村子难以复制的优势。他们正在着手打造滹沱河沿线的旅游发展规划,意欲将将包括大坪村在内的杨家桥古村资源串联起来,形成滹沱河旅游项目,吸引人们来此度假、休闲。

  “我们村是古老的,这里有古槐和清末民初的老屋,难道不算老吗?但又是年轻的,老槐树年年发出新芽,茂盛依然;老人们喜欢住在老屋里,老屋不仅冬暖夏凉,还有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气息,督促着大坪村人闯事业,让家乡一天比一天漂亮。”张长兵说,大坪村就在这古与新之间,豪情满怀,步履沉稳地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玉田白菜销售受阻 菜
    提起“玉菜”,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人肯定并不陌生。自[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