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招聘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订阅RSS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劳动之余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宁误打工不误粮 (三秋地头见闻)

时间:2012年10月11日信息来源:河北农民报 点击: 【字体:

    时间:10月6日
  地点:邯郸市临漳县柏鹤集乡张庄
  凡人语录:
  张生说:“现在是秋收秋种的节骨眼上,宁要(家里的)一块钱,不在外边挣一百块。”刘爱玲说:“虽说在外打工挣钱多,可家里没粮食,农民心里不踏实。”
  拖拉机的欢叫声收获了一地金黄,农民忙碌的身影播种着来年的希望,这是秋天的景致,从南往北,全省每一个乡村都是如此。
  10月6日,记者来到张庄村的田间地头,与忙碌的农民拉家常,触摸他们内心的喜悦与感慨。
  张生今年60岁,当过十几年村会计。他说:“我当会计是搞单干(农村承包责任制)前,那时候(地里的)产量不中,1亩地收200多斤小麦、300来斤玉米,要是1亩地能打300斤小麦,就算高产田了。现在,时兴上(施)肥料,种子也是好品种,浇地有了机井,1亩地轻轻松松地打1000斤小麦,还能收1400斤玉米,对农民来说,家里有了粮食,吃饭就不成问题了。”记者见到张生时,一台拖拉机正在“嘣嘣”地犁着田地,粉碎秸杆埋到了地里,贡献了丰收硕果的农田转眼变成了褐色。张生指了指正在旋耕的农田说:“这是邻居的地,犁完这块就轮到我了。今天整整地,明天播种小麦,三天后就能出去打工了。”
  你这么大岁数还外出打工?面对疑惑,张生笑着说:“俺这个千把口人的村,在家闲着的人不多,种完小麦能干活的都出去了。我年岁大一些,出去也干不了重活,在北京一个建筑工地上给人家做饭,人家管吃住,一天给100块钱。”你回家秋收种麦不耽误挣钱吗?张生认真地说:“咱是农民,种地是本分,啥能丢可这几亩地舍不得丢,所以,打了20多年工,我每年麦收秋收都回来种地,在麦收秋收的节骨眼上,宁要(家里的)一块钱,不要外边的(打工挣来的)一百块。”
  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铁牛”耕、耙、播、收的情景随处可见,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场景难觅踪影。因而,张庄村50岁的农妇刘爱玲感慨道:“现在种地很省事,农民都成了甩手掌柜的。”
  就在张生聊得起劲的时候,农妇刘爱玲走了过来,她来打听拖拉机啥时候犁她家的地。据了解,刘爱玲是该村的“打工大户”,她两口子和3个儿子都在内蒙古打工,可谓“全家出动”。尽管“丰衣足食”,刘爱玲始终没撂下自家的6亩地,今年麦季打了6000斤小麦,刚收到家的玉米堆得像小山一样,初步估计有8000斤。为了收秋种麦,她一个人回来忙农活,等小麦种上后,还要回内蒙古打工。
  你回家秋收种麦不耽误挣钱吗?同样的问题摆在刘爱玲面前,她告诉记者,打一天工挣100多元,收秋种麦1个月少挣三四千元,这个账明摆着,咋能不耽误挣钱?可是,农民种了几十年地,已经习惯了,一到麦收秋收心里直痒痒,“囤里没粮食,心里不踏实,打工挣的钱再多也不能当饭吃!即使少挣点钱,也得把地种上。”
  记者离开张庄时,拖拉机开进刘爱玲的地里,耕翻的土地上承载着这个“打工大户”浓浓的土地情结。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玉田白菜销售受阻 菜
    提起“玉菜”,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人肯定并不陌生。自[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