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招聘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订阅RSS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农民头条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点草成金变废为宝,利用麦秆创作“麦烙画”具艺术价值

时间:2012年10月07日信息来源:本网综合 点击: 【字体:

点草成金变废为宝,利用麦秆创作“麦烙画”具艺术价值
麦秆画作品

山西一农民研创“麦烙画”让麦秆画艺术重放光彩

 

    新华网太原10月6日电(记者 吕梦琦)在中国北方,麦秆一直被作为牲畜饲料或被焚烧。然而,山西临汾农民亢秀奎却点“草”成金,利用麦秆创作“麦烙画”,不仅变废为宝,而且使中国古代失传已久的麦秆画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亢秀奎今年60岁,出生在山西临汾蒲县的吉家垣村,从小就喜欢绘画。由于他的母亲是一名麦秆画艺人,因此亢秀奎十分擅长制作麦秆画。

    麦秆画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最早出现在隋朝,后来逐渐失传。直到20世纪80年代出土古墓时,麦秆画才再次重现人间,震惊世人。后来,民间画师根据有关资料潜心钻研,反复试验,终于成功恢复了这一古老的麦秆艺术。

    然而,传统的麦秆画色彩单一,技法简单,缺乏层次。为了改变这种局限,亢秀奎大胆吸收国画、剪纸、烙画、刺绣、雕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创造性地将麦秆画和传统烙画的工艺结合在一起,成功地创作成“麦烙画”。这种大胆的“堆砌”技法,使得麦秆画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作品更加饱满,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从而使这种古老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亢秀奎告诉记者,制作“麦烙画”首先要选择光泽度好,有彩纹,有质感的麦秆作为基材,然后根据作品需要进行裁剪和粘贴,其间要经历“熏、蒸、漂、煮、烫、晒、烙”等十几道工序。虽然工序繁琐,但是却马虎不得,每道工序都要十分精细,否则就会影响作品最后的质感和品质。

    亢秀奎目前已经创作了500多幅“麦烙画”作品,题材主要以人物、山水、鸟兽为主,曾在北京、天津、洛阳等数十个城市展出,并被中国煤炭博览馆、山西省博物馆、山西工艺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他用2010根麦草劈成30万根麦秸丝制作的《虎啸》,高5.5米、宽3米,堪称“麦烙画”作品中的极品。

    如今,亢秀奎成立了“蒲县秀奎麦烙画专业合作社”,希望更多人投身到“麦烙画”艺术中来。他说,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掘和利用“麦烙画”,使之产业化、商品化,产生良好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当地农民带来实惠。

 

麦秆画:麦秆在春天里长成画

 

  从麦子出现的那一天起,聪慧的祖先就开始进行麦秆艺术创作了。小麦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古人祭祀天地就赋予了小麦极高的地位,它象征丰收和财富,麦秆画也因此附加了吉祥高贵的意味。而浦江麦秆剪贴颇具代表性,今天,这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流传到全国各地。

点草成金变废为宝,利用麦秆创作“麦烙画”具艺术价值


麦秆画

  浦江江滨西路上有一幢非常普通的房子,招牌上写着“浦江民间工艺博物馆”。一扇简易大门的后面,陈列着上千幅浦江麦秆剪贴,一幅幅色彩艳丽、惟妙惟肖,透着浓浓的诗意。

  浦江麦秆剪贴颇具代表性,它起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今天,这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流传到全国各地。省工艺美术大师、浦江麦秆剪贴传承人蒋云花,使这项民间手工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年轻时,蒋云花不知道什么是麦秆画,1963年,她考入金华师范学校。一次参观改变了她的一生。蒋云花第一次见到了麦秆画,她突然想到,原来在家乡浦江,还有这么一种民间手艺,有这么美的一种画。自此,她就下定决心要将麦秆画艺术发扬光大。

  机缘巧合,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浦江乡镇局,专门负责当地的工艺美术。她遍访浦江民间,向当地擅长麦秆画的技师学习,边学边琢磨。20世纪80年代,她创办了浦江工艺美术公司,开始专业从事麦秆画创作,也积极在当地招收徒弟,推广技艺。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

  蒋云花介绍:“从选麦秆,到漂白、剖、刮、染色、拼,每一道工序都要靠手工完成,定价高了没人买,定得低了又不够成本,没法形成规模生产。一件50厘米长、40厘米宽的麦秆画,工人要做5天左右,光成本就300元。但到市场上只能卖到350元。”光靠这个,根本养活不了自己。

  2003年,“守得云开见月明”,蒋云花的作品《百鸽图》获得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6年,《百鸽图》被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之后,我的日子好过多了,买画的人逐渐多起来,工人们也能安下心来了。”

  2010年上海世博会,蒋云花的《清明上河图》在中国馆展示。它长23.8米,宽1.2米,用了100多公斤的优质麦秆,蒋云花和12个姐妹花了一年多时间,运用了30多种编制技巧,画面上人烟稠密,货物云集,粮船上的绳索、屋檐上的瓦片错落有致,就连形形色色的人物表情都清晰可见,让这幅大气的作品不失细节之美,也让麦秆剪贴有了新的变化。

  作为浦江麦秆剪贴传承人,蒋云花做的还不只这些,30多年中,她致力于麦秆剪贴工艺的研究和创作,将浦江麦秆剪贴和起源于宋朝的浦江麦秆扇结合起来,创制了浦江麦秆剪贴工艺扇;创办了浦江民间工艺博物馆和明珠职业培训学校。编写了麦秆剪贴教材,并进入课堂言传身教……

  “我爱剪贴画,更爱传统。”这,或许就是蒋云花的动力所在。

 

点草成金变废为宝,利用麦秆创作“麦烙画”具艺术价值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玉田白菜销售受阻 菜
    提起“玉菜”,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人肯定并不陌生。自[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