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说话说理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用心感受清明背后的文化韵味

时间:2017年04月14日信息来源:人民网 【字体:

  春雨霏霏,岁岁清明,又是一年清明时。

  距离清明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已经过去9年。对于我们来说,清明节并非只是日历表上简单的放假安排,而是承载了厚重文化意味的传统节日。“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每年在这个时候结伴扫墓、祭拜先人、寄托哀思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让即使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心生思念、心怀故人。

  实际上,清明节的意蕴远不止于此。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时间的累积给了它厚度,历史的行进赋予它内涵。

  溯源而上,清明节大约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并在此后吸收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风俗习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古人的诗句是彼时清明旧俗的写照,也使得清明有了寒食节和踏青节的别称。

  斗转星移,清明渐渐成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浓厚的文化符号之外,也有了指导农耕的现实意义。“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甚至,在去年12月底,“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又添了一抹文化色彩。

  时至今日,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清明节似乎已经简单地等同于“烧纸钱、放鞭炮”的仪式,让昔日充满文化气息的节日多了些烟火味。不只如此,网上祭奠、直播扫墓等迎合市场需求的墓祭方式,也频频引起争议。值得思考的是,为何曾经意义丰富、丝蕴悠长的清明时节,异化成了烟雾缭绕、喧嚣嘈杂的“斗秀场”?如何推陈出新,还清明节日以本来面貌?

  实际上,清明节的本意在于“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催生新的社会风尚,才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然之举。移风易俗,不仅意味着要用鲜花果品替代纸钱鞭炮,也要增加一些文化韵味。近年来,有人选择用植树献花、读写家书的方式来传递哀思,在抽放的新芽下凝思生命,在文字的温度中感知过往,何尝不是一种缅怀逝者生平、传承清明文化的新风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用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不断涌现的祭扫形式,用更加虔诚的态度表达真挚的追思情感,才能窥探到清明节的全貌。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其实,不管清明节的形式如何衍化,无论社会文明如何变迁,这种内生于文化底蕴中的感情追忆始终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清明之际,驻足坟茔间,用心感受清明背后的文化韵味,勾连起现世与往世的情感对话,或许会让这个清明节过得更有意义。

(作者:人民网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用心感受清明背后的文化韵味]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