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招聘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订阅RSS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山村小学生穿越野猪林上学饿了吃野果(图)

时间:2012年01月30日信息来源:重庆晚报 点击: 【字体:

山村小学生穿越野猪林上学饿了吃野果(图)
一些年仅4岁的孩子每天也跟着大姐姐们在雪山中上学
山村小学生穿越野猪林上学饿了吃野果(图)
老师们在雪山上步履蹒跚地走向几公里外的学生家



  在奉节县兴隆镇杉木村,有一条穿过野猪林、覆盖着冰雪的上学路,孩子们每天往返需要六七小时。春节期间,央视连续报道了这条上学路,给予了高度关注。这条路到底有多远?覆盖着多少冰雪?什么时候能缩短?孩子们是怎样走着这条路去上学的?从前天开始,重庆晚报记者深入现场,实地采访。

  冰雪覆盖的上学路

  的上学路

  雨靴在雪地上一踩一个深脚印

  “你们来得正好,我们每年寒暑假都要去部分学生家里家访,一起走走他们上学、放学的这条路吧。”听闻重庆晚报记者的来意,兴隆镇杉木村小学负责人苏德权老师很高兴,约上荆竹中心小学副校长吕万斌一同去家访。

  昨天上午10点,天空中飘着大片的雪花,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重庆晚报记者一行上路了,目的地是五家埫,那里住着八户人家,有八个孩子在杉木村小学上学。

  最初的一段路不算太陡峭,约一米宽的路在山路中算得上比较宽阔了。雪已在地上覆盖了几厘米,一踩一个深深的脚印,并发出唧唧的声音。

  重庆晚报记者虽然换上了新买的长雨靴,不用担心被雪湿透,但脚底脚背仍是刺骨冰凉。在雪地里走了半个多小时,脚底开始发热,也感觉不到冷了。

  一只野猪刚从前行的路上经过

  11点多,一行人走过一个叫干龙洞的地方,苏老师说,去五家埫的路程算是走了一半。但眼前的路突然断了。“翻过这个山头就快到了!”苏老师说起来很轻松,但重庆晚报记者抬头往上望去,完全就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岭,看不出有路的样子。

  因为大雪覆盖,虽说有路,其实根本看不见路的影子,只能从地上植物的稀疏分辨出路来。在层层密林里,两位老师从厚厚的积雪中踩出一条仅供一人通过的羊肠小道。

  “小心,有野猪!”苏老师一声大喊,指着雪地里几个三趾脚掌印。“这个脚印很清晰,野猪过去还没有多久。”苏老师说,“野猪也很怕人,大家大声说话,它就会吓跑的!”

  喊话是山里最方便的通讯工具

  在雪地里爬了半个多小时,一户人家也没有见到。好不容易攀上山头,又从一片竹林里穿过,这时苏老师也迷路了。

  “黄秀萍……黄秀萍……”苏老师和吕老师开始朝着雪雾迷茫的大山里喊。苏老师说:“喊话是山里最方便的通讯工具,这么一喊,方圆一两里都听得到。”


  一边走,一边喊。十多分钟后,听到对面传来学生的回应声。“没错,就是往这儿走的。”苏老师高兴地说。

  “这就到了么?”重庆晚报记者问。“那还早,回话是在对面山上的,我们还得下山再上山。”

  下山比上山难多了。雪下面是非常湿滑的泥浆,两位老师常常要半蹲下身子,用手扶住雪地里突出的岩石或一旁的树枝一步一步往下滑,身上也沾上不少雪泥。

  12点20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重庆晚报记者终于到达学生黄秀萍所在的五家埫。两位老师把住在周围的孩子都叫过来,围在黄家的火炉边,一边跟家长拉家常,一边检查孩子们的作业完成情况。

  这里并不是离学校最远的地方,苏老师说,更远的双牛村,那里的孩子还得再走一两个小时。

  这条上学路虽然路途遥远,充满艰辛,但山里的孩子都明白,这条路是通往知识的通道,也是家境贫寒的他们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所以,路上有再多的困难,他们都要想方设法克服。

  大的带路 八个孩子结伴走

  “五家埫有八个学生,他们每天都是一起上学。”苏老师说,由于路途遥远,路上又有各种危险,山里的孩子通常都是大的带着小的一起上学放学,离学校约10公里山路的五家埫的八个孩子,就是这样的情况。

  每天,年龄最大的黄秀萍5点就起床洗漱、梳头,有时还要帮妈妈烧火做饭。吃完早饭就快要6点了。“大家一般也是这个时间出发。”带着妹妹黄贵苹,黄秀萍这时会来到屋前的山梁上大喊其他几个同学的名字,“快点上学了。”

  野猪来了 我们唱歌吓跑它

  “我们上学时碰到过好几次野猪。”六年级的黄秀萍说,“但是我们不害怕,大声唱歌就可以吓跑它们。”

  黄秀萍说,每年七八月和十一月野猪最多,到了这个时候,她就会带着同学们一起唱歌上学,“唱着歌我们就不怕了,还能吓跑野猪。”

  “雪地里最好走路的不是高级鞋子,就是塑料筒靴。”苏老师说,到了冬天有积雪时,孩子们就穿着塑料筒靴上学,不仅可以防水,在雪地上走路也不滑。但塑料筒靴不保暖,一旦沾上雪水,脚马上就冻僵了,“娃儿们脚都冻伤了,晚上回来要用烫水泡脚,不然就要发紫。”学生家长李春兰说。

  路上饿了 吃冰凌和野果子

  每天上学放学,孩子们需要步行约6小时山路,冰天雪地中,他们也有自己的乐趣。“冬天上学不用带水,渴了可以直接吃‘冰钩子’。”10岁的雷艳说,树上挂着的冰凌就是“冰钩子”,往嘴里一塞,“就像吃冰棍”。

  大山里,还生长着一种高海拔地区特有的红色小野果,孩子们叫它木瓜籽,“吃起来像山楂,是我们上学路上的零食。”黄秀萍说,现在学校有了免费午餐,上学放学倒是不会饿了,但路上的时间长,无聊了就可以扯上一把木瓜籽打发时间。


  每个老师家里,都备有多套旧衣服随时供学生换

  “我们这里的老师也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很能理解孩子们上学的艰辛,大家都在想办法帮助他们。”苏德权说,冬天冷,学校怕孩子们起得太早,将上学时间从原来的8点半推迟到9点半,好让他们在山路上不必赶得太急。

  一碰到下雨、下雪天,总有不少孩子因为在山路上摔倒而弄得一身泥浆。“全身都弄湿了,还怎么上课呢?我们得准备衣服给他们换。”苏德权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在杉木小学每个老师的家里,都有多套学生的旧衣服,专门备在那里随时供学生换。

  新建的厨房能让孩子们吃上热乎乎的免费午餐

  杉木小学是属于荆竹中心小学管辖的一所村小,但校园面貌比很多中心校还要好,三幢外观崭新的小楼将水泥地操场围在中间,形成一个四合院,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荆竹中心小学副校长吕万斌说,这得益于杉木村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去年政府投了17万多元对学校教学楼进行改造,又花了近48万元按三级幼儿园的标准修建了幼儿园。

  在幼儿园旁边,重庆晚报记者看到一个新建的厨房,厨具炊具一应俱全。“对孩子们来说,这是最有用的,每天中午可以吃上热乎乎的免费午餐。”吕万斌说,过去村小的孩子从来没有午餐吃,都是饿着肚子上完学,然后再步行几小时回家吃饭。

  腾出四套教师宿舍,解决48个孩子的住读问题

  “教师宿舍这幢楼有十套房间,我们已决定将左侧的四套改成学生宿舍。”苏老师一边说,一边引着重庆晚报记者去看:“一套房子有两个房间,每个房间可以布置三张上下床,至少可以住六个学生。这样算一下,我们腾出四套房子,就可以解决48个孩子的住读问题。我们摸了个底,离家比较远的学生有42个,只要父母愿意,他们全部都可以住到学校里来。”苏老师说,目前床铺、被絮已置备齐全,下学期开学后,住得远的孩子再也不用翻山越岭来上学了。

  央视特别节目“开往春天的校车”

  三次播出上学路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开往春天的校车”,连续报道我市奉节县杉木村小学的上学路,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1月20日 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最早报道杉木村小学孩子们的上学路。央视记者走进学生黄秀萍的家中,记录秀萍两姐妹的上学路。画面中,孩子们早上5点哭着起床,摸黑走山路。为了赶跑野猪,家长们边走边放炮竹,孩子们拉着手结伴上学,唱歌大叫吓跑野猪。

  1月21日 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栏目,继续播出杉木村小学孩子的上学路。央视记者做了调查,走路回家2小时以上的学生,占学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1月24日 央视新闻频道再次播出记者跟随孩子们一起放学回家的报道。孩子们从下午3点10分开始赶路回家,山上完全被雪覆盖,路面很滑。孩子们走了3个多小时,6点半才到家。镜头拍下了秀萍冻伤的手,和感激父母的泪水。秀萍对着镜头说:“虽然上学放学都很辛苦,但是一定会好好学习。”

  重庆晚报记者 汤寒锋 田晓 吴娟 钱波 摄影报道 重庆晚报制图 郭娟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玉田白菜销售受阻 菜
    提起“玉菜”,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人肯定并不陌生。自[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