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说话说理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难忘那段苦日子(三)

时间:2016年08月23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难忘那段苦日子(三)
  守着煤场刨树根
  □潘修德(邯郸永年广府镇南桥村)

  1952年前后,我村就有煤炭场,但没有钱还是买不起煤,刚翻身的穷人家孩子还得靠拾柴禾刨树根取暖过冬。
  记得那个星期天吃完饭后,哥哥领着我和三弟,带上小䦆头,背着个旧荆条篮子,到村外地里去拾干柴、刨树根。我们3个走到一个坟地,看到坟丘上长着很多小酸枣树,南边还有个碑楼,碑楼里镶嵌着一块大石碑。俺哥到碑前面看上面的字,也不知道他念下来没有,只是告诉我们说:“这个坟地是南关焦家的,他们是南关的大地主。”墓地的南边有一个刚刨过树的大坑,我发现坑里有不少露着头的小树根,就和三弟先“出溜”下去。我拿着小䦆头开始刨树根,才刨了两三个毛毛根,三弟就抢着去往篮子里拾,我手里的䦆头刚举起,三弟的头就伸过去了,我一时刹不住手,䦆头就砍在了三弟的脑门子上,鲜血顿时流了出来。俺俩都吓坏了,可哥哥还在那里品赏那块石碑上的文字呢。
  “哥,快来,我把三儿的头砍坏了。”我大声喊道。䦆头猛一砍上三弟的头,他并没有哭,只是两只小手捂住了伤口,直到我喊哥时,血竟顺着他的手指流了下来,他才哇哇哭了起来。俺哥一看,吓了一跳,赶紧跳下树坑,把三弟举上来,又迅疾把䦆头、篮子扔上来,托住我的屁股把我托上树坑,他自己找了个适当的地方,从这个坑边往那里紧跑两步,一纵身就跳了上来。他把他那顶带耳朵的棉帽子摘下来给三弟戴上,背起三弟。我挎着篮子提着䦆头,迎着刺骨的小北风往家里奔跑。
  到家后,俺娘一见吓了一跳,忙问咋回事儿,我结结巴巴地把经过说了一下。娘把三儿头上的大棉帽子轻轻摘下来,往洗脸盆里倒了些温水,找来些棉絮,给三弟一点一点地沾着水往下洗血迹。等洗到最后,我看到里边白白的,问娘:“那不是露出骨头了吗?”俺哥伸头往前看说:“那是葫芦瓢子。”我一听,吓得往后退了两步,眼里噙上了泪,万一要有什么事可咋办?
  现在,虽说我们都用上了电和气,孩子们再也体验不了那样的生活了,但这个故事我还是经常给孙子们讲,就是要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跟着盖房班抢馒头
  □郭秀英(故城县西半屯镇前赵村

  记得我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以高粱面、红薯面做主食,后来条件稍好些,改成了玉米面,一年里也就过年才象征性地吃点儿白面馒头。但也有特殊的时候,比如修房盖屋。我们小孩子没事各处玩耍,谁家起新屋,什么时候上梁放鞭炮,什么时候上供,打听得一清二楚。瓦匠师傅们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往下扔馒头,一般一个房角扔一个,至于祭拜的什么神,我却不清楚。
  那次二妹听说我要去修房的那里抢馒头,非要跟着,我拗不过她,但还是心急火燎地先撒丫子跑了。可惜晚了一步,人家那儿鞭炮已放过去了,小伙伴刚子抢了个大白馒头,冲我炫耀地咧嘴笑,而其他房角,馒头也早名花有主了。真是鞭炮一响“战机”尽失啊,正懊恼间,“啪”一个馒头落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上面有人大声说:“还不快去捡。”听声音是村东的五爷爷,他辈分高、手艺好,而且德高望重。我刚捡起馒头,二妹气喘吁吁地赶来了:“姐,咱俩分了吃行不?”她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我两手抓住馒头,正准备“二一添作五”,忽然三妹瘦弱的胳膊和娘疲惫的影子在脑海晃动,我拉起二妹的小手就回家了。
  娘正在灶间烧火做饭,刚学会走路的三妹正用力帮她拉风箱。娘把我拿回的馒头拍去上面的土,一半给三妹,另一半让我和二妹分开,她在我和二妹的极力相让下吃了一点点。同时为了奖励我和二妹,娘特地给了两头腌蒜,这下可把我俩乐坏了,有馒头、窝窝头和腌蒜,美美的一顿饭啊!
  时光荏苒,如今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盖新房上供那些风俗虽在,却早没有了抢馒头吃的孩子们。
  棉籽皮饼子真难吃
  □宋书明(赵县沙河店镇北冯村)

  咱报今年5月12日刊登了我的《跟着姐姐挖野菜》。文中提到1960年春天的一个下午,7岁的我和姐姐从小河上看风景回来,母亲见我们没挖回野菜,就大发雷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更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母亲气呼呼地坐在门槛上,淌着眼泪说:“没挖上野菜,做什么饭呀?饿着吧!”看到母亲束手无策的样子,我心疼起来。我给母亲道了歉,又对险些挨了打,此时站在黑影里的姐姐说:“姐,咱娘明天一早还要去干活,咱不能让娘饿着肚子呀,村西坟场西边的麦田里有刺菜,咱去拔些来吧。”姐姐擦擦眼泪答应了。
  其实,我吃伤了刺菜,那味道令我反胃,不过没办法呀。因为天黑,看不见嫩刺菜,我和姐姐只好胡乱地拔麦垄里的老刺菜。老刺菜上面刺硬,扎得我手生疼,但还是很快拔回一篮。
  母亲把它择好洗净后剁碎,与一些谷糠掺进父亲从外边弄来的去了仁仍带着棉絮的棉籽皮里,和均匀,捧成饼子(因捏不成窝窝头),放在锅里,然后烧起大火。
  由于饿得厉害,饼子蒸熟一出锅,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上前抓了一个。尽管姐姐已“立功赎罪”,但还是不敢靠近锅台。看到姐姐贪婪的目光,我就给姐姐拿去一个。我饿狼似地咬了一口,想美美地吃下去,不想,浓浓的刺菜味与说不清的啥滋味直冲鼻梁,不光难吃得要命,棉籽皮还嚼不烂,只好囫囵吞枣伸着脖子往下咽。不料竟卡在了嗓子眼儿,咽不下去,吐不出来,憋得眼珠子要蹦出来了,多亏姐姐赶紧给我捶背,才慢慢咽了下去。姐姐说:“口大了不行,咱咬小点口,就着水吃吧。”说着姐姐端来一碗凉水,我们你一口我一口咬着饼子吃起来。一个饼子吃完,我肚子依然很饿,觉得还能吃两三个,想想那么难吃,划得嗓子又疼,就不再吃了。接下来,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两天后,我解大便,怎么也解不下来,疼得哭喊,母亲过来帮忙,她用大铁锁钥匙,一点一点从我的肛门里往外扒。待解好大便,钥匙上沾了许多鲜血。
  后来,生活渐渐好转,母亲不论做什么饭,一日三餐,我都吃得香甜可口。母亲去世后,妻子上了锅台,我照例顿顿吃得津津有味,从未挑过食。我常这样想:现在的饭食再赖,也比那时的树皮、棉籽皮咽得顺当。从“三年困难”时期挺过来的我,真是吃什么都感到好吃。
  不经苦上苦,难得甜上甜。每当儿子挑剔菜里油放得少啦,馒头蒸得不暄腾啦,我就讲自己当年吃棉籽皮饼和树皮、草根的事,有时讲着讲着眼泪禁不住流下来。儿子受到了教育,后来不管吃什么饭再不挑剔了。
  难忘那年吃蚂蚱
  □李军法(柏乡县固城店信息中心)

  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1960年),家里好久没有吃的东西了,母亲把从地里捡到的坏红薯晒干,然后掺上野菜,每天往开水里放点,每顿饭适当吃点充饥,后来连这个也吃光了。饥饿太可怕了,我全身浮肿,连鞋都穿不上,弯腰都困难,肚子饿得坚持不住了就喝几口水,靠喝水填充饥饿,因此小便特别多,有时一个晚上要起来五六次。后来我看到田野里有许多蚂蚱,就和其他人一起抓蚂蚱,抓住一个就放入信封里,等有了七八个,就把信封放到火里烧。信封烧掉了,蚂蚱也烧熟了,放进嘴里嚼嚼咽下去。蚂蚱的消化系统里有一股绿色的水,是它吃草后消化过程中的产物,非常苦,很难下咽,但是饿使人不顾一切,心里想的是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不少人开始挑食,甚至开始浪费,我对此非常反感,因为难忘那段挨饿的惨痛经历。

  “难忘那段苦日子”话题正在农民互联网热评,欢迎不能上网的广大报友通过信件邮寄文稿,地址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邮编050013,收件人是河北农民报社李文娟。 ——本版责任编辑 孟燕君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难忘那段苦日子(三)]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