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说话说理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校园暴力你怎么看(一)

时间:2016年07月14日信息来源:河北农民报 【字体:

校园暴力你怎么看(一)

  国务院为何管“小孩打架”?

  前些日子,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
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国务院为何专门对“小孩打架”下达文件?
  近年来我国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浙江庆元一年级男童被烟头烫;江西永新女生被数名同学扇打;云南富宁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凌辱拍裸照上传空间;安徽黄山一女生遭同班男生下“春药”;重庆少年被同学殴打致死……校园暴力逐渐呈现频率增加、结果恶化、施暴人低龄化的趋势。
  一份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如不及时阻止、教育或惩治,这些年幼的孩子难免走上歧途。70%的数据也从侧面证明了遏制校园欺凌行为的必要性。
  专家指出,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原因很多,如家庭、社会成长环境中负面因素影响、法制教育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而对校园暴力的管教执法力度不够,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校园欺凌事件都是通过私下和解处理的。因为根据《刑法》,只要欺凌者未满14周岁都不用承担刑事责
任。14至16周岁,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等罪负刑事责任。这也意味着,大量欺凌事件虽然涉及侮辱等恶劣行为,如果够不上轻伤,“面临的是治安处罚,根本到不了法院的层面”。因此,对校园欺凌的惩戒大多停留在道德和品行层面。
  除了法律兜底“有漏洞”外,校园欺凌事件的事前预防也面临缺位的尴尬。有专家认为,“相当一部分欺凌案件的发生,正是因为预防机制的缺失和失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此次《通知》要求,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再发生,专项治理行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是“治理”和“专项督查”。其中,对于在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
  有了“双保险”,我们希望能遏制住日益弥漫于校园的欺凌之风,还校园以和谐,还少年以纯真。
    □于子茹        背景文章

  老汉劝架

  □程玉林(顺平县正童村)
  学生打架是常有的事,顽皮是孩子的天性,重在教育和管理。大部分学生不敢在学校内打架,出了学校大门,就好像没人管了,顽性大发。
  
孙子上小学六年级时,中午12点了还没回家,我有点儿不放心,就赶紧骑车奔向学校。快到学校门口时,发现有十几个男同学追着其中的一个打。我看了一下,里面没有我孙子,有人说是四年级的。这个挨打的小同学姓刘,别看个子不大,可是他从小就有一身强壮的硬骨。在十几个人的追打下,他虽说累得满头大汗,但是毫不示弱,煞黄的小脸上满带杀机。他喘着粗气,瞪着两只愤怒的小眼睛,注视着一个个向他袭来的拳脚,拳来拳挡,脚来脚迎。有时一不注意被他们摔倒,滚一身土,爬起来还打。我见此情景连忙放下车子,护住他,并大喊一声:“老师来了,别打了。”他们回头看了看,没有老师,想继续打,还一起嚷嚷:“他又不是你家的,你不要管,他欺负小孩,我们非教训他不行。”我说:“他不是我家的,我也要管,他欺负小孩,该教育,不应该打架。你们都是小学生,都要听老师的话,不打架、不骂人才是好学生。我这就去找你们老师,叫老师管他。”听到这,孩子们才各自回家。我急忙赶到学校,原来孙子的六年级还没放学呢。
  
后来我向学校反映了此事,学校很重视,各年级老师除了在班上进行教育外,放学后,也都等大部分学生回家后自己才回家。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利用放学打架的事件。

  让红色思想进校园

  □董青军(永年县大北汪镇西邀彰)
   校园暴力是校园生活的一个阴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校园散发着红色的思想,全社会发奋图强,祖国建设蒸蒸日上。在校学生学雷锋做好事,学校暴力少有出现。尤其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和一些“拜金”思想的影响,有些人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出现了偏颇,而校园在社会中不是座“孤岛”,同样经受着种种诱惑。影视中的暴力镜头、不良书刊的渲染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从法律层面讲,14至16周岁,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等罪负刑事责任,是否可以提前“置位”到12至14周岁,这就有可能减少社会的“伤疤”,少留遗憾。
   建议让红色思想走进校园,占领校园的思想阵地,让社会和学校都风清气正才是正道。

  侄儿遭受校园暴力

   □刘会强(平山县南甸镇北庄村)
   去年7月,侄儿住校读高一,所以我很少与他见面。兄弟告诉我,侄儿所在的校园时常发生暴力事件,就连个头一米八以上的侄儿也未能幸免。侄儿与男生A关系不错,时常找他玩耍,引起男生B误解,遭到B宿舍男生的围攻,侄儿受伤住院治疗一个多月才转危为安。侄儿的全部医疗费用都是自己负担,学校只是派一个副校长象征性地看望了一下,从此就杳无音信,而毒打侄儿的学生家长一直没出面。我兄弟多次到该校协商解决此事,都被以种种理由搪塞。后经我出面调停,两个肇事学生的家长主动负担了侄儿住院期间的全部费用。
  笔者认为,此次校园暴力事件,除了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更有学校的责任。

  别把孩子教进牢房

  □何万志 何景潭 (文安县滩里镇文教室)
   我们这一代,上学的时候很少出现校园暴力,那时学校里对思想品德教育特别重视,经常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的各项活动,还经常搞军训,让学生参加学校里和社会上的各种生产劳动和训练,真正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而现在有些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分数上,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跟不上。因此,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不仅学习成绩跟不上,还经常打闹,这就使校园暴力不可避免地发生。
   再说家庭,那时家里一般很穷,孩子们也多,多数家长对孩子不溺爱,孩子们在学校和在外面跟同学或同伴儿打了架,回到家后一般都会受到家长的严厉批评和惩罚。这就有效制止了校园暴力的发生。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家里的孩子也少了,有些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宝贝儿,有的家长宠着、惯着。孩子一旦受了气,家长就不依不饶,个别家长甚至教给孩子怎么不受气,怎么先下手为强。对打人的“胜利者”给以表扬和奖励,对挨打的“战败者”给予批评和惩罚。这样的教育方法,难免促使校园暴力不断升级。前些年,我村一中学生拿着两把宰猪的尖刀到学校,放学后跟同学打架,幸亏被老师及时发现并制止,没出现严重后果。老师将其父亲请到学校,分析其行为的严重性。这位父亲却对儿子说,以后不用刀子就用砖砸。几年后这位学生走向社会后因打架斗欧致人伤残而入牢。
   在此呼吁学校和家庭对孩子要加强正面教育和疏导,在抓智育的同时强化德育,管理好学生,有效抑制校园暴力的发生,使学校成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乐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张国中(卢龙县榆林店学校)
   据笔者所知,现在中小学校基本都有门岗及保安值勤人员,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及混混,进入学校寻衅滋事的鲜有发生。校园内学生之间暴力事件的发生,应归结为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松弛所造成的。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中小学生都有《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德育教育是各门功课的统帅,思想品德是学生的灵魂。学生的品德教育缺失,打架斗殴,不遵守学校纪律,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笔者任教的时候,学校经常利用主题班会或思想品德课,抽查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用来检查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学生自我约束的机制,曾经收到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受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沾染了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模仿成年人拉帮结派的恶习,影响到整个校园的安静。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长和学校要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的重任。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像中央巡视组那样经常督查巡视,抽查一下各地各校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的学习和落实情况。即便个别学校发生过校园暴力,亡羊补牢,不为晚也。

  家庭、学校、社会、法律、媒体,各担其责

   □周士刚(固安县宫村镇万全种业)
   把校园暴力看成是一种简单的现象,甚至一些简单的行为,你就错了,其实和社会、家庭、学校、环境等有很大的关联。目前许多网络媒体充斥暴力,游戏充满暴力,影片渲染暴力,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如今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上面的不良信息也对丑恶行为进行散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为青少年尚处在身心发育时期,接受外部信息能力较强,辨别能力较弱,世界观尚未形成,很难分辨假恶丑,而此时家庭、学校等一旦忽视其教育,他们极易模仿网络游戏及影片中的不良行为,沦为校园的施暴者。
   据中国网2月5日报道:4日,湖南一女生太漂亮遭同学暴打,还将殴打过程用手机拍摄下来,通过QQ、微信发送到朋友圈,引发大家关注。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女生被打事件更为凸显,不但给受害者造成终身伤害,同时也给社会增加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此类事件引发的校园暴力问题令人堪忧。爱教网2015年4月23日报道:3月31日11点,山西某县某农村初中发生一起命案,两男生在课间操期间发生争吵,一男生A拿出四十多厘米的刀子,刺进另一男生B的胸部15厘米,导致B死亡。像这种校园暴力惨例数不胜数。
   如何杜绝校园暴力?我认为以下几方都要担负起责任:
   一、家庭责任。许多家长自我感觉良好,尤其是有钱有权的人,首先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不要灌输打打杀杀那一套理论,教育孩子遵纪守法,知道尊敬别人,就算家庭条件再优越,也不能对其他同学施暴。
   二、学校责任。教育部应修改教学大纲,把学生品德放在第一位。学校老师要处处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有些学生受到不公后,既不敢和家长说,又不敢和老师说。老师要主动了解所在班级的学生动态,切实加强品德教育,让孩子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和未来。
  三、社会责任。游戏场所、网吧等,绝对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社会上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村街、乡镇建立一些遵纪守法的光荣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
   四、法律责任。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黑恶势力,铲除痞霸滋生的土壤。同时开展打击校园暴力活动,青少年有暴力倾向的要加强教育,涉事孩子的家长必须承担经济和法律双制裁。
   五、媒体责任。媒体要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讴歌真善美,积极揭露校园暴力,同时要对施暴者予以曝光和谴责。

“我爸是李刚”就可以不受管教?
 
□徐贵吉(玉田县潮洛窝乡东宋庄)
  
一位村民的儿子小华(化名),品学兼优,是某中学的一个班长。一天中午,同学们在学校食堂排队买饭,小华看到一个同学挤到前边加塞儿,当即要求那位同学按秩序排队买饭。
  
午饭后,那个加塞儿的学生把小华叫到操场上,一个大耳光就把小华打得耳膜穿孔住进了医院。事情发生后,按理家长应当结合学校协商合理解决。可是偏巧打人学生的家长有背景,放出狠话说:“我宁可把钱花到公检法,也不给你治病。”
  
按常识,耳膜穿孔已经构成轻伤,但是立案需要有法医鉴定。村民几经周折,才从法医那里开具了轻伤害证明。村民无奈,找到村支书帮忙解决。村支书又把村民支到我这里,说我有一位朋友在县里上班,让我出面协调。我实在是爱莫能助,打人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这件事情和“我爸是李刚”异曲同工,负面影响不可估量,长此以往,校园欺凌事件岂不愈演愈烈?
  
校园本应是片净土,不能因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而受到侵染。



 
(作者:孟燕君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校园暴力你怎么看(一)] 的评论,总共:1条评论
dongjiangxi 会员:dongjiangxi  2016/7/17 1
校园暴力,就像一撮除不了根的茅草在校园里迅速蔓延,并且呈上升趋势,已到不可不察的地步。国务院虽然下发了整治校园暴力的通知,但只是一针青霉素,消了炎,病有好转。没有除掉病根,还可能在次发炎。那么,校园暴力的病根在哪儿?
1:受电视、电脑、外媒、以及社会风气的感染,染上施暴的恶习。
2:法律与刑法涉及不到校园暴力(不构成犯罪的)。
3:校规不力,或对校园暴力无能为力。致使校园暴力在“无法无天”的状态下任其发展。校方对校暴(轻微伤)不承担 连带责任。
4:家教不严,或对肇事的孩子不给以惩戒。
5:校方对校暴无法可依。比如治安处罚条例就没有对校暴处罚的明确规定。
这就是校暴的根源,逐条解决,校暴就能根除。那么,怎么才能根除呢?
1:校方与家庭共同监督教育学生不接触媒体及社会的恶习。对暴媒、色媒要强制孩子远离。
2:国家尽快出台治理校暴的相关法律及处罚条例。仅一个《整治条例》是不够的。
3:制定惩治校暴的校规,严格执行,不私下调解。校方的班主任要承担连带责任,并与责效工资挂钩。还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家长教育孩子,除道德教育外,还要教育孩子懂法,懂校规,对肇事的孩子除教育外,还要给以惩戒,肇事孩子的家长还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在上班单位还要被问责,严重的还要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5:国家、地方、学校要有明确的治理校暴的法律依据,校方及家长要承担什么级别的相关法律责任。肇事的学生要据情节给以什么程度的处罚。
这些探讨,必须由国家统筹治理,有些涉及到国家宪法,不是有一个地方政府所能干预的,但是,在不违背国家宪法与法律的基础上,制定解决校暴的校规和校法,认真的监督执行,并与家长定期检查,还是行之有效的。随着国家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法治社会的深入,校暴这个毒瘤一定能从根本上铲除,还学校一个安宁的学习环境。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