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情感原创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老相册里的故事2

时间:2015年12月31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老相册里的故事2
党校学习受益匪浅
  看到这张1977年5月在盐山县委党校学习时的照片,觉得有必要静下心来,回忆总结一下38年前的那段短暂的学习经历,或许对当今年轻人有所启发。
  那时候,盐山县委党校在大韩庄村西,距离县城约5公里,规模、设施和公社中学差不多。1977年5月15日,全县200余名村团支部书记来到县委党校参加为期15天的培训。当时的马牛公社包括我(上排中)在内共有9名村团支书参加。
  我是1974年1月高中毕业,1975年任韩桥村团支部书记的。1977年我22岁,在参加县委党校学习的村团支书中,我的年龄偏小,大部分学员已经结婚。一开班,党校就要求我们迅速做好三个转变:从团支书转变为普通学员,从紧张的农业生产劳动转变为安心学习,从家庭生活转变为集体生活。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员入校分班编组后,采取半军事化管理,早操和上下午都实行点名,培训期间不允许请假,如有特殊情况需写请假条,由班主任报党校分管领导批准。学员每日参训情况将进行通报,并告知所在公社领导。学员不分年龄大小,都要轮值卫生勤务,打扫课堂、校园和公共厕所。
  按照教学安排,每天上午进行理论学习,下午分组讨论,学习内容主要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业实用技术,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农村基层团支部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这些成家立业的村团支书学员都把到党校学习看成是一种荣誉,是领会上级精神,掌握工作方法的最好机会,所以,都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培训机会,认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在讨论过程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以致用。
  记得,当时我们马牛公社9位学员在大韩庄村西头一位韩姓大爷家里住宿,他是一位孤老户。那段时间,担水,扫院子,我们几个全包了下来,还买些食品给老人。老人曾说过:“你们再来大韩庄还住我这儿,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还记得,离培训结束还有三四天的时间,我的饭票找不着了,当时身上又没带多余的粮票,是贾牛村团支部书记韩荣海主动用他的粮票为我换出了几天的饭票。当时,韩荣海还特意对我说:“这粮票不用你还了,学员们互相照顾是应该的。”短暂的培训时间,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年,我俩兄弟感情越来越深,和许多学员的交往也没有间断。
  通过党校学习,我的政策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还养成了平时看书、看报、听广播的好习惯,也提高了我处理青年问题和统筹落实开展村务各项活动的能力。当时我们村有40多名团员,村团支部每周开一次团员会,办有学习专栏、板报,提高团员的业务素质;成立团员青年文艺宣传队,到本公社各村巡回演出;成立团员青年服务队,为军烈属、孤独老人,开展义务服务;承担玉米良种的繁育工作,为农业增产多做贡献。由于我村共青团工作成效显著,多次被县和公社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
  还有一个小插曲,这张照片上有两个穿军装的,一个是贾牛村的团支书韩荣海(中排左一),另一是马牛村的团支书马红坦。因为当时都羡慕军人,所以,有一顶军帽,一身军服穿在身上,特别自豪。5月30日党校学员结业的那天,他俩穿上了照相馆里的“军装”,和马牛公社的所有学员,照了这张合影。
  一晃38年过去了,我高中毕业后虽没有上过大学,但那段党校短期培训的日子,同样精彩,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同样值得回忆。
  盐山县韩桥村 张洪杰/口述
  盐山县委农工部 王洪胜/整理
难忘那次试讲
  上图:这张照片,有三十年了,是在学校操场的一侧拍的,当时正在进行毕业实习前的试讲。
  师范毕业的学生,在毕业前,都要进行试讲,以锻炼自己在备课上课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能力。当时我们各学科已经结业,学校让我们用两个月时间开始试讲为实习做准备,以便尽快的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
  为了更好的完成实习任务,我仔细地对所讲课文内容分析研究,多处查找资料,认真备课。一天中午,我缠着几个要好的同学给我当学生,到学校操场的一侧找了个地方,把小黑板挂在树上,当时正是六月,天很热,同学们一点怨言也没有。当时下面的同学给我拍了这张照片,我保存了下来。
  一有空翻出来看这张照片,心就酸酸的,感叹岁月如梭,同时也有豪情万丈涌上心头。    泊头市交河西关新村 杜福顺
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留影武强
  1990年12月上旬的一天,全国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率团到武强演出,我和县委宣传部的同事到其下塌的县招待所进行采访。采访之后,兰芳同志向我们提出,到年画之乡武强来一趟不容易,想挤时间了解了解武强年画。于是,我们帮她约好武强年画社总编辑、年画专家王子学,然后领她到年画社与王子学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座谈。当时,两位老艺人对民间艺术谈得那么亲切,我按动照像机快门,留下了这张照片。左为刘兰芳,中为王子学,右为刘兰芳的爱人。
  刘兰芳作为评书艺术家,在社会上知名度很高,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央电台联播长篇评书《岳飞传》以来,那活灵活现的生动语言传遍了全国城乡。当时,刘兰芳她率团到山东、山西、辽宁、河北等省巡演时来到武强,有机会在武强演出两天。她除亲临舞台说评书选段外,还由曲艺团的同志演出了小品、相声、快板、歌舞等形式新颖的节目,很受观众欢迎。慕名而来的观众特别多,把能容纳千人的文化宫不仅场场暴满,而且连人行道都挤的水泄不通。刘兰芳在演出之余挤时间对武强年画进行考察和探究,可见其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王子学是武强土生土长的民间年画艺术家,是市管拔尖人才,对传统武强年画有独特的研究。听说评书艺术家刘兰芳找他座谈武强年画,十分高兴。他找出几本年画缩样集子,向刘兰芳热情地介绍武强年画的悠久历史和艺术风格。座谈中,两位艺术家还不时地对武强年画上的一些艺术细节问题进行有问有答的交流。
  评书名人刘兰芳关注武强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的举动,使我们深受感动。事情虽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在我们的心中,始终留有这一美好的记忆。   武强县电视台 刘金英
宣传队时的青春岁月
  下图:这是一张拍摄于文革时期的老照片。照片上宣传队员的青春面庞、军帽上的红星、胸前的像章、手中的红宝书,清晰地记录了当年一群中学生的青春岁月。
  这些队员,来自从雄县中学初一至高三的各个年级,正是人生中充满希望和憧憬的美好年华。我们这支宣传队大概成立于1967年间。队员们最小的只有十四五岁,最大的也在二十岁左右。队员们满怀激情,各自施展才艺,学练乐器,自编自导文艺节目。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县大礼堂。初次登台,如临战场,队员们既兴奋又紧张。然而音乐一响,所有的紧张胆怯一下子踪影全无。首演成功,队员们欣喜异常,更是倍受鼓舞。
  学校给宣传队派了专职厨师,专门负责我们的伙食。自此,队员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一起排练,一起演出。也正是在这近两年的共同生活、共同战斗的历程中,队员们结下了难得的宝贵情谊。
  1969年2月27日,我们拍下了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这也是我们宣传队员惟一的集体合影。后来,在雄县中学建校五十周年校庆活动中,这张照片作为雄中文革期间惟一的影像资料,被放入校史展览橱窗中。
  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留在我心中的青春记忆大多渐行渐远,日渐模糊,唯有与宣传队员们在一起的这段经历却历久弥新。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每一个队员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我眼前。让我一一记下照片上每个人的名字,以为纪念。
  后排左起:刘吉丰(队长)、刘振远(本人)、辛凤、张林、张德、徐纪扣、肖兵、苗根启;中排左起:郑凤荣、王景安、袁振峰、陈凯、高勃如、于振江、郭景坤;前排左起:赵志芳、王爱舫、李俊苓、姚香苓、边彩平、李艳平、王会英、王茂菊、李俊娥。
    雄县大营镇甄码村 刘振远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上一篇:爱,要将就

下一篇:​把悲伤留个自己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老相册里的故事2]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