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互联网聚焦三农频道工作人员查询

聚焦三农工作站站长:程金箱

聚焦三农频道热线:13653386251

综合新闻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聚焦三农频道 >> 综合新闻 >> 浏览文章

平山县荒山开发的“葫芦峪模式”

时间:2015年11月04日信息来源:石家庄日报

  
平 山县是革命老区,位于燕山——太行山扶贫开发片区上。近年来,这里开创的“葫芦峪模式”,通过积极发展家庭农业,带动规模经营,建成了一个5万亩荒山荒 坡、涵盖9个村5000多农民的葫芦峪现代农业园区,破解了“农字号”企业的土地、资金等难题,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和农民增收,为太行山区扶贫开发、发展 现代农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报记者再次深入葫芦峪农业现代产业园探访。

    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你 只有站在这里,才能真正体会到葫芦峪发展带来的震撼。”跟随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的脚步,记者登上了园区的高点——百仙陀。从这里俯视 周边,层层梯田环绕山梁、金黄的谷子映照着山谷、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野草稀疏的荒坡荒山。

    思想一变天地宽。在沉睡了多年的岗坡次地上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转变,首先要转变观念。“土地流转要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促园区规模发展;运营管理要强化科技支撑,引进职业经理人团队和科技人才……”刘海涛介绍说。

    “善思者,行远道。”整合各种资源,充分运用市场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发展现代农业——“葫芦峪模式”的不断壮大,其根源就是思维观念的创新转变。

    葫 芦峪农业现代产业园实行的“大园区、小业主”的经营方式便是其一。“大园区”就是依托公司对荒山荒坡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统一管理规范、统一 产品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小业主”就是在“五统一”的基础上,以50亩为单元,由农民公 开承包、分片包干,通过个性化、多样化种植提高收益。

    据 葫芦峪农业园区总经理刘建忠介绍,农民将土地流转给葫芦峪农业园后,既可以享受土地流转收益,还可在公司打工,特别是“小业主”的承包管理办法,有效增强 了广大农户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基础设施完好率达100%、树木成活率97%,这也保障了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沿 着蜿蜒的园区道路前行,邻近大棚蔬菜区域的是一片300多亩的紫色梯田,远远望去蔚为壮观,不断引来游客驻足观赏、合影留念。核桃种植一直是产业园的主导 产业,而今年却变更种植计划,打造“七彩花田”,种植玫瑰、薰衣草,打造婚庆文化基地……竟然短时间令人不解:“七彩花田能吃还是能喝?”

    “农业观光游火热,玫瑰精油号称‘软黄金’,两项收入远比核桃种植收益多得多!”负责园区管理的副总经理张贵双说,园区种什么的指挥棒一直是“市场之手”。

    创 新发展模式,引进人才是关键。创业初期,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人手少、条件苦,刘海涛就发动亲戚朋友齐上阵,现在随着一批职业经理人的引入,管理运营团队 更加专业。据介绍,目前葫芦峪共有6名职业经理人,每人年薪都超过20万元。此外,近两年管理层中还增加了30多名大学毕业生,其中农学类专业居多。

    开放不仅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发展方式。虽然葫芦峪始发自荒山荒坡,地处深山区,但近期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在天津交易所挂牌上市便是最好的例证。

    去 年公司注册了“葫芦峪”商标,范围涉及旅游、农产品等多个类别。目前公司土地流转关系着千家万户,依法保障农户的利益是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是 法治经济。企业只有用法治思维保护自身利益、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才能不踩法律、政策的红线,实现可持续发展。”刘海涛说,“葫芦峪模式”备受关注,“葫芦 峪”的品牌价值也与日俱增。破解荒山开发制约瓶颈

    2007年起,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平山县王坡乡下峪村为起点,先后投入5.6亿元,开发荒山5万亩,建成了现在的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多年来,葫芦峪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刘海涛说,用“披荆斩棘”来形容,一点儿都不夸张。

    下 峪村原有耕地1067亩,根据地块远近、肥沃程度等分为8个等级,均分给596口人。该村党支部书记焦社增说,一面山坡多家分,看似公平,可由于地块小, 机器进不去,耕种不方便,因此效益并不高。山场倒是面积大,可多为片麻岩,石厚土薄且水利不配套,靠一家一户自行开发显得有点身单势薄。这成了制约当地农 业发展的一道屏障。

    怎么办?实施规模化开发,干一家一户想干干不了的事。

    于 是,刘海涛注册成立了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转、股、租、换”四种方式,取得村里荒山荒坡及部分耕地的经营使用权,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运用 工程机械在坡度25度以下荒坡上大规模开山造地,并实行山、水、林、路、电等同步配套建设。在本村实验成功后,公司又把开发范围扩展到平山县6个乡镇、 27个村的5万亩荒山。“只有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将零散的荒山荒坡资源整合起来,实施规模化开发和经营,才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刘海涛说。目前,园区完成高标准造地3万亩。

    大规模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来完成。据测算,葫芦峪园区每亩造地开发成本达到3万元,可钱从哪儿来?

    刘 海涛说,葫芦峪园区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不单靠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家之力,换句话来说,只有跳出自我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经过多方考察,葫芦 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择了与河北省供销社新合作控股集团合作,组建河北省供销社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力建设以葫芦峪模式为依托的京津冀生态 屏障和现代农业产业带。

    农 业项目投入大、收益慢,要想让农产品获得利润,就必须打破那种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破解科技含量这一难题,让科技为发展助力。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 源泉。可以说,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是先进科技不断注入农业的过程。借脑引智,已成为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一大法宝。

    多 年来,他们不断在科技、品种上下功夫,瞄准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运用,借助科技的力量,在荒山荒坡上实现高产高效:聘请全国知名的核桃技术专 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担任技术总顾问,把核桃基地定为河北农业大学的教科研基地;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院长王慧军多次带领有关专家 到葫芦峪进行技术指导,将园区定为综合试验基地;运行管理方面,强化科技支撑,启用职业经理人团队,以工业理念运营现代农业……

    高品质带来更高的品牌溢价收益。目前葫芦峪园区已成为全国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完成了核桃、花生等多个农产品的有机资质认证,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打下了基础。
“葫芦峪模式”正花开四方

    “我家一年收入十来万元!”在全部土地流转到公司后,负责管护园区花草的下峪村村民刘兰顺笑着说,“在公司带动下,俺们过去的穷光景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下峪村农民的钱袋子鼓了!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焦社增介绍,村里建了8个大型沼气池,厨房的采暖炉有104台,2.14公里的河沟也都治理了,今年又安上了96盏路灯,还打算给每家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现在已经建起103台。

    在 “大园区、小业主”的经营管理模式下,农民可获得四个方面的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收入,根据不同的流转方式,每亩至少收入600元。二是在园区打工的工资收 入,人均每天至少100元。三是经营管理收入,园区为小业主每年每个经营单元支付2万元至3万元管理费,收获的农产品按合同约定的基数上交公司,高于基数 部分归小业主所有。四是林下经济收入,林间树下间作的药材、小杂粮以及养殖的散养鸡等收入全部归小业主。

    通 过“转、股、租、换”四种方式,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了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保证农民利益,园区经过摸索实践,确定了“大园区、小业主”的经营管理 模式,把农民利益和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同心共富。刘海涛说,农业园区建设的初衷,就是让农民富裕、幸福起来,按照“处处风景线、村村采摘园、户户农家 乐、人人解说员”的蓝图,广袤的山丘一级一级一直连结到每一个村民的利益,最终形成生态建设、农民增收、企业获利的多赢局面。

    按 照葫芦峪农业园区的规划,将逐步发展以优质核桃种植为主,集高效设施农业、旅游观光、立体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园区。该项目涉及王坡、寨 北、孟家庄、下槐、西柏坡五个乡镇,总面积26万亩。项目按照“54321”总体思路进行布局,即:五大种植基地,四大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养殖基地,两大 自然风景区、一条农业产业带。项目总投资15.18亿元,建成后,年实现总产值8.79亿元,实现利润3.08亿元。

    目前,葫芦峪农业园已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栽植核桃树48万株,已让5万亩荒山变成了金山,5000多名农民从“绿色银行”受益。同时, 公司把葫芦峪到西柏坡的52公里“贫困线”进行资源整合,打造的绿色生态旅游的百里长廊也初见成效。

    在 发展实践中,农业园用“市场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探索出了一条太行山区、丘陵地带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被誉为“太行山区现代农业的实践 样本”,获得了“全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全国循环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河北十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 重点龙头企业”等多项荣誉。“葫芦峪模式”也因其可复制、推广,引得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认可。

    为太行山缠上“金腰带”

    昔 日的荒山荒坡如今变成了青山绿水、金山银山。“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模式把沉睡的荒山唤醒,向荒山要绿、要粮、要健康,让荒山成为造福百姓的金山银山。”刘 海涛说,对坡度25度以下的荒坡,新造高标准农田,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对坡度25度以上的荒山,保持原样,重点是涵养水源、修复生态,根据实际栽植经 济、生态树种。对新造地的边坡,通过种植苜蓿、紫穗槐、金银花等,实施生态护坡。经过8年多的开发建设,园区共栽植核桃树48万株,植被覆盖率从原来的不 足15%增加到约80%,生态效益凸显。

    “公 司计划以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和张家口五市为基本组团,以县域为实施单元,以农业龙头企业为运作主体,以我省太行山东麓浅山、丘陵地区的片麻岩荒山荒 坡地为实施对象,推广、复制并进一步完善葫芦峪公司的治山经验和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建设若干个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通过5至8年努 力,造出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凭借大规模新垦土地资源优势和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着力建设品类丰富的有机、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度 假基地和健康养老基地。预计项目建成后,整个项目区年纯收入1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刘海涛说,这个项目呈条带状分布,叫做太行山 “金腰带”项目。

    如今,促进农业跨越式发展的“葫芦峪模式”已花开四方,带动更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明天,也将让更多的农村旧貌换新颜,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将来,巍峨的太行山区定会展现出一幅美丽富饶的多彩画卷!


(作者:石家庄日报记者 岳金宏 通讯员 曹永刚 贾保卫 编辑:pingshan)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平山县荒山开发的“葫芦峪模式”]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03-2016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