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农民房屋为何一震就塌?自建房节约材料抗震差

时间:2015年04月09日信息来源:瞭望 【字体:

  农民房屋为何一震就塌

  天灾难避,人祸可防。当下一次地震到来时,农房能否经得住考验?重建的农房如何不再重蹈覆辙?

  出殡当天,在妻子的遗体面前,包供同没说一句话,只是蹲在墙角,红着眼低头大口大口地抽烟。

  包供同是甘肃岷县梅川镇永星村党支部书记,发生在2013年7月22日的岷县漳县6.6级地震共造成当地92人遇难,仅永星村就有26人,其中就有他的妻子。
  “他们都是被害人的土坯房埋的。”包供同说,土坯墙、木门框拼接而成的土木结构房屋在当地最为多见。“都是村里的泥瓦匠和家里人自己修的,以后再不敢这么修了。”

  “从地震到垮房,也就三四秒的样子”,四川省会理县黎溪镇一位乡镇干部回忆起2008年的攀枝花-会理6.1级地震的场景依然惊心动魄。

  “这里土质太差,土房子一晃就倒。”更要命的是,“土坯墙一倒下,就成了松散的泥土,房顶重物垮下一压,被埋者四周的泥土就填严实了,不像水泥板、柱子压住人后还有空间。被土房埋住的人,很多是窒息死的,根本来不及救。”

  2015年4月20日,是芦山地震两周年祭。两年间,受灾群众走出悲痛,开始重建。然而,造成灾难的原因必须铭记,伤人的农房就是最值得反思的痛点。

  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供的数据,“4·20”芦山地震中遇难的197人,全部是由农房倒塌造成的。地震中,农房损毁数量是城镇的3倍左右。

  2014年云南鲁甸“8·03”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倒塌民房中,土坯房高达九成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夺命房”。这次6.5级的地震造成如此重大的人员伤亡超出预期。

  对于西部地震频发地区,农房抗震是攸关百姓性命的大事。对于所有农村地区而言,农房建筑质量也直接关系到9亿农民的生活质量。天灾难避,人祸可防。当下一次地震到来时,农房能否经得住考验?重建的农房如何不再重蹈覆辙?

  小震大破坏

  因为自建农房抗震性能差,一些震级不高的地震,往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不小。2014年4月5日,川滇交界的云南省永善县发生5.3级地震,造成民房倒塌2498间,严重损坏13335间,一般损坏21456间,受伤32人。同年8月17日,永善县再发5.0级地震,造成民房倒塌76间、严重受损1213间、一般受损2013间,受伤20人。

  公路上随处是滚落下来的石头,震中村子里有不少房子开裂,土坯房房顶的瓦片大量滑落……这是地震发生后,《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震中永善县务基镇看到的场景。务基社区党委书记李显勇介绍,这两次地震中受损的基本上都是土坯房,该社区受损严重的有122户,基本受损的有479户。

  而与农民自建的土坯房相比,正规修建的房子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梅川镇副镇长李晨星发现,距震中20余公里的县城街巷和政府主导修建的灾后重建房,几乎感受不到强震的发生。“县城有些老房子内部开裂,但从外观看都好好的”。而邻乡禾驮乡2012年因雹洪灾害损失惨重,“好多没来得及粉刷的灾后重建房连条裂纹都没有。数农村老百姓自己按土办法修的房子倒塌最多、伤亡最重。相比之下,农房不堪一击,谈不上抗震设防。”李晨星说。

  鲁甸“8·03”地震发生后,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成立专家组对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火德红镇李家山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云南省住建厅防震抗震处处长张明介绍,震害地理分布较为集中且分界明显,龙头山镇的老集镇和新集镇之间震害反差巨大。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龙头山镇看到,新、老集镇相连,可用龙泉中学旁的拱桥顺桥向延长作为分界线。老集镇顺缓坡而建,被三条冲沟分为三块,震害非常严重,基本没有发现完好或轻微破坏的建筑,新、旧房屋均未能幸免,严重破坏或倒塌的约占2/3,楼房底层整体坍塌或严重受损的情况很突出。但在相邻的新集镇,三层框架结构房屋虽然破坏严重,墙体开裂,但远不至于倒塌。

  张明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居民自建的硬山搁檩式房屋破坏严重。这种房屋墙体以夯土为山墙,在山墙上搁置檩条,尽管节约材料,但容易在地震中被破坏,导致两端开间塌落。集镇中的一些房屋,虽然墙体材料改用红砖或小砌块,但仍然沿袭了这种结构形式,也造成了严重的震害。

  云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道贵介绍,“8·03”鲁甸地震人员伤亡大,主要原因是地震加速度高、人口密度大、房屋质量差,以及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这些因素导致人员伤亡大幅增加和财产巨大损失。“地震本来不伤人,伤人的是不抗震的房屋。”李道贵说。

  “钢板焊的房子也不安全”

  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我国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均在几十亿元以上,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其中,西南和西北地区灾情较重,地震引发大量的地质灾害。农房选址不科学、抗震性能不高,与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作用相叠加,造成了更大的人员伤亡。

  2013年7月,四川省都江堰中兴镇发生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44人死亡、117人失踪。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乔建平说,在汶川地震发生前,成都附近几乎没有发生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在地震破坏地质条件之后,成都周边也成为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杜受祜说,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灾区斜坡岩土体松动、地质环境恶化。可以预见,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叠加影响下,未来几年,四川地质灾害将继续呈现出多发、频发、重发态势。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介绍,云南大多数地方的山区是不安全的,比如陡坡、沟口等都是危险区,易发地质灾害区占山区面积的80%左右。很多自然形成的村落处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地势陡峭,“猴子上去都要栽跟头”,难以治理、预防。

  因为缺少平敞地,不少农房紧贴山体,地震一旦引发滑坡,房屋顷刻间即被奔袭而下的黄土掩埋。在岷漳地震另一重灾村永光村,村主任宋彩清告诉记者,“村里有户人家的房子被冲下来的滑坡体整个吹走了,一家人都没出来”,宋彩清叹口气,“但没吹走的还得在那住,不然往哪搬呢?”

  云南省防灾研究所所长张建国说:“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次生灾害起到触发作用。在地震断裂带,即便老百姓富裕了,房子盖好了,甚至用厚钢板把房子焊接起来,也不意味着能脱离危险,整村被埋的情况仍然有可能发生。”

  然而现实是,一些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及的群众难以搬迁,要么找不到搬迁的地方,要么搬远了不方便开展生产。

  云南省永善县莲峰镇和平村杉树一、二组的滑坡隐患危及112户460多人,只有在5公里外的其他村小组才能找到平缓安全的宅基地。如果组织实施搬迁,群众每天都要下坡、上坡爬10公里从事生产活动,造成了生产生活上的极大不便。因此,这112户老百姓说什么也不愿搬。

  “灾贫”交织与建房“两难”

  采访中,多位基层干部向记者反映,地震频发地多是地理条件、生存环境恶劣的灾害多发区,大都山峰壁立、沟壑狭仄,同时灾贫伴生、民贫屋陋。这些地区农村建房普遍存在“两难”。

  一是选址难。张建国用两句话形象描述鲁甸地震的重灾区——“本来就不适合人类生存”、“找一块巴掌大的平地都非常困难”。地震多发、地质灾害频繁的地区,大都环境促狭,立地条件差,但农民建房考虑产业等因素,往往不得不被动选择承担风险。“因为实在无处可去,没地方搬”,张建国说。

  甘肃岷县禾驮乡党委书记刘树明无奈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由于找不到集中安置的开阔地,地震后农户都在房前屋后分散安置。重建选址则更犯愁,“比如随固村,2012年住河边的遭洪灾,2013年住山脚的遇地震”,刘树明说,禾驮一些受灾户的房屋旧址已经出现严重的山体滑坡,另辟新址十分困难。

  二是筹资难。在地震多发的四川、云南、甘肃等省份,灾害往往与贫困问题交织伴生。云南省巧家县住建部门一位干部说,需要房屋修缮的贫困户本身筹资困难,而补助资金又往往存在“配套门槛”。“农户在实施项目中自筹的部分往往超过项目总成本的2/3,所以很多贫困户明知自己住房有危险,但经济上无法承担,也不敢上项目。”

  永善县住建局副局长龚顺秋算了一笔账:“像永善这样的县,盖50平方米的房子,一层需要6万元左右,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按三个标准核准,深度贫困户2.81万元,中度贫困户1.4万元,一般贫困户1.02万元。这个政策执行下来,五保户、残疾户等深度贫困户、吃低保的中度贫困户不敢要,一般户也建不了。”

  龚顺秋说,要建成一个基本能够安身保命的场所,每户资金补助标准起码应当在3万元左右,不足部分再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和政府贴息贷款。

  一些受访干部坦言,每年分配给地方的危旧房改造任务,有些并未用在“刀刃上”。少数地方为了完成任务,把资金补贴给自筹能力强、经济条件好的群众,反而忽略了更有需求,自筹能力却很弱的群体。甘肃一位曾在县区挂职的干部直言:“资金分配本应是‘雪中送炭’,在少数地方却成了‘锦上添花’。这样的隐性违规,已经成为补贴资金使用中的潜规则。”

  上述干部表示,基层也有难言的苦衷:“如果那些资金给了自筹能力差的群众,根本不够修房子,也就完不成上级分解的任务。要知道,今年完不成任务,明年的指标就没保障了。”

  能否走出大山

  对于农村群众来说,翻修、新建房屋是一生中的大事,让百姓修建的房子更安全牢固,群众得以安居,是基层干部的共同心愿。在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一些基层干部发现,在地质灾害隐患区,有条件的农村群众已经开始自主移民,其中甚至不乏整村搬迁的意愿。

  在“8·03”鲁甸地震中,鲁甸县龙头山镇甘家寨社几乎整村被埋,55人遇难。在安置点,原社长张元山经常和村民聚在一起商讨今后怎么办。张元山告诉记者,他们讨论最多的都是从危险的地方搬出去,尽快恢复重建。“大家都希望走出大山,找个平坦的地方把房子盖起来。该打工的出去打工,还种地的留在家里种地。”张元山对记者说。

  “虽说故土难离,但农民自发异地搬迁的趋势说明,只要具备更适宜生存的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农民哪怕舍不得,还是会选择搬离。”甘肃省东乡县住建局副局长周世荣说。

  除去选址,资金更是群众难解的燃眉之苦。甘肃省岷县住建局副局长陈朝霞认为,对于农村危房等有限的补助资金,国家分地区推行差异化的补贴方式更为合理。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房改造应由财政出‘大头’,政府主导,全面推进,彻底解决农民因为筹资自降设防标准的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一般性补贴可以降低一些,主要由住建、地震等部门提供公益性服务,还可以采取政策诱导和优惠金融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有序推动农房抗震设防建设。”陈朝霞说。

  甘肃省古浪县一位干部表示,现在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等都有对农房进行重建修缮的部分,但项目却不敢随意整合、打包使用。“项目整合了,审计关就过不去了。但不整合,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救命钱就这样撒了胡椒面,最终过不了灾害关。”

  基层干部认为,国家应允许和鼓励在县域范围内对项目进行有机结合,由一个部门牵头,统一设计,统一规划,按标准逐年推进,“一步到位,帮贫困群众建一院安全房。”

  四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表示,让群众安居要把农房改造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根据山区、丘陵、平原的不同地形地貌,根据不同地区农民群众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合理选择户型。“尤其不能因为新建摧毁当地的风貌和传统。要让农民住得安心,也住得情愿,安居才能乐业。”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吉哲鹏吴瑞江毅王博关俏俏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农民房屋为何一震就塌?自建房节约材料抗震差]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倒在春运返乡路上的
    2015年2月8日中午,广西梧州市藤县路段,一名由广东江门驾驶摩托车返乡的民[查看]
    磁县西来村向白血病
    1月4日下午,磁县西来村村民再献爱心,在村委会门口为本村白血病患儿柴子晗[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