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情感原创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迈出两步,一生三婚终得福

时间:2013年11月22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一、初次婚姻:挑来挑去,找个了二婚的
  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中,爷爷弟兄7个,父辈弟兄十几个。我们这个家族在村子里曾经是个望族,人丁兴旺、子孝妻贤,十里八乡都很有名。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我记事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父辈们也都分家另过了。我们这一支由奶奶当家。
  甭看奶奶是个妇道人家,但说话办事很利索,古道热肠,把整个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奶奶对钱财看得很淡,总是跟我们说:“钱财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千万不能把钱看得太重了,不然人就低贱了。”所以不管是街坊邻居,还是亲朋好友,谁家有了困难,她都热心帮助,奶奶在村里声望很高。
  我的母亲贤惠孝顺,心灵手巧。奶奶、母亲对我们兄妹4人要求特别严格,尤其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方面。
  在她俩的管教和影响下,我7岁起便帮着大人看孩子、干家务,14岁便会裁剪、缝补、绣花,女工活儿样样都拿得起。至今想起来,我还特别感谢奶奶、母亲,是她们给我树立了生活的榜样,给了我生存的本钱,同时也造就了我坚强不屈的品格。回过头来想一想,我这一生虽然命运坎坷,婚姻屡遭不幸,但我坚持不放弃,认为幸福肯定在前方。
  受奶奶的影响,我干什么都争强好胜,总想比别人强,在婚姻问题上更是有自己的主意。一般老实巴交种地的我看不上,当时一门心思梦想嫁个干公家事、能挣钱、人又长得体面的。
  当时刚刚解放不久,农村的生活更是困苦,我想找的那种人,人家城里姑娘也想找,哪轮得上咱这个农村丫头啊!
  到了婚嫁年龄,说媒的不少,不是我看不上人家,就是人家看不上我,总没有合适的。一来二去,年龄大了。十里八乡的媒婆都说,崔家这个丫头不简单,一般人看来是配不上她了。
  转眼间,我已经22岁了。在那个年代,22岁还没有出嫁,算是老姑娘了。父母都很着急,希望早点把我嫁出去,省的总让村里人说闲话。22岁那年,有人给我介绍了赵县西湘洋村的周芳臣,当时他在高邑医院当会计,妻子去世了,留下一双儿女,比我大一轮,已经34岁了。
  当时我听了媒人介绍后,觉得除了是个二婚,带孩子以外,别的都符合我的要求。见就见吧。见面后,他给我的印象还不错,高高大大的,说话轻声细语,一看就是个公家人。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发现他人品也不错。一是自己已经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父母催得紧;二是挑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到合适的,自己的心气儿也不那么高了。当后娘就当后娘吧,于是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结婚后,因为工作调动,周芳臣来到了石家庄,我也跟着他到了城里。其实这也算满足了自己从小的一个愿望,离开那一亩三分地,不再跟土坷拉打交道了。
  对于婚后的生活,我很满足。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对两个孩子视如己出,悉心照顾,没多久,两个孩子便开始喊娘了。
  1960年,我自己的女儿也降生了,取名素绢,哥哥姐姐都很疼爱这个妹妹。
  然而,好景不长,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政治运动多,论出身、讲成分。而芳臣是地主出身,每次运动都是挨批斗的对象。为了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我俩一合计,都不在城里干了,回家当农民,修理地球去。
  可老天难遂人愿。平静了没几天,“四清”运动来了,芳臣被戴上“四类分子”的帽子。随着文化大革命愈演愈烈,“四类分子”成了牛鬼蛇神,成天游街、挨批斗、扫大街,不被当人看。芳臣饱受身体和精神的摧残。
  当时日子别提多难了,可再难,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也算是福啊。天有不测风云,1970年代初,芳臣得了不治之症,捱了4年后,1974年便撒手离世,把沉重的家庭重担交给了我一个人。
  本想拉扯着3个孩子好好过日子,这一辈子就这样算了。可让人心酸的是,儿子没主见,经常听信别人的挑拨,三天两头跟我找茬闹事。我一出门,他就锁门不让我进;我晒被子,他就抱走不给我。日子实在是没法过下去了。
  日夜煎熬中,我们母女相依为命,不知何时是个头。
 
二、二次婚姻:苦中有甜,最终还是苦
  父亲知道我们孤儿寡母的日子不好过,隔三岔五地便来看望我们娘儿俩。后来见我们实在是难,实在是没法继续再在这个家待下去了,就劝我再向前走一步。
  1976年,通过别人介绍,我嫁给了姚家庄村的姚英周。他小我一岁,在赵县中学化工厂上班,早年离婚,一个人过。
  英周人不错,对待我和女儿都很用心。我和女儿算是重新有了家。平时英周上班,我在队里干活。女儿不愿增加家里的负担,小学毕业后就放弃自己喜爱的学业,帮我料理家务。
  改革开放后,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我们办了个营业执照,赶集上会,卖起了小百货。虽起早贪黑,苦点儿、累点儿,但零花钱不用愁了,心里也踏实,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后来,女儿嫁到了本村,女婿懂事能干,和我们一起过。之后有了外孙女、外孙,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2年的正月初六,女婿开着三轮车带着他岳父去城里进货,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当时看着丈夫伤得并不严重,送到县医院检查治疗,因为当时正赶上过年,值班医生少,再加上当时县医院也没有CT等先进的检查设备。丈夫受的是内伤,没有检查出来,回家后第二天中午就过世了。
  英周的突然离去对我打击很大。此后,我一蹶不振,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痛苦中走出来。精神恍惚,也不盘算着过日子了,天天在麻将桌上麻醉自己。
  两年下来,体质下降,百病缠身,成了药罐子。女儿多次劝解都无济于事,我依旧泡在麻将桌上,不寻思怎么过日子。女儿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只能暗自落泪。
 
 
三、再次婚姻:万年找到了幸福,梦想成真
  我身体不好,精神欠佳,村里有几个好姐妹了解我的情况,也知道是因为丧夫所致。都劝我再找个老伴儿,向前走一步也许会好起来。
  我心里犹犹豫豫的,不敢下这个决心,一是咱已经是二婚了,再向前走,女儿、女婿是不是答应;二是谁知道下一步就能找个好的。但回过头来想一想,照现在这个样子下去,我的精神、身体早晚得垮了,全家人都会被我拖累。
  思虑再三,和女儿、女婿沟通了多次,自己终于下定了决心:再向前迈一步。1995年下半年,我的一个亲戚给我介绍了一个退休的局长,说人家怎样怎样好,妻子生病卧床十几年,端屎端尿地伺候,从不嫌弃;且为人正直,当官清廉……因为自己也60岁了,走这一步要慎重。四处托人打听,还真是那么回事儿,我心里活泛了。
  1996年,我到妹妹家小住,他们又向我提起这事儿,我便同意见面谈谈。但那时农村人思想保守,无法接受像我这个岁数的还再嫁的。我哥哥和姚英周的侄子们极力反对,向我兴师问罪,问我他们哪儿儿对我不好,认为我这样做是往他们脸上抹黑。吓得我连家也不敢回了,就住在了妹妹家。
  之后,妹妹领着给我介绍的那个人来她家跟我见面。这个人60多岁,衣着朴素,言谈举止非常稳重,一看就是个见过世面的文化人。通过交谈,我感觉这个人没有架子,实实在在,家里的事不包不瞒,介绍得一清二楚。
  当场我俩就定了下来,他就是我现在的老伴儿——长我3岁的国成。
  1996年的腊月初八,我俩结了婚,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在这个家里,上有90岁的老母亲,下有刚出生不久的孙女。我洗衣做饭,上伺候老的,下管小的,成天忙忙碌碌。而我这个老伴儿,别看当了多半辈子干部,可他不抽烟、不喝酒、不玩麻将,只爱好读书、看报、写文章、锻炼身体。我来到这个家后,清晨天不亮就陪老伴锻炼身体,回来后做饭,孝敬老的,照看小的,虽忙忙碌碌,但很有规律,再也没空儿进麻将场了。你说怪不怪,生活忙了,身上的病倒逐渐没了,晚上也不失眠了,身体一天天壮实起来。
  进入新家后,要让前边的孩子们认可后妈、后奶奶、后姥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你必须得付出十二分的爱心、百倍的努力才行。闺女、外甥们来了,我都是先跟他们打招呼,忙着给他们倒水、拿吃的。如果不走了,便忙着做他们爱吃的饭菜;对于老人,只要住到我们家,我就精心伺候,从没有一丝怠慢。近百岁的人了,我把她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她老人家先承认了我这个儿媳妇。孩子们发现我对老人这么好,对他们也真亲,慢慢地也接受了我。娘家人见我生活得不错,也都逐渐解开了心里的疙瘩,逐渐也都和我来往了。 
  那时,一切步入正轨,可我惟一担心的就是我一手带大的外孙女、外孙的学业。按照我女儿一家当时的生活条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恐怕是不行。于是老伴儿提议让女儿素娟凭她一技之长,办个营业执照,到城里搞服装加工。女儿同意后,老伴儿跑前跑后帮忙给办营业执照、找地方。
  没想到女儿的服装加工部开业后,还挺红火。多了这项收入,生活虽然还不太宽裕,但顺利地供两个孩子读完了大学。现在外孙女如了愿,当上一名外语教师,在城里安了家;外孙分配到石家庄机场工作。他们事业有成,了却了我的心愿,这里面也有老伴儿的一份心血和付出,我打心眼儿里高兴。 
  2000年,我和老伴儿搬回老家居住。回到老家,我们的生活清净且有规律。早晚坚持锻炼,年纪虽大,体格却不差。老伴儿每天不是看就是写;不是出去做报告,就是去开会;或者与几个爱好写作的老友坐在一起,沏上壶茶,谈诗论文,讲国际说国内,热热闹闹的。
  来得最多的是纪发和玉田,隔三差五必到。每当他的诗文发表或者获奖,老伴儿的高兴劲儿没法形容,这是他的精神支柱。近几年,我和老伴儿都检查出糖尿病,老伴儿不吃药,管住嘴,迈开腿,食疗加锻炼,现在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了,体格好,精神头儿不减当年。可我呢?一是管不住嘴,二是锻炼缺乏恒心,三是活儿少了,手痒了,时不时地去打打麻将。这样一来,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去了咳嗽添了喘,有时老伴儿还得伺候我,真是后悔不听老伴儿的话。 
  我这一生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生坎坷,真不容易。而我敢冲破世俗,在父亲、女儿支持下迈出两步,晚年找到了幸福,梦想成真,不然我早离开人世,沤成粪土了。
  人生一世很短暂,追求幸福才是真。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上一篇:妈妈,女儿常梦到您!

下一篇:没有了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石家庄北跨战略实施
    初冬之际,走进正定县丁家庄村,村民们基本上把家都搬完了,祖祖辈辈在这里[查看]
    李克强在黑龙江考察
    [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