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拥民在线 >> 拥民农技 >> 查看帖子

4343

查看

0

回复
主题:这三种肥料搭配使用,效果最厉害! [收藏主题] 本贴被认定为精华  
admin 当前离线

3731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6989 分
登录次数:8665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3/28
admin 发表于:2019/9/10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拥民科普:这三种肥料搭配使用,效果最厉害!
点击查看原图

  “种地施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选好肥料,用好肥料尤为重要!然而,现在市场上的肥料类型那么多,国家又一直提倡减少化肥用量,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最适合的肥料?今天农民互联网拥民报道栏目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肥料的事。
  今天我们主要讲目前用的最普遍的三种肥料: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
  有人说:有机肥+化肥+菌肥三种配合使用效果最好。你怎么看?
  一、有机肥
  有机肥原料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的残体粪便,经过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肥料。农业部标准为NY525—2012。有机质≥45%,氮磷钾不低于5%。这是主要指标!
  有机肥主要功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促进化肥吸收!
  二、无机肥
  无机肥为矿质肥料,是指用化学合成方法生产的肥料,也叫化学肥料,简称化肥。无机肥包括氮、磷、钾、复合肥等。它具有成分单纯,含有效成分高,易溶于水,分解快,易被根系吸收等特点,故称“速效性肥料”。
  三、生物菌肥
  菌肥,通俗讲就是含菌的肥料。菌肥主要优势在于其含有的功能有益菌!
  菌肥有3种:(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
  四、三种肥料的优缺点
  1.化肥

  优点:养分含量高、肥效快。
  缺点:养分较为单一,通常为一种或三种化学元素;化肥养分释放速度快,易挥发、淋溶、长期单一使用化肥养分容易固定于土壤中不仅浪费资源还会破坏土壤最终造成庄稼减产品质下降。
  2.有机肥
  优点: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植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容量、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调节土壤酸碱度、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缺点:养分含量低,供肥缓慢,因而增产效果不如化肥显着。
  3.生物菌肥
  优点:可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营养元素,刺激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可以减少相应营养元素的施肥量。土调中有益菌群增大可消灭有害菌从而减轻作物病害!
  缺点:含有少量或不含氮磷钾,不能长时间供应作物的营养。由于菌肥由活菌构成,通常忌阳光直射和与农药混施,对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亦较为严格。
  上面我们了解了他们的优缺点,下面具体分析三者搭配使用的好处:
  施用生物菌肥,增加土壤生物菌量,活化土壤,增加土壤养分的利用效果。生物菌肥可在植物微生物代谢循环中起催化作用,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内部空隙空间,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增强速效性养分的释放,有利于根系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生物菌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有机肥提供有机质,生物肥提供有益微生物,另外有机质是微生物的食物,土壤中有机质越多微生物才能活的更好!
  2.有机物为有益微生物提供大量食物,有益微生物促进有机肥的腐殖,二者搭配施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互利用,可以改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
  3.有机肥和菌肥作用原理互相依赖二者结合发挥最大效果,但是二者所含大量元素氮磷钾无法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的养分需求,所以再配点化肥就更完美了。点击查看原图
  (化肥)无机肥料是通过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转化、间接供作物吸收,而有机质的增加又促进土壤活性的增加,给微生物创造了生存活动、繁殖的空间,反过来生物菌的大量活动又激活了土壤活性,形成对土壤十分有利的良性循环。

  随着有机物的增加,作物的抗逆能力也随之增强,同时把土壤中残留下来的无效磷、无效钾变为有效磷和有效钾,供作物吸收利用,这样可减少化学肥的用量,提高肥效,降低成本。
  化肥与有机肥、生物菌肥配合施用效果要好于单独施用。所以,要想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三者配合为最佳。农民互联网战略合作品牌拥民有机无机生物肥,正是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发展的方向,所以,几年来深得种植户信赖。通过记者跟踪采访,事实也证明了拥民有机无机生物肥在各种农作物上的增产提质效果非常明显。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