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农网社区 >> 校园茶座 >> 查看帖子

1876

查看

0

回复
主题:亲自体验一回,老师不容易,幼教老师更不容易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在线

3731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6991 分
登录次数:8665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3/29
admin 发表于:2018/12/6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点击查看原图
大東同学日记
        有幸参加一堂儿子的幼儿园的助教老师课程,体验了一番做幼师的感觉,真心觉得不容易。
        面对的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岁的孩子,那真的是一个头N个大啊,在管理一个孩子都够头痛了,还要去面对28个孩子,深感当老师真心不容易呀。
        从早操开始,就一直追这些小朋友,抱着他们归回队伍,然后又去追,看着这些老师的拦截,简直是在无意识下,身体自然的反射。
        对于这些孩子,又不能打,又不能骂,都是每个父母的心肝宝贝,只能委屈老师了,把所有怒火都憋在肚子里,只能好声好气的说教。
        对于这些3岁左右的孩子,大部分是沟通无效的,但没办法,还是继续沟通,直到有效为止,这种就像“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恋”,用这句来形容老师的关系,一点都不过分。
        之前在新闻上看到,有的老师打孩子,其实他们的心情我现在能理解了,其实很多老师都能理解。只是这些打人的老师,下手太重了。
        我是允许老师严格管教我的孩子,也允许使用“棒下教子”这种行为,但需要把握好分寸,下手力度要把握。
        平时我在家,用个棍子泡沫棒打儿子后,都是一阵心痛和后悔,有时候感觉自己下手太重,有时候感觉孩子那么小那么可爱,这样打他太不应该了。即使这些心态,我也比较追寻严格管教的方法。
        有些孩子孩子真的是给爷爷奶奶辈宠得不像话了,这些孩子真的非常皮,与父母自己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把这些放在一起很的有差异化。
        现在比较明显的,我妈回老家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是我和妻子自己带,儿子有比较明显的进步,从原来吃饭时上窜下蹦从来没有坐稳吃饭过,这两个月就把这毛病改了。原来吃饭的时候,一不想吃饭就假装呕吐,到现在吃饭即使想吐,也要咽下去。这些坏毛病都已经改变了,父母之间带的孩子,就是和老一辈的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之前,我妈在这里的时候,儿子不想吃饭就呕吐,我妈接着马上就说“算了,不吃了,一吃就吐”慢慢在这些细节上,给他发现有机可乘的机会。这些熊孩子是很会观察,大人这些举动的,一旦发现机会,他们就会乘虚而入。
        所以,我为什么说这些老师不容易,一群孩子形形色色的性格,打不得骂不得,只能好声好气的说,孩子又不听,学校布置的任务量又大,几乎每天加班到晚上9-10点左右。
       之前,在幼儿园群里,有个孩子不知怎么磕到了,回去妈妈看到了,就问孩子说,你这里怎么了。
        孩子说,被咬的。
        妈妈说,谁咬的。
        孩子说,若若。
        然后这孩子妈妈就把和孩子对话的语音发到家长群里,然后就指责若若妈妈,没有管教好孩子,若若的妈妈就回答不是他家宝宝咬的。然后这被咬的孩子妈妈就开始指责老师的不是,幼儿园的不是,杜X诺妈妈之不是。
        众多家长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开始劝导和反驳。当时我也想说说这家长,孩子的话不是可信,只是他们的逻辑意识没有那么好,咱做家长应该第一时间联系老师,让老师把事件调查清楚。后来想想估计这孩子在这里呆不下了,家长也没面子了,肯定要转学。因为开学不到一个星期,换了是谁都会转学的。
        其实,孩子在幼儿园打打闹闹真的属于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过上群体生活,从原来的“唯我“到群体的转变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每个父母都义务在家教导孩子,如何进行群体生活,学会适应,不打架,不抢玩具这些基本知识。
        你不能认为,这些小朋友应该会像大孩子一样懂得很多,不抢东西学会谦让,这是很难的,几乎做不到,毕竟这是他们的天性。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的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合作。父母对孩子是一对一教育,老师对孩子是一对多的教育,效果自然不一样,但是环境给孩子塑造不一样的氛围。老师是幸苦的,家长更要懂得去理解,不能轻易的指责,老师都是有付出,希望得到认可。
        昨天我给孩子们上了90分钟的课,三节知识内容,对老师的这些工作也是有比较深的体会,推荐家长有机会有时间都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
        意义非常大,会给你的孩子带去很大的自信和勇气,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完–
        说明:文章人物事件非纪实体,真真假假,不要串想,我不一定是我,他不一定是他,切莫对号入座。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