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农网社区 >> 社区发布 >> 查看帖子

1307

查看

0

回复
主题:燕赵农村报《村史小著》征文 [收藏主题] 本贴被认定为精华  
mengyanjun 当前离线

1140

主题

593

广播

6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八年级

用户积分:14038 分
登录次数:3626 次
注册时间:2007/5/6
最后登录:2024/8/9
mengyanjun 发表于:2024/6/17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燕赵农村报《村史小著》征文
  编写村史不仅能够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还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本报特在《文明乡风》版开设《村史小著》专栏,欢迎大家赐稿。 编辑电话:15933611158(微信同号) 邮箱:2253407143@qq.com
点击查看原图

刘官屯村
  衡水深州市唐奉镇刘官屯村,位于深州市北40华里处。现有村民1800人,党员59人,有50多户丝网加工户,有小卖铺4个,诊所1个,养殖场21个,比较大的工厂有一个海绵厂和丰泰丝网公司。
  村由何来
  刘官屯村原名李官屯村,据村中刘氏族谱记载说刘氏一支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汾阳府经洪洞县迁至涿州良乡琉璃河,居住三年,明朝正德年间,一个叫刘元的人从涿州琉璃河刘家庄来到刘官屯。刘元见此地人少地多,村民善良,便居住了下来,后娶妻生子,克勤克俭,置买田地;晚年,回归涿州故里直至去世,所以至今刘氏祖茔埋葬的是刘氏一族的祖奶奶。
  刘姓一族到第九世时,生有七子,子孙瓜瓞绵绵,户大家旺,而在此的李氏一族却人口稀少,村庄遂改名刘官屯村。
  除了刘姓,刘屯还有米、林两姓。据说米姓是在1958年从山东来村里定居;林姓,是从深州程屯村搬过来的。
  口说村史
  刘克是清朝乾隆年间人士,德才兼备,考取了功名,被任命为深州州官。他不去官府办公,而是在家升堂断案,不少县官碰到无解案例都来此请他决断。
  还有一位刘大善人,家有资财,滹沱河泛滥时他捐献多担谷粮。故去后,妻子多年不改嫁,被皇上表彰,并且在村庄建立贞节牌坊一座。据村民说,这座牌坊在村东南,高大巍峨,四柱三间,雕龙刻凤,全部用汉白玉石条,下面可容车马通过。
  这个村还有一位叫刘梦楼的,据说是乾隆的老师。早些年,刘梦楼的后人还有半副銮驾和金瓜钺斧朝天蹬。
  现代名人
  要说刘官屯村真正的发展兴旺起来,村里的不少老人说这一半的功劳归功于刘树勋。
  刘树勋,1924年出生在刘官屯村,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唐奉区抗日游击小队。在战斗中他英勇杀敌,表现优异,多次荣立战功,升为排长,后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不得不回家养伤。
  新中国成立后,刘树勋担任村干部。1958年起,依靠集体的力量,刘官屯大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刘树勋身先士卒,带领社员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他还组织创办油坊、轧花厂、平板厂、织罗厂和米面加工厂等村办企业。生产发展了,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了。由于他的突出成绩,1964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
  刘屯村还出了两位作家。刘振维,代表作有《洪武登基》《平民天子——朱元璋》《彼岸》等。耿彦钦,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合同制作家、衡水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有《院校激情》《剑胆琴心》《泛沧海》等。
  燕赵农村报通讯员 刘雅林点击查看原图
南侯疃村
  衡水市安平县南侯疃村,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处,北面是北侯疃村,东面是河北省第一个县委“安平县委”诞生地敬思村,东北边是全国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台城村,南边是后大寨村,西面是西侯疃村。
  村名来历
  南侯疃村,原名闫侯疃村,村民多为闫姓,据该村闫学广介绍,闫姓是从安平县闫会沃搬来的,而闫姓始迁祖兄弟俩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该村原以安姓和王姓为主,后来闫姓子孙繁茂,就把村庄命名为闫侯疃村。侯是侯爷的意思,据说元朝时期,在此分封5个侯爷,按照村庄方位,闫侯疃位于南边,所以改名为南侯疃。
  小村人物
  清代出了个翰林院庶吉士
  清光绪年间南侯疃村出了一位大人物。历史资料这样记载:阎志廉,字芷生号鹤泉又号泊如,闫侯疃村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科三甲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检讨。
  抗战英雄壮举励后人
  抗战时期,这个村出了不少烈士,南侯疃村坟圈立着一座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写着“抗战史光”4个大字,上书3个烈士事迹:
  闫俊卿,因胆大而得名“闫大胆”,在抗大受训后领导了当地的抗日地下斗争,于1943年被伪军勒死后分尸。据他的孙女回忆:“爷爷抗战初期就参加了抗日武装。在抗大受训后,领导了当地的抗日地下斗争,先后任县公安局敌工股股长,后代理局长。”
  闫树希,又名闫满造,做过抗日区长,后来被日本包围在南侯疃村。他智勇双全,冲开重围,边打边撤,于大同新村壮烈牺牲。
  闫立根,抗日战士,后光荣牺牲。
  说起抗日英雄,不得不提闫子元,他在抗日时期做过安平县委书记,后任北京石油学院首任院长。
  当代乡贤造福村民
  农民企业家闫向阳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中学毕业后,爱好科技种田,爱读书看报。为了发家致富,他踏进了丝网领域,怀揣着母亲省吃俭用下的86元钱进京跑业务,历经艰辛,打造出一片新天地。现在他的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在安平名列前茅。他致富不忘乡亲,给村民们捐资打井、修路,做了很多善事。
  荣获河北好人称号的共产党员闫金虎,多年为光荣院、敬老院、孤儿院、烈军属、伤残军人、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等换窗纱、修门窗,十多年间免去服务对象80多万元的费用。
  据县志记载,该村还有驻俄罗斯教育参赞闫恒立、中共中央党校理论二部副主任闫子元、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闫满贵等人物。
  村情现状
  现在的南侯疃村,道路宽阔,村貌洁净,现有居民楼一座,1个幼儿园,两个诊所,两个小卖铺,1个养牛场,村东几十家丝网加工厂生意兴隆。
  这正是:英雄沃土热血洒,翰林之乡育才华。向阳之地生瑞草,好人金虎众人夸。
  燕赵农村报通讯员 刘雅林
点击查看原图

饶阳县郭村
  衡水市饶阳县郭村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处,位于饶阳、深州、安平三县交界处,东边是张各庄村,南面是深州市田庄村,西面是靳家庄和西里满,北边是东里满村,也是东里满镇政府所在地。
  村名来历
  郭村的郭,不做姓氏讲,是城郭的郭。原来,在现在的固店村北,有一个鲁口城。资料记载,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征公孙渊,开凿滹沱水北入泒水以运粮,筑城于渠口,因滹沱有鲁沱之名,故号鲁口。地处水运要冲,为河北中部军事要镇。鲁口城废弃后,居民重新在此建村,处原城郭(内城之外加筑的城墙叫城郭)之外,而得名郭村。
  据史料记载,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废饶阳郡复置深州,州治从鲁口城徙至陆泽(今深县旧州),因鲁口城屡经战乱,已成废墟,后饶阳县治由鲁口迁至今城(旧城区)。唐以后鲁口城改为村庄。这样算来,郭村至少有1300年的历史。
  郭村王姓村民较多,占总人口的一半还多。其他姓氏有李、张、刘、侯、胡、齐、田、尚等,多是山西洪洞移民而来。
  武秀才王殿臣
  清朝时期,郭村出了一个武秀才王殿臣,是村民王计训的祖上。据说,这人身材魁梧、面相威严。去考武举人时,一时紧张,没有拉开巨弓。主考官背过脸去,意思是让他再拉一次,有心成全他,怎奈天不遂人愿,成了一名武秀才。他中年收徒传艺,保卫乡邻。因喜爱牲畜,尤爱战马,一点毛病都了如指掌,精心配药调理,晚年成为远近闻名的兽医,有驴骡马患病前来求医的,从不收分文,因此人送绰号“王大善人”。
  村庄产业
  生产队时,郭村以油坊多著称一时。散队后,村里成了有名的建筑村,出的能工巧匠很多,纷纷成立建筑队,上北京、天津等地搞建筑,尤以抹灰远近有名。留在村里的中老年人,以做豆腐为生。兴盛时期,每天早起推出去百八十架子豆腐车,所以有“郭村的豆腐——好办(好拌)”的歇后语,又有“做豆腐赚渣子,养活一家子”的说道。
  20世纪90年代,在内画前辈王纪馈等人的影响下,郭村好多大人小孩拿起了画笔,纷纷以画内画佛珠、水晶球为生。村民王计训、李盼来、王树林、王大律、王大檩、王伟等做起了内画生意。一时间,郭村从事内画行业的村民达到80%,成了盛极一时的内画专业村。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内画行业不景气,不少村民放弃了内画,开始种植果树、养鸡、养羊、养猪,还有的到安平等地打工。
  燕赵农村报通讯员 刘雅林
点击查看原图

赵家屯村
  村庄概况
  赵家屯村隶属邢台市襄都区晏家屯镇,古属黄河流域,今属海河流域,位于市区东北部10公里处,紧临京广高铁、高速公路和邢州大道,交通便捷,区位优势良好。
  该村系市级文明村、绿色村庄和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共有村民1164人,耕地1000亩,系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以大白菜、大葱、青椒、橄榄菜为主。
  村名溯源
  赵家屯的村名来历,民间传说与赵匡胤在此屯兵训练禁军有关。
  据《中国通史》记载,公元927年,赵匡胤在洛阳夹马营出生,他父亲是皇宫禁军的一个中级军官。在戎马生活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赵匡胤自幼便迷上骑马射箭。他13岁前去少林寺拜师学艺,习练出一身好功夫。后周名君柴荣慧眼识英才,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并把训练皇家禁军的重大任务,委托他在龙岗东部的幽静平原具体操办。历经数年努力,赵匡胤终于训练出一支强有力的禁军队伍,协助柴荣南征北战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赵家屯村的上台地、下台地、台湾地、打谷场等一些地名,依旧留有赵匡胤当初在此训练禁军的痕迹。
  人才荟萃
  自古以来,赵家屯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淳朴,人才荟萃。
  清末民初,自学成才的赵芳霖声名远播,擅长治疗各种牲畜疾病,赢得了父老乡亲的信赖和称赞。
  20世纪70年代民间巧匠赵修志,擅长机械维修和创新,为柴油机安上腿脚(四轮),后被县机械厂仿制出“邢台—12型”品牌拖拉机。
  走进新时代,王其和太极拳第四代代表传承人沈永革成立太极拳辅导站,热情传授武艺。
  盛世修志
  丰年房顶晒粮,盛世乡村修志。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振兴乡域经济提供有力支持,赵家屯村及时抽调业余爱好写作的有关人员,组成村志撰写小组,拟定村志编写章节目录,分别从历史沿革、村庄建设、村风民情、礼仪习俗、农业生产等16章88节挖掘编写,为村民奉献一道特色文化大餐。
  燕赵农村报通讯员 沈五群
 分享到
  支持(1)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