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文学园地 >> 查看帖子

1470

查看

3

回复
主题:那时夜生活(乡音版专题征文47篇) [收藏主题] 本贴被认定为精华 转到:  
admin 当前离线

3742

主题

360

广播

36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66 分
登录次数:8682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7/1
admin 发表于:2024/6/15 19:33: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点击查看原图

34.头一次看见灯泡亮
牟福明(承德县)

  我们那里是偏僻的小山村,路途遥远,最早土路、没有水电,干啥都不方便。
  记得小时候是点煤油灯,有时省些,就摸瞎说话,也其乐融融。搬进县城里,条件相对好些,是灯泡,后改为灯棍,照明亮些。
  但乡下还是条件不允许,乡镇所在地还行,偏远地方的,只有十几户或者几户的,照明一直是个问题。幸亏党的政策好,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先后修了道路,安装上自来水,通了电,解决了村民的实际问题。
  尤其通电,是许多老辈人的梦想。安装的电力工人到了村里,村民都热情款待,极其热情,自己舍不得吃的都拿出来招待。通电那一天,大家一夜未眠,上了年纪的老人兴奋的说:“这辈子没有想到还能通上电,真要感谢政府啊!”。有的不怎么出门,头一次见到灯泡,很惊讶的说:“这就是电啊,真亮啊!”

35.套野狗(散文)
刘 印(内丘县)

  我是一位怀旧的60后。在我少年生活里,唯一一次套野狗吃狗肉的经历,至今难忘。
  生产队年代,业余生活比较单调,特别是冬季漫长的夜晚,能够让我感觉欢心快乐久久不忘的,除了捂家雀,也就是套野狗了。“聪明人”发现,吃一只野狗要比吃100只家雀更实惠更解馋。
  那时候,喂狗的人家很多,所以出现了大量野狗。“有心人”发现,这些野狗在夜间大都睡在猪圈旁的茅草窝里。有一个夜晚,我还没有吃完饭,就被另一个玩伴叫去了。等走到大街拐弯处我才发现,那里已经有韩大哥和赵大哥在等着我们。韩大哥一手提着一把杀猪刀,一手攥着一根团起来的长绳子;赵大哥右手提着半桶水,水桶里飘着一把舀水瓢。我好奇地问韩大哥:“你拿这些东西怪吓人的,咱这要去干嘛?”他瞥了我一眼,重复道:“你到了那里就知道了。”这句话和我玩伴出门时的回答,如出一辙。
  这样以来,我感觉他们的行动更加神秘和恐怖。这时我有些后悔,真想打退堂鼓。于是,我不停地挠头,大脑里搜索着可怕的答案。因为事先我根本不知道套野狗的事,所以也就没往这方面想。
  我们跟二位大哥沿街走了一段路,在村东一家猪圈外停下。韩大哥立刻发出指令:别弄出动静。这时我才发现猪圈外茅草上卧着一只熟睡的野狗。于是,我终于得到了答案。
  韩大哥低声给我们分了工:我确保把熟睡的野狗弄醒;等野狗抬头时,两位大哥负责用绳子套牢脖子,把狗头提起来;我的玩伴负责把水倒进狗嘴里。整个过程野狗还没有叫出声来,就被呛肺致死。看这些熟练的套路,知道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于是,我们四人把狗吊在河沟的柿子树上,剥皮挖脏,打卸八块,回家后支锅炖煮。这一夜我吃到了很多美味狗肉,也不再想半路打退堂鼓的事,因此记忆犹新。
  马驹过隙,日月如梭,不觉已是耳顺之年。如今,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可是,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来。这也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永远的美好回忆。

36.一九八二年看春晚
贾继山(永年区)
  记忆中的那个春节,格外的清晰而温暖。那时候,我们大部分家庭还没有电视机,而邻居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那便成了我们一众人的欢乐源泉。
  一九八二年腊月三十晚七点半,我和大哥早早地吃完年夜饭,便迫不及待地跑到邻居家。小小的房间里已经挤满了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喜悦。我们在角落里找了个位置坐下,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春晚的开始。
  当黑白电视机的画面亮起,那熟悉的舞台出现在眼前,嘈杂的屋子瞬间安静了下来。我们紧紧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大哥时而被小品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又跟着歌曲轻声哼唱,当《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声在耳边响起时,而我静静地依偎在大哥身边,感受着那欢乐的氛围,心中满是新奇与兴奋。
  在那台黑白电视机前,时间仿佛过得飞快。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我们沉浸其中,忘记了一切烦恼。虽然画面是黑白的,但它却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最绚丽的色彩。
  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大屏幕彩电、手机,观看春晚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但那份在邻居家黑白电视机前看春晚的纯真与美好,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底,成为了一段珍贵而难忘的回忆。它让我明白,快乐其实很简单,它无关乎物质的丰富,只在于那份最纯粹的情感和陪伴。

37.夏夜如水
赵敏茹(无极县)

  离开老家已经三十多年了,虽然经常回来,但很少过夜。由于明天是端午节,索性今晚就住下了。
  吃过晚饭,老妈说:“我去十字路口那歇着啊,你去不去?”我一愣:“外面不热啊,车又多,哪如在家里吹着空调看着电视舒服啊……”还没等我说完,老妈已风风火火走到院子中间了,大声扔过来一句话:“你不愿意去就别去,我去了啊,你婶子她们肯定早就过去了。”说着话,老妈已经走出家门。
  这么多年了,记忆中关于夏夜在街口乘凉的情景已经很模糊,经老妈一说,我也有点儿心痒,于是赶紧去厨房,准备拿上乘凉必备品——草墩儿和大蒲扇。草墩儿是用麦秸或玉米皮做成的,可高可矮,手巧的老妈还会用旧衣服给每个草墩儿做个“头巾”,好看又舒服。大蒲扇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在炎炎夏夜家家必备的纳凉、驱蚊“神器”。
  我从厨房回到客厅,转了一圈儿,除了餐桌椅和沙发,没有草墩儿,也没有大蒲扇,但又禁不住想去外面的诱惑,便拿了一个稍微矮点儿的板凳,顺手拿上茶几上小重外甥女的“安静书”,权当蒲扇,趿拉着拖鞋就出门了。
  还没出院子,就听到了俊敏婶子爽朗的笑声,很神奇,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心突然安静了下来,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在无数个夏天的夜晚,在这个街口,在婶子大娘们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叨声中,在一把把大蒲扇下,我做过很多甜美的梦。
  眼尖的俊敏婶子最先看见了我,她的大嗓门儿依然入故:“哎呀,这个闺女嘛时候回来的啊,快点儿过来,拿嘛板凳啊,不硌得慌啊,这有座头儿,又软乎又凉快,溜着溜着……”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有些羞赧。
  随着俊敏婶子的声音,几双眼睛齐刷刷看向我,是我熟悉的芬婶子、秀奶奶、花大娘,还有两个年轻的——或许是芬婶子家的两个儿媳妇——听说这两个儿媳妇很孝顺,所以也才出来陪着这几个奔七十、奔八十的老年人吧,这样想着,感觉眼睛湿了一下。我赶紧大声打招呼:“婶子大娘奶奶们好,你们也不嫌热,在家里吹着空调聊天不好嘛?”没想到我的话引来一顿反驳。
  “你过来,你试试热不热,而且还有带香味儿驱蚊贴?”这是花婶子。
  “棕垫子上面是竹篾席子,不硌屁股还凉快。”这是豪爽的秀奶奶。
  “我姐拿的什么书啊,你还看书啊?”芬婶子家的大儿媳,听说是个本科生。
  “你姐还以为需要扇风呢。我们有电扇,二媳妇厂里车间用的,快溜着坐下来吧。”芬婶子自豪地说着。
  ……
  我小跑着奔向她们,像一个饥渴的人突然遇见了一股清泉。

38.夏夜里烧知了
李占民(无极县)

  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西口曾经有个池塘,村里人们叫它苇壕。整个苇壕里都是芦苇,春天一片碧绿青翠,特别是月夜高照的晚上,那澄清的一池春水,宛若一颗硕大明珠璀璨夺目。周边一圈柳树成搂成抱的粗壮高大,夏天人们在壕边乘凉,听着一首唱不完的蝉歌很是舒服,这里更是孩子们的天堂。
  这个夏天的晚上,我们听着爷爷给我们讲着苇壕的故事:从前这个壕里有一只金蛤蟆,每当大雨来临的时候,夜里就叫个不停,那洪亮地声音方圆十几里的百姓都听得清楚,只要听到金蛤蟆一叫,就知道大雨就要来到,人们就赶紧提防洪涝发生,让这里一方百姓解除了不少灾难。后来让南蛮子知道了苇壕里有金蛤蟆的事,便把金蛤蟆给偷走了,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听到过金蛤蟆的叫声。
  我和英子、狗蛋、二娃听完爷爷讲的故事,就在池塘边架起柴火,点燃起一堆火焰,不一会儿树上的知了就奔着火光扑到火堆里,这才叫“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哩。那吱嘛吵叫的声音像一首悲惨的曲子,瞬间消失在篝火间,它们却不知这里就是送命的火葬场。
  我们像一群饿狼饥肠辘辘,早已急不可待,欣喜的用树枝把一个个肿胀肥胖的知了拨拉出火堆,一股焦糊的香味刺激的流下口水来。
  狗蛋显得更虎,用手捏起一个焦黑的知了,连头戴屁股就塞进了嘴里,瞬间又从嘴里吐了出来,那火炭的温度烫的他直跳脚。
见他如此狼狈,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英子总是靠近我身边,我捡起一个焦黑的知了,等感觉不再烫手,就掐头去尾把中间那块白嫩的肉塞进英子嘴里,我看着她一张一合石榴花似的嘴巴,还有被碳灰弄成的五花笑脸问她:“好吃吧”? 她纵动着那双漆黑的麻花辫点头说:“真香民子哥”。
  一边的二娃说:“是知了肉香,还是你民子哥香”?逗的大伙一阵大笑。英子红着脸说:“你跳进火里吧,你的肉吃着更香”。
  一阵欢笑随着吹来的夏风回复了平静,新月从西边的天空划落,篝火随着拉黑的夜幕熄灭,知了慢慢静止了歌声,大地一片沉静,我们已进入梦乡。

39.夜看电视剧《霍元甲》
吕素欣(赵县)

  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在中央电视台播映的时候,我只有12岁。当时,我就像着了魔。一放学,不用大人催促,赶紧爬在桌子上写完作业。晚饭一吃完,碗一推,撒丫子就跑到斜对门的大伯家候着,单等《霍元甲》开播。
  那时候,村子里的电视机少得可怜。大伯家却有一台14英寸的环宇牌黑白电视机。近水楼前先得月,每天晚上,我必到大伯家看电视。尤其是《霍元甲》开播以后,屋子里挤满了大人孩子,想转个身都难。
  我们几个孩子都脱鞋挤上了床,大人们坐在床边或凳子上。让座的让座,聊天的聊天……屋子里很是热闹。“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霍元甲》一开演,慷慨激昂的主题曲就回荡起来,屋子里立刻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画面,生怕漏下某一个细节。霍元甲抵抗外侮,惩恶扬善;陈真嫉恶如仇,一腔热血;陆大安心地善良,性格开朗……剧中人物形象鲜明,各有特色;武打场面精彩激烈,引人入胜。满屋子的人随着电视情节,或拍腿大笑,或大声叫好,或攥紧拳头……只有在两集的间隙,人们才稍微松驰一下身体,活动一下僵硬的脖子。
  最怕的就是看到高潮处,“啪”地一声停电了,屋里一片漆黑。大人孩子都嚷了起来,有一俩个腿快的爬上了房,四周看看,是停大电还是停小电。停小电一般是跳闸了,几分钟就来电。孩子们趁空儿在院子里打打闹闹练迷踪拳,大人们摸黑在屋子里坐着吸烟,单等着送电。如果是停大电,可就惨了,没有两个小时是送不上电的。女孩们一个个撅着嘴,被母亲强制着带回家。男孩们则一窝蜂地向村外的农场跑。农场距离村子有七八百米,配有发电机,可以发电看电视。不过进农场要先敲门,又要走过一个很大很大的前院,才能到后院。看电视的人太多,只能远远地瞧一些影子,远不如在村子里看得痛快。
  如今,四十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电视早已普及,在家就可以实现看电视自由。各种武打连续剧有很多,不过总是怀念那时候看《霍元甲》的场景。那种激情,那种期待,让我至今难忘。

40.想起儿时看过的电视剧
葛国英(魏县)

  这两天收拾房间,无意间发现了放在角落里的那台老式电视机,它静静地躺在角落里,无声无息。看到这台电视机,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儿时曾经追过的经典电视剧,它们的故事、角色和台词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射雕英雄传》播出的那年,我七、八岁。
  记得是在夏天,正是玉米的灌浆期,村里的男女老少,能干活的都在地里忙着给玉米施肥。天擦黑时,不知是谁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快回家,《射雕英雄传》要开始了。”听到喊声,地里干活的人全都没心思干活了,像是战士听到了号角声,扛起农具,集体朝村子的方向跑去,尤其是小孩子跑得最快。
  那时候,电视机很少,只有村里大队部有一台,放在打谷场上。电视机下蹲着的,站着的,席地而坐的黑压压的全是人头。看完回家的路上,大家意犹未尽,谈论着剧情,怀着一颗焦急等待的心进入梦乡,第二天,天还没黑,心又飞到了电视机旁。
  还有一部是《乌龙山剿匪记》,它是我小时候看过的记忆尤为深刻的电视剧。晚饭后,我早早地搬着小板凳领着弟弟去看,身上被蚊子叮的满是疙瘩,也没有浇灭我看电视的热情。钻山豹、二丫头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过,我最喜欢看的是田大榜,感觉演员演得真好,把一个反面人物演得惟妙惟肖。
  剧中有一个桥段让我过目不忘——田大榜把点心藏在一个很隐秘的山洞,一层一层包裹得很严实,每次演到他一层层打开点心时,我便会垂涎欲滴。我爱吃点心的习惯,就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养成的。
  经典永远是经典,时隔多年,依然难忘,依然记忆犹新。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这些电视剧伴随我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夜晚,好怀念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

41.那时夜生活
张延英(肥乡区)

  金色的秋天在机器的轰鸣中翩然而至!“隆隆”声中一车车金黄的玉米棒子被拉出了地头,随后已被粉碎的秸秆被饲养场的机器收集起来拉走。秋收就这样匆匆结束,不留一点痕迹。像一笔带过的简写字,只有点点属于青青秸秆独有的清新弥漫开来……
  说起秸秆,真是充满了童年美好的回忆啊!小时候,秋收假期,我们和大人一起收获庄稼,直至村间地头、房前屋后都码满了玉米秸秆,秋收也正式宣告结束。村外的秸秆被码成一个个四四方方的草垛,留在冬天铡草喂养牲口。房前屋后则溜着墙根儿一字摆开,可以随时抱到家里让牲口饱餐。而枣园里的秸秆则围着粗壮的枣树、错落有致地摆放两三层,便于通风透气。远远望去,像一座座尖顶的小房子,中间的空隙正好是一个小孩子的容身之地。“无心插柳柳成荫”,大人们或许想不到,这一个个的尖顶的小房子,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秋天的夜晚,月色清凉如水,整个儿大地一片银白,我们就在这月光下玩起了捉迷藏,一个个尖顶小房子便成了最佳的藏身之所,躲在里面屏住呼吸、竖着耳朵,听有没有轻轻的找寻而来的脚步声,蟋蟀在身边毫无顾忌地弹琴,蚊虫在耳边唱着并不动听的歌,想赶跑它。却不敢拍响巴掌,生怕暴露行踪。或近或远处不时传来咯咯大笑的声音,那是小伙伴被找到时既惊又喜的会心一笑……
  冬来了,农闲了,村里的放映队隔三岔五地在村外的空地上组织放映影片。大人们嫌冷从秸秆垛上抽了成捆的秸秆烤火。我们便买一包瓜子,你拉我、我拽你地爬上高高的秸秆垛。坐在高高的垛顶上围坐一团,边磕瓜子边聊天,偶尔抬头看看电影。累了,就枕着胳膊仰面躺下,看深蓝幕布上一颗颗钻石一样的星辰组成的那一个个星座,银河在冬天的夜晚格外清晰,仿佛真的在缓缓流淌。而猎户腰间的那三颗金色宝石也格外耀眼。北斗星的勺柄直指北方,奇怪它怎么知道冬天来了就调转方向……
  回忆起小时候,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那时我们穿梭在这古老而宁静的小村庄,一起追逐嬉戏。一起度过一段又一段泛着青青香气的快乐的时光。我们在绿草地上编织属于我们的故事,也会在星光熠熠的夜空下分享彼此的秘密。月亮还是高高地挂在天上,枣树园里却少了捉迷藏的小小少年。那些温馨的画面成为了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印记!

42.闹洞房
刘士峰(广平县)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不富裕,精神娱乐也相对匮乏。没有电视,一年里也演不了三五场电影,谁家办喜事娶媳妇,晚上闹洞房,成了我们小伙伴们的期盼和乐趣。
  那年,领哥结婚娶媳妇。我匆忙扒拉几口饭,喊上大刚二毛来去领哥家里闹洞房看稀罕。
  领哥的新房里,红蜡烛映照着一对喜庆却羞涩的新人。屋里早已来了很多闹洞房的人,小孩子居多,人声欢腾,喜气盈盈。老金辈分小,又是闹洞房玩媳妇儿的老手,人家都期待老金施展花样,饱饱眼福。老金给新郎新娘倒满酒,说,新人先喝交杯酒,然后两人亲一口。二毛接口道,对,必须亲一口。大家哄然大笑。喝完交杯酒,让新郎新娘亲吻时,两人不好意思,拒绝配合。大刚推新郎的头,二毛推新娘的头,总算碰了一下脸。有人起哄说,没亲上嘴,大家都咯咯地笑。这时,老金说进行下一个节目。只见老金拿一根长线,拴上一颗红枣,老金提溜着枣儿垂在两人的面前,让一对新人一起来咬红枣。新娘忸怩后撤,羞羞不肯,后边二毛推新娘的头往领哥脸前凑,俩人迫不得已去咬时,狗子猛地把枣子提起,俩人咬不到,脸却碰到了一起。有小伙伴大喊,没咬着枣儿,重来,重来。新娘羞红了脸,引得大伙哈哈大笑。
  十二点多了,  几个精彩的节目玩的差不多了,人也去了不少,只剩下我们几个。这时,老金讲了个小笑话,新娘也捂着嘴笑,冷不丁,新娘没憋住,“咕儿”地一声屁响,虽说细细的一声,却把大伙弄懵了。洞房花烛夜,新人竟然没忍住。老金打哈哈说,新媳妇儿放弃,大吉大利!我们几个乐不可支,再看新娘,脸上染红霞。
  那夜闹洞房,个个心欢畅。岁月匆匆,眨眼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时代在进步,社会愈文明。谁家娶了媳妇,再不见花样百出闹洞房的场面了。每每想起小时候闹洞房的事儿,心里依然觉得那时候夜闹洞房我们娱乐生活的最大乐趣,也是一个时代留下的缩影。

点击查看原图

43.看露天电影 偷菜跑入粪坑

刘新奇(深州市)

  1972年夏天的一天晚上,我和小胖、屎蛋、二起等七八个同学,到张家屯去看露天电影<<小兵张嘎>>。

  我村和张家屯村只隔一个排水渠,渠的两边为两村的菜园子。

  我们蹦蹦跳跳地走在土路上,屎蛋和小胖一会跑在前一会跑在后,玩起了捉迷藏。

  我们来到了张家屯村的大街上,看见白色的银幕支挂在街中间。银幕两边坐着看电影的社员。

  嘎子的爱国热情、机敏、滑稽、幽默、可爱、坚强不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至今嘎子的形象总在我脑海中浮现。

  电影结束后,社员陆续回家。屎蛋、二起等伙伴余兴未消。看着放映员整理器材,直到汽油发电机停了,灯光灭了,才离开。

  我们路过菜地,小胖说饿了。屎蛋说可以到菜园子摘瓜。二起说:摘茄子,拔葱就着吃也行。我们弄了菜后,到二起家的后院集合,一起吃。

  屎蛋说:你们趴在河沟里别动。我去侦察地形。说完扮了个鬼脸,学嘎子的样子窜了出去。

  一会儿,他回来了。他指着东北方向说哪里有黄瓜、脆瓜、甜瓜------。又指了指西北方向说哪里有茄子大葱-------。

  屎蛋安排完后,我们开始分头行动。

  我和二起摸着瞎走到了茄子地,刚一抹,茄子把抓了我的手,像针扎一样疼,也不敢出声。二起拔葱拨了把葱叶,地太硬拔不动葱。二起说:快跑,民兵来了。看到菜地的小路上有两个高大的黑影在往这边走,可能是民兵连长大嘴巡逻哩。我俩慌不择路,看见没有种菜的平地就跑。这时惊动了连长,只听说,还真有小偷,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追-----。我俩就跑,二起在前,我在后,他跑到粪池里,还没有顾的说,我也进去了。

  这时,大嘴连长也追上来了,打开手电筒一看,忙说:是你们俩兔崽子。说着伸出手来,把我们拽出来。

  我哭着鼻子说:我掉到粪坑里,没有衣服穿,爹要打我。二起说看电影为了早点回家,俺俩插近道走到粪坑里了。

  我俩弄得满身粪汤。大嘴叔把我们领到池塘里洗澡,把衣服洗好。我们光着屁股回到了二起的后院里。

  屎蛋、小胖等小朋友在此等候,看到我们这个样子都笑得前仰后合。


44.星光下的黑葡萄

甄友军(无极县)

  我出生在冀中平原东部的一个大村庄,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朴实,尤其是到了夏夜,老乡们喜欢三五成群到村口纳凉,散步,唠嗑,伴随着蝉鸣,渡过岁岁年年。

  记得我九岁那年,吃过晚饭,我和小伙伴们拿着小手电筒一起去捕蝉(蝉,冀中方言称:知了猴)那时候乡间小路绿树成荫,几乎村村相通。

  晚风习习,小伙伴们玩了会都回家了,我兴致不减,想着一定要捕够100只蝉再回家!我继续打着手电筒一边走,一边歪着头,沿着小路东拐西绕,忘我地寻找爬在树上的蝉,不知不觉地走了很远……

  当我停下来,欣喜地数了数袋子里的蝉,已有九十九只了,忽然意识到,时间不早了,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周围也看不见人,我有点害怕,无助,正发愁的时候,忽然迎面有个大婶拿着蒲扇,向我走过来,笑呵呵的问我:“嗨!你是谁家孩子啊,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呀?”我有点发窘,不知所措。

  “看着面生哦,孩子你是哪村的?要不你先去我家吧,天晚了,你迷路了,别跑丢了,一会儿你家大人该找你了!”

  “嗯,我、我是大村的!我迷路了……”我有点懵圈,一时想不起村名,只记得老人们说过,附近这几个村庄,数俺们村大。大妈噗嗤一笑:“好好,你是大村的行了吧,八成是甄各庄的,先回婶家,你爸妈会来寻你的!”

  后来,大人们打听着找上门来,千恩万谢之后,把我领回家了,走的时候,我看见那个好心大婶家的门前,有一嘟噜黑葡萄在星光下熠熠生辉。

  流年似水,当年捉知了猴的鼻涕虫们都长成大小伙子了。那年夏天,云大娘跟着我去外村相亲,走到女方门口,我一眼就看见那一嘟噜黑葡萄,我的心狂跳不止,原来女方就是当年收留我的那家人,女孩叫小欣……

  后来,小欣成了我的爱人,街坊四邻看到我们在村边散步,插科打诨:好你个小军,找知了猴,迷了路不要紧,却领个好媳妇回来,哈哈!

  小欣听了用小拳头捶了我一下,歪着头冲我嗔道:“哼,你净遇到美事……星空下,她的眼睛也像黑葡萄一样,闪闪发亮……


45.胡同口的“村晚”

张秀花(故城县)

  胡同口夏夜乘凉。

  最先到胡同口的是吃饭最早的三大娘,她一手摇着蒲扇,一手拿着小板凳,慢腾腾地从门洞里踱出来,身后是她家的老黄狗。她家在最南头,胡同口就是她家门口外。三大娘弯腰放下小板凳,坐下。老黄狗随后趴在她脚边。

  接着出来的是王奶奶,咯吱窝夹着小凉席,一手领着小孙子。小孙子看着那老黄狗,怯怯地站着,不敢再往前走。三大娘对着狗说:“家走吧。”老黄狗就垂着尾巴乖乖回家。

  三大爷也出来了,坐在他家门外的捶布石旁边。胡同里的人陆陆续续地出来。

  有坐在马扎上的,有坐在木头上的,也有坐在捶布石上的,还有坐在旁边的碌碡上的。树墩上也坐了人。那个树墩是胖大娘的专座,谁也不能抢。要是她来晚了,不管树墩上坐的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她都会说:“那边去。”然后一屁股坐上去,不让座都不行。胖大娘,十几岁就嫁到这村,有点反客为主了。

  大人坐着,小孩子们互相追逐,围着大人们跑来跑去,有时候不小心被脚下的凉席绊倒。那孩子的爹或者娘就会说:“跑跑跑,看闲得你!怪累的不知歇一会儿,赶明耪二亩地去,看你再跑。”那孩子挨了熊,就老实一会儿或者到远处去,接着跑,跑累了,就偎依在大人身旁听大人讲古。

  讲古最多的是三大爷,他年轻时候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讲姜子牙,讲刘伯温...书上有的讲,书上没有的也讲。也讲乡间的传闻逸事,什么眼睛亮得像两盏灯的火狐狸,什么一闪一闪坟地间的鬼火,还有半夜走路被“魔”住,天明一看围着坟头转圈转了一宿的奇遇。听着即新鲜刺激又让人心里敲小鼓。

  有小孩子困了嚷着要回家。本来孩子娘说,自己家走吧。结果有人吓唬说他家墙旮旯里里藏着“仨猫六个眼”哩。那孩子就害怕,真不敢自己回家,非要扯着娘的手,或者推着娘的背晃来晃去要娘陪着回家,那当娘的就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家了——当然心不甘情不愿了,“晚会”还没结束呢。

  时过境迁,岁月更迭,现在的夏夜,多数人在自家屋里吹空调,那时的“村晚”,让人无限怀念。


46.看山杏

孙义林(平泉市)

  山里的孩子,没有烦恼,快乐也很简单,一场春雨,一片秋叶,一根自己做的杨树条短笛,一场冬雪后堆起的四不像雪人,都能让他兴奋的在梦里笑醒。

  我的童年最快乐的事,就是夏天芒种前后和大哥一起看山杏。那会孩子们读书晚,七八岁的我还是一个整天在家玩闹的野孩子。每到这个季节就成了大哥的跟屁虫。

  大哥大我十一岁,刚读完五年级就参加生产队劳动,给家里挣工分了。大哥爱看书,一双大手也特别灵巧,编筐,编篓,一看就会。经过他编出来筐篓周正匀称,有模有样,大哥还会做针线,那个年代女孩们比的是谁的针线活做得好,大哥纳鞋底可是十里八村都出了名的。时不时有女孩借着学纳鞋底偷摸接近大哥。

  对于那些主动找上门“学手艺”的女孩,大哥总是一笑而过,不动心思。我知道大哥喜欢的是邻家女孩三姐,三姐也喜欢大哥,有时候,大哥会让我帮他给三姐送个纸条,我也特别愿意的去完成这项任务。因为不仅能当场得到大哥给的蝈蝈笼,小灯笼之类的有奖励,和三姐给的糖块,最关键的是将来我就有了美丽动人的嫂子了。

  看山杏一般一组三个人,一看就是一天一夜。三个人或聚或散,或东或西,或山尖或沟底。有时故弄玄虚,有时悄声隐蔽。但是有个原则,只赶不追。队长说三更半夜来偷摸摘杏子的日子都不好过,撵走了就算了。我跟在大哥屁股后边,他到哪,我到哪。山风吹过,身上的每个毛孔都透着丝丝凉意,小鸟呢喃,各种虫子拿着自己喜欢的乐器尽情演绎自己的曲子,偶尔有萤火虫一闪一闪从眼前飞过,我便让大哥和我一起去追。大哥喜欢讲故事,我还是最喜欢听他讲《牛良织女》的故事,夜空下我遥望星空,在银河两边寻找那颗星星是牛郎星,那颗星星是织女星,我眼前有时竟出现一个画面,感觉大哥就是牛郎,三姐就是织女,不然三姐长得咋跟画上扒下来似的?

  可惜的是,大哥和三姐最终没能走到一起,三姐嫁给了煤矿工人,出嫁那天哭的稀里哗啦,我不知道她到底是对家的不舍,还是对大哥的不舍,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大哥更是郁闷了很长时间,一支短笛成了他的陪伴,夜深人静的时候,哀怨悠扬的笛声从他看山杏的地方缓缓飘来,那笛声让我听的心烦意乱,眼泪总想往外跑。

  第二年,哥哥娶了大嫂,后来有了大侄,又有了二侄,再后来大侄有了儿子,二侄也有了儿子,大哥渐渐的变老了,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没人看杏子了,漫山遍野的呲牙咧嘴,熟透了的山杏竟成了负担,没有几个人,愿意再受累去采摘山杏了。不知当年的三姐过得好吗?也不知三姐还记得我当年替大哥送的纸条吗


47.听奶奶讲故事

王艳萍(魏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物资相对匮乏的时期。那个时代,电力的供应并不像现在这样普遍和稳定,许多家庭在夜晚仍然依赖煤油灯来照明。在这样的环境下,冬天的夜晚总是显得格外漫长。

  每当夜幕降临,奶奶就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拿起她的针线活,一针一线地缝制着。而我,则会钻进被窝,依偎在她身边,聚精会神地看着慈祥的奶奶。

  “奶奶,给我讲个故事吧。”我用稚嫩的声音请求道。

  奶奶这时停下手中的针线,微笑着看着我,然后便开始讲述那些充满智慧和想象的故事。她的声音温柔而富有韵律,仿佛是一首古老的歌谣,将我带入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

  她会讲《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机智勇敢,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谋略过人,还会讲《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义薄云天。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听得如痴如醉,仿佛那些英雄人物就在眼前,他们的冒险和传奇经历让我充满了向往。

  记得有一次,当奶奶绘声绘色地讲到白骨精变换成人形欺骗唐僧,不料却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用金箍棒一下子将白骨精打死的细节时,吓得我“哧溜”一下子钻进被窝,用被子蒙住了头,再也不肯探出头来。看到我被吓成那样,奶奶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之后,奶奶依然不紧不慢地做起她的针线活。

  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奶奶讲的故事就是我的整个宇宙。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教育,它们教会了我勇敢、善良、智慧和坚持,这些故事中的精神和品质,至今仍然影响着我的生活。

  如今,当我回想起那些在煤油灯下听故事的夜晚,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感激。那些故事陪伴我度过了童年的时光,成为了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感谢那个时代,感谢奶奶,在那些物质并不富裕的日子里,在那些漫长的夜晚,用她的故事点亮了我的心灵。那些在煤油灯下听故事的日子,成为了我永远珍藏的美好回忆。

 分享到
  支持(1)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admin 当前离线

3742

主题

360

广播

36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66 分
登录次数:8682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7/1
admin 发表于:2024/6/20 6:56: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沙发 

点击查看原图

闹洞房
□刘士峰(广平县)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物质生活不富裕,精神娱乐也相对匮乏。没有电视,一年也就演三五场电影,谁家办喜事娶媳妇,晚上闹洞房成了我们小伙伴们的期盼和乐趣。
  那年,领哥结婚娶媳妇。傍晚,我匆忙扒拉几口饭,喊上大刚、二毛去领哥家里闹洞房看稀罕。
  领哥的新房里,红蜡烛映照着一对喜庆却羞涩的新人。屋里早已来了很多闹洞房的人,小孩子居多,人声欢腾,喜气盈盈。
  老金辈分小,又是闹洞房的老手,大家都期待老金施展花样,饱饱眼福。老金给新郎新娘倒满酒,说:“新人先喝交杯酒,然后俩人亲一口。”二毛接过话茬道:“对,必须亲一口。”大家哄堂大笑。
  喝完交杯酒,让新郎新娘亲吻时,俩人不好意思,拒绝配合。大刚推新郎的头,二毛推新娘的头,总算碰了一下脸。有人起哄:“没亲上嘴!”大家都咯咯地笑。
  这时,老金说进行下一个节目。只见他拿一根长线,拴上一颗红枣,提溜着枣儿垂在俩新人面前,让他们一起咬红枣。新娘忸怩后撤,羞羞不肯,后边二毛推新娘的头往领哥脸前凑,俩人迫不得已去咬时,狗子猛地把枣提起,俩人没咬到枣,脸却碰到了一起。有人大喊:“没咬着枣儿,重来,重来。”新娘羞红脸,引得大伙哈哈大笑。
  夜里12点多了,几个精彩的节目玩得差不多了,人也去了不少,只剩下我们几个。这时,老金讲了个小笑话,新娘捂着嘴笑。冷不丁,新娘没憋住,“咕儿”的一声屁响,虽说是细细的一声,却把大伙弄懵了。洞房花烛夜,新人竟然没忍住!老金打哈哈说:“新媳妇儿放屁——大吉大利!”我们几个乐不可支,再看新娘,脸上染红霞。
  那夜闹洞房,个个心欢畅。岁月匆匆,眨眼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时代在进步,社会愈文明。谁家娶了媳妇,再不见花样百出闹洞房的场面了。每每想起小时候闹洞房的事儿,心里依然觉得那时候夜闹洞房是我们娱乐生活中的最大乐趣,也是一个时代留下的缩影。

暖烘烘的牲口棚
□黄宇辉(迁安市)
  在我小的时候,耕田种地的驴马牛骡归生产队所有,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供牲畜吃喝拉撒睡的牲口棚。一到深冬季节,许多村民为节约家里的柴火,晚上就来生产队牲口棚的大炕上蹭热。因为生产队有集体这个强大的后盾,麦草、玉米秸、棉花秆、牛粪应有尽有,脚勤手快的饲养员就把牲口棚的火炕烧得杠杠热,引得不少村民前来。
  男人们白天收工后,晚上撂下饭碗,就簇拥在牲口棚的热土炕上蹭热,直到实在困得不行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自己家。牲口棚的炕大约有4米长、3米宽,用土坯盘成,炕上铺一张席。由于火炕长期灼热,炕席中央经常被烤得焦煳一片,黑乎乎的,炕坯裸露在外面。饲养员怕人们弄脏他的被褥,就把铺盖卷起,搁置在炕角,等半夜人们走完了才拉开。往往为占据一个好地方,有的人顾不上吃晚饭,就急急忙忙地来到牲口棚,像插萝卜似的挤在热乎乎的大炕上,而那些来晚的人只能坐在炕沿上。人们在牲口反刍着草料的节奏声中,一边吸着自制的旱烟卷,一边闻着炕内燃烧着的秸秆和牛粪味儿,烟熏火燎,天南地北地聊着天,和粪圈里骡马的嘶叫声交织在一起。女人们看自己的男人在牲口棚,就让孩子去叫,结果连孩子也赖在那里不回来。女人一脸怨气来到牲口棚,对着黑压压的人群厉声道:“干脆你和牲口过算了!”喊声引起一阵哄笑,男人才不情愿地下了热炕。这样的情景几乎天天上演。
  牲口棚的热炕也是我们小孩玩耍的乐园。每到寒假,小孩子跟着大人们挤在热炕上凑热闹,调皮的孩子在炕上翻着跟头,有时不免手脚碰着大人们噙在嘴里的烟锅袋,弄的火星四溅,这时大人们就驱赶我们下炕。
  往事如烟,如今生产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牲口棚也没了,但牲口棚那热闹的场景,至今还存留在我的记忆里,温暖着我的心。

爬瓜的?搞对象的?
□尚庆朝(衡水市)
  舅舅家的表哥袁大揪今年已过耳顺之年。他们在滹沱河岸边居住,沙土地上适合种植西瓜、花生、红薯等农作物。相同的品种,在这里种出来的果实口感好、卖相好,这里是名扬数十里的瓜果种植基地。
  那一年的谷雨节气,一家人把积攒了一年的羊粪上到西瓜地里。当西瓜长成馒头大小时,开始浇第一遍水,此后每7天浇一次。一个月的时间,西瓜长势喜人,可以采摘了。表哥从地里挑了一个最大的西瓜,过秤后居然有45斤,是义门村名副其实的“瓜王”。在大家欣赏“瓜王”时,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也过来凑热闹。临走时,小伙子还告诉表哥,晚上没准过来爬瓜。
  傍晚,表哥正在家中吃饭,手机响了,是一位邻居打来的,说抓到一个爬瓜的。表哥骑着自行车几分钟就到了瓜地。远远看去,小伙子胖乎乎的,中等身材,旁边一个小姑娘又矮又瘦,留着长发。表哥定睛一看,却有些哭笑不得:“这不是白天来地里玩的那个小伙子吗?”
  邻居告诉表哥:“我在距这里不远的另一块地看瓜时,看到一辆小汽车开到瓜地旁,熄火后走下来两个人,朝瓜地走了进去。我领着几个人从他们的后面包抄过来,看到两个人正在地里摸大西瓜。”此时“人赃俱获”,西瓜已经装满了一个编织袋。
  表哥生气地说:“我们种瓜要经过耕地、压膜、屯秧、压蔓、施肥、浇水等繁琐工序,最后上市出售。辛辛苦苦一亩地才收入1000元钱,你们竟然开着汽车来爬瓜,太不像话了!”
  两个年轻人没有生气,微笑着说:“我们就是爬瓜,过过瘾,也没有恶意。白天不是跟你打过招呼了?你们看这样行不行,装满两个编织袋西瓜给你200元现金行不行?”200元现金的确不少,表哥看这两个年轻人像谈对象的,不好意思再说别的。随口问了一句:“你们是哪里的?”“我们离这里不远,三乡五里的。我们俩搞对象呢,夏天晚上没事干,想到瓜地里玩一玩爬瓜的游戏。”小伙子回答。
  在双方达成一致后,两个年轻人把西瓜抬到车上挥手告别。表哥善意提醒:“你们白天来,地里的瓜随便吃,免费的。”
  汽车开走后,西瓜地的夜晚宁静而愉悦。

抓河蟹
□于春林(辽宁省葫芦岛市)
  夏夜的乡村,天空像蓝宝石一样令人神往。深蓝的天幕下缀满了眨着眼睛的星星。赶上雨后,天气晴朗,蛙声不断,正是河蟹活跃时节。晚饭后,在大人的叮嘱下,我们几个小伙伴行动了。每人肩上挎着网兜,提着很时兴的自制嘎斯灯,小心而兴奋地来到村外饮马河边。
  大家整理好装备,借着星光,点起嘎斯灯,霎时,河岸上灯火通明,人影绰绰。每个人都轻轻地拨开茂密的水草,蹑足潜踪地下河,生怕惊扰了河中的螃蟹。
  我屏住呼吸,身子前倾,左手拿着嘎斯灯,右手轻轻地拨弄着河岸边的杂草,寻找有新鲜泥土印儿的洞,那就极有可能是河蟹洞。若是河蟹夜晚出来觅食,最好不过了,只要用灯一照,河蟹就自然而然地趴着不动了。我们只需轻轻地顺势用手一抓,往网兜里一扔,一个又肥又大的河蟹就搞定了。如果蟹在洞里,就要费些事了。手伸进很深的又滑又小的洞口,需要费很大力气。赶上比较狡猾的河蟹,它们听到动静,你一伸手就要挨它铁钳子似的爪子猛烈一钳,钻心疼,“啊”一声喊叫出来,弄不好还要吓着正在全神贯注掏河蟹的同伴,甚至惊起河岸上隐藏的野鸟。
  紧张而惊险的捉河蟹劳动结束后,小伙伴们累坏了,静静地躺在岸边,任夏夜的风从周身拂过,清爽,舒适。一想到回家后母亲把这些河蟹蒸熟,不由得直咽口水。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从乡村走进繁华的城市。闪烁的霓虹灯、丰富的夜生活,都不能让我忘记那时乡村的夜生活。

第一次看春晚
□贾继山(永年区)
  记忆中的那个春节,格外清晰而温暖。那时,我们大部分家庭没电视,邻居家一台黑白电视机,成了我们全村人的欢乐源泉。
  1982年腊月三十晚七点半,我和大哥早早地吃完年夜饭,迫不及待地跑到邻居家。房间里已经挤满了人,大家满脸都是期待的神情。我们在角落里找了个位置坐下,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春晚的开始。
  当黑白电视机的画面亮起,美丽的舞台出现在眼前,嘈杂的屋子瞬间安静下来。我们紧紧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大哥时而被小品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又跟着歌曲轻声哼唱。当《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声响起时,我静静地依偎在大哥身边,感受着那欢乐的氛围,心中满是新奇与兴奋。
  在那台黑白电视机前,时间仿佛过得飞快。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我们沉浸其中,忘记了一切烦恼。虽然画面是黑白的,却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最绚丽的色彩。
  如今,我们有了彩电、手机、电脑,观看春晚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但那份在邻居家黑白电视机前看春晚的纯真与美好,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底,成了一段珍贵而难忘的回忆。它让我明白,快乐其实很简单,它无关乎物质的丰富,只在于那份最纯粹的情感和陪伴。

  支持(1)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