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文学园地 >> 查看帖子

1088

查看

0

回复
主题:2022年12月13日乡音 [收藏主题]  
zhuangjia 当前离线

145

主题

14

广播

1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一年级

用户积分:1719 分
登录次数:332 次
注册时间:2007/5/6
最后登录:2024/3/11
zhuangjia 发表于:2023/4/10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2022年12月13日乡音
点击查看原图

恋上自行车
□赵瑞杰(临西县)
  我对自行车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交通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飞机、高铁遍地开花,汽车、电动车川流不息,随处可见,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而我只要路程不是过远,依然会骑着相对比较落伍的脚蹬自行车,并怡然自得。也常常怀念那辆跟随我20几年,驮着我风雨无阻上下班,同时被我当作运输工具的大金鹿自行车。
  上世纪改革开放前,一个村庄很难有三五辆作为轻便代步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出门办事,走亲访友,即便是几十公里路,大多数也是迈着两条腿去。除非有重大活动,如相亲、见重要人物才借辆自行车,既省力又装点门面。
  1981年我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大家伙起早贪黑、不分寒暑都尽心尽力侍弄着自家的责任田,手中渐渐富裕起来。即将订婚的小伙子,女方总是要三大件:一蹬二看三滴溜转,一蹬是缝纫机,二看是手表,三滴溜转便是自行车。
  1983年我到离家20里外的临西二中上高中,父亲就把他那辆有着光荣历史、老旧的自行车让给我骑。那是一辆怎样的自行车呀?除了铃铛不响,其他哪儿都响。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骑行,二里地外都能听到响声,车胎还时常没气儿。好歹一周才回家一次,凑合着骑了3年。
  由于没能考入大学,回家后到十几里外的村庄当民办教师。可能出于脸面,父亲给我到临清的百货公司又买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也就是前几年的大国防自行车。望着黑漆架子,锃亮镀锌翘把,斜梁上印着金色小鹿图案,加重的二八自行车,就像见到一个孔武有力的汉子,心中的喜悦,像得了宝贝一样溢于言表。心想,今后,这就是我的“伴侣”,我的一双腿,又是一把尺子,丈量我走过的路。的确,在那以后的20几年里,他陪伴着我度过风风雨雨,有平坦的大路,也有泥泞的小道,总是背着我东奔西走,做家访,搞教研,上地里运送化肥,往家里驮运粮草……
  1992年,我考上了县师范,这辆自行车一天要背着我来回跑八九十里路,两年的时间,愣是没有耽误一天。这辆自行车就是我的朋友,就像我的影子,为我出力,替我分担。连朋友家的小孩子见到这辆自行车,也就知道我到他家来做客了。遇到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我会把它扛在肩上,并以此找些心理平衡。闲暇时光会把自行车反复擦拭,打扮得干干净净,浑身锃亮。扎了车胎或者脚踏板等易损件损坏之后,总是亲自动手修补更换。这也使我养成了勤于动手的习惯。记得有一年去邢台归程时,路过平乡县河古庙自行车大市场,碰巧公交司机在那有事,我也下车,在那转悠了一圈,买了一些自行车配件,以备不时之需。
  到了2009年前后,轻便的二六自行车,已是大行其道,在人们的心目中,笨重粗壮的二八自行车已经落伍,而我还是骑着那辆大金鹿自行车。有村民遇到常常会说:“现在谁还骑这笨重的老古董呀,你不会是在拍电影吧?早该换了。”也有人幽默地说:“你还骑自行车,把卖汽车、电动车的都饿死了。”个别人也语含嘲弄:守财奴!他们哪能理解我的心,理解我对这辆自行车的感情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金鹿也到了风烛残年。不得已,我也骑上了轻便的二六自行车,但总觉得没有大金鹿赶路,干挠蹬却不显出路。当电动车遍地,自行车已很少见的3年前,我也换了辆海狮牌变速自行车,蹬起来虽然感觉费力,但车速很快,到单位也就用十二三分钟。遭遇顶风的时候,换一下挡位,也比较省力。但总觉得空落落的,缺少点什么。
  我时常想念那辆大金鹿自行车。也感谢那些为我出过力,作过贡献的自行车。他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祖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再一次想起了我的自行车。


微笑着生活
□李君莉(迁安市)
  我16岁那年,转学去爸爸妈妈de老家——一个乡镇中学,读了一学期的书,让我和姥姥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乡镇中学,条件非常简陋。冬天教室里、宿舍里都生炉子,炉子生得都不热,尽管戴着帽子穿着袜子睡觉,夜里经常被冻醒。早上醒来还脑瓜儿疼,脚也是冰凉的。学校里的伙食有窝窝头、大碴粥、咸萝卜,几乎没有一点儿细粮。那时候最盼周末了,学校放假就可以去姥姥家改善伙食。姥姥有3个儿子,大舅二舅都成家另过了;小舅刚搞对象,还跟姥姥、姥爷在一起生活。周末小舅骑自行车去学校接我。姥姥家在一个小村里,距离学校几十里地。我坐在小舅的自行车后座上,穿过冻僵的田野,来到姥姥家。
  姥姥家有一铺大炕,吃饭的时候就在炕上放一张小饭桌,我们围桌而坐,姥姥姥爷盘腿而坐。姥姥很会做饭。小饭桌的四周飘荡着农家饭的香味,还有姥姥的笑声。姥姥是个爱笑的人,每当她讲话时脸上就浮现出微笑。她把荤菜放到我面前,一再让我多吃。她和小舅吃粗粮,我和姥爷吃细粮。尽管姥姥的脾胃也不好。可是那个年代,我们还没过上小康的日子,细粮很少。高粱米、玉米面是主食。星期一早上,小舅送我去学校时,姥姥还要给我煮几个红皮鸡蛋带上。晚上躺在姥姥家热乎乎的大炕上睡觉时,大月亮透过窗棂照进来洒下一地的清辉。
  放寒假了,父亲母亲来接我回家。姥姥站在门口的柳树下,手搭凉棚目送我们离开。我依依不舍地回头张望,却看到姥姥笑了。那笑容真的很好看。温婉的笑容里蕴含着质朴、善良。
  我再次见到姥姥的时候,她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她耳不聋,眼睛也还可以,但是冠心病比较严重,她生活能自理,但是不能下地干活了。她拉着我的手,打趣地说:“我是废物了。”说这话时,她脸上依然挂着微笑。
  “姥姥,你咋一说话就笑?”我问。
  “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高高兴兴地过活不好吗?”姥姥反问我道。
  “好,好,好。”我忙不迭地答应着,心想:姥姥虽然文化水平不高,懂得却挺多,很有人生智慧。
  晚饭后,大家一起聊天儿。姥姥抿了一口茉莉花茶对我说:“你当年在这里上学时条件可艰苦了,大米饭是好东西,现在生活水平好多了……”大家纷纷聊起乡村振兴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变化。
  谈到粮食,小舅说:“现在粗粮、细粮有的是,随便怎么吃。”看到姥姥、舅舅们生活幸福,我也很欣慰。我仔细打量着姥姥,虽然她很苍老了,但是当年的笑容还在。
  如今,姥姥已经去世了,我仍然怀念她,想念她对我的好,想念她的微笑。姥姥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甚至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她却懂得用微笑面对生活,无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生活,总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这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别样的晚秋
□尹根生(故城县)
  金秋十月,本是庄户人收获的季节,然而,十年前的十月,得知在京打工的儿子发生事故后,我和妻子怀着心乱如麻的忐忑,火急火燎地登上了北去的长途汽车。
  老天,与人作对似地下起了瓢泼大雨。坐在儿子单位接站的轿车里,迷茫的雨雾撩得我几乎崩溃。我仰天泣泪:“何故?天不佑我!”
  在304医院的病房里,我们见到了满身伤痕的儿子,心疼得我泪水模糊了双眼。我哽咽难言,心如刀绞,恍惚间,空气凝固了,天就像要塌了一般。
  单位派来陪护儿子的工友告诉我,出事那天是在临下班前的一瞬,稍不留意,飞转的机器轮子将儿子的工服一角缠了进去。当时车间只有儿子一人,呼天不应,叫地不语。他本能地拼命挣扎,终于挣脱,从死神的手中逃过一劫。后来单位的人说,这样的事故往往都是九死一生,儿子劫后余生,心有余悸之后我不由暗自庆幸:儿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又是一个碧空万里的十月,我的爱孙诞生了。他的妈妈因产后着凉得了急性脑炎,住院治疗了月余,着实把人吓了一跳。大人患病不能哺乳,孙子便由爷爷奶奶以婴儿奶粉哺养。想起5年前喂养孙子的日日夜夜,既有幸福情,也有沮丧感。使我感到幸福的是,终于盼来了孙子,而且还那么惹人喜爱;使人沮丧的是嗷嗷待哺的婴儿不能依偎在母亲的怀中。
  如今又是金灿灿的玉米垛满院落的晚秋,刚刚5周岁的孙子依然与我们老两口朝夕相处,只有到了晚上睡觉时才去爸妈那屋。我视孙子如心肝,孙子拿我当宝贝,祖孙二人嬉戏玩耍,其乐融融。年近花甲的我有此相伴,也算是“天伦之乐”吧。
  十月,令人伤痛的季节;十月,令人回味的往昔;十月,收获喜悦的晚秋。


驻村干部(组诗)
□刘沫行(邯郸市)
进驻义井
扶贫攻坚勇请缨,
春风拂面魏县行。
不忘初心跟党走,
决胜小康见真情。
扶贫一年间
脱贫攻坚整一年,
尝遍世间苦辣咸。
勤学政策多入户,
拼尽全力迎国检。
整治环境黎明起,
核查档案五更眠。
乡亲脱贫村变富,
殚精竭虑心中甜。
驻地一瞥
脱贫攻坚是硬仗,
乡亲勤劳又善良。
若把使命记心间,
驻地处处好风光。
钗头凤·扶贫棘针寨
摘穷帽,奔小康,
棘针寨镇勇担当。
产业兴,实力壮,
走村入户,政策宣讲。
忙、忙、忙。


里八庄,老君堂,
义井情牵南寺庄。
多交流,勤走访,
胡氏拉面,名震八方。
棒、棒、棒!


锄 头
□李运秀(赞皇县)
在墙角旮旯
守着凹凸不平的岁月
穿过日月星辰
仍能回味那片开垦过的土地


它曾经扛在父亲的肩上
陪父亲一起迎日出
一起踏夕阳
日子
在忙碌中逐渐鲜活
生活
在追求里变得富足
当瓜果蔬菜融入三餐
当米香诱惑味蕾
我心里依然惦念那把锄头
充满苦辣酸甜的一生


修 路
□贾汉平(曲周县)
朔风刺骨温骤降,
天寒地冻歇农桑。
大雪虽到人不闲,
罐车轰鸣筑路忙。
宽度质量虽改变,
新路总比老路强。
三农战略惠万户,
康庄大道通天堂。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