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1648

查看

0

回复
主题:古物有灵 [收藏主题]  
学会感恩 当前离线

22

主题

1

广播

0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学前班

用户积分:100022 分
登录次数:120 次
注册时间:2018/9/13
最后登录:2023/11/10
学会感恩 发表于:2022/1/5 5:50: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每一件文物自出世后,命运就掌握在人的手中。倘若遇人不淑,很可能就一生颠沛流离,身首分离,甚或粉身碎骨 。清朝的乾隆皇帝深谙此理,为防不测 ,他做过一个规定 ;“宫中的一切物件,哪怕是一寸草,都不准丢失。”寸草不失如何可能呢?为了让这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他取了36根干草棍,用一个景泰蓝小罐装着,放在养心殿的案几上,叫人每日数一遍,这叫“寸草为标”。乾隆的干草棍,就这样成为皇家珍宝的象征,没有物质价值,却有精神意义,从乾隆到溥仪,其间隔了上百年,里面的草棍一根都不少,乾隆的旨意与威仪似乎从末离开过紫禁城。然而,乾隆的干草棍是一根都不少 ,他心心念念的珍玩却未必。乾隆去世后 ,他的珍玩嘉靖皇帝封存在建福宫一带的殿堂库房里。薄仪16岁那年 ,出于好奇,曾打开一间库房,只见满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打开一个看,里面全是手卷字画和精巧的古玩玉器。着主上留下的珍宝,溥仪想到一个问题;“我究竟有多少财宝 ?”于是他想清点一下,结果建福宫的清点刚开始,火灾就突然降临,清点的和末清点的,一夜之间被烧了个精光。溥仪说,一个金店以50万元的价格买到这片灰烬的处理权,结果,光是熔化的金块金片就拣出了17000多两。余下的灰烬也没扔,装了许多麻袋,分给内务府的人。有一位又从灰烬里提制出金子,施舍给北京雍和宫和柏林寺,庙里就用这些金子制成两座黄金坛城。乾隆的珍宝,是凤凰涅槃了。乾隆拥有上千方印玺,有一方最为特殊,印文为“宜子孙”。凡是他至为珍爰的书画,他都会用“宜子孙”钤印,其中之意不言而喻。但即便是钤上“宜子孙”的珍品,也会被子孙卖了换钱用。最不肖的当然是对乾隆有无限崇敬之心的溥仪。每当他想筹钱时,便要变卖祖上的藏品,哪怕它是王義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原稿,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怜的乾隆,他也不知干草棍上百年来一根末失,恰是因为它一文不值。而他的珍宝,在子孙眼里,却都是真金白银。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又一桩荒唐的事发生了。时任囯府委员经享颐跳出来说,故宫是逆产,应该废除故宫博物院,然后拍卖或移置院内一切物品。如此荒谬的议案,国民政府会议竟然也通过了。若不是博物院的人力争与说服,世上己然无故宫。溥仪出宫时,共清点岀清宫文物117万件。117万件文物并不都是清宫所收藏,而是自宋以来一代一代皇室递嬗相传,它们不是皇室私产,而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国宝。遗憾的是,总有人不这么着看待。1932年,日军进攻热河,窥伺华北,北平政务会议对故宫作了三项决议,其中第一项便是呈请中央拍卖故宫文物,购买飞机500架,以作抗日之用。当然,此议被故宫博物院否决。故宫文物决计南迁。不料此事却引起轩然大波。颇有意思的是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的儿子马彦祥,他在报纸上发表意见说,因古物值钱,弄得举国上下人心惶惶,束手无策。“我们国难一来的时候,不是大家都众口一词地说‘宁为玉碎,勿为瓦全,么?现在为了一点古物,便这样手忙脚乱,还说什么牺牲一切,决心抵抗?要抵抗么?先从具有牺牲古物的决心做起!”古物岂能只是值钱?幸好,马衡等人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轰轰烈烈的国宝南下大迁移拉开了序幕 。文章摘自青史有意!通讯员张志永。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