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文学园地 >> 查看帖子

3117

查看

0

回复
主题:种棉花那些事 [收藏主题] 本贴被认定为精华  
admin 当前离线

3731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6989 分
登录次数:8665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3/28
admin 发表于:2021/2/5 17:26: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点击查看原图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种棉花成为农村老家最主要的经济农作物,也是农民的主要来钱项,所以每年春天种棉花,夏天棉花田间管理,秋天拾棉花,冬天拔棉花柴,就成了人们的主要农活。从春末种棉花开始,到冬初拔棉花柴,人们几乎大半年时间都围着棉花转,即便这样也挺高兴,因为种棉花能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和实实在在的收入,孩子上学、买种子买肥料、置办东西、人情礼往等等,一年到头来大大小小的花销,几乎全都指着秋后卖棉花的钱了。
  种棉花之前,要先进行整地,以打破犁底层,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棉花根系生长。整地要求上虚下实,耙地要求耙耢横到边,竖到沿,中间不能遗留空白,使地面平坦,土壤表层无垄起和明显凹坑,耕层疏松,表层细碎无小土坷垃。另外,要在土壤墒情适宜时犁地,这时土壤松散,耙耢整地容易,同时可使播种时土壤保持适当的含水量,有利于种子发芽和防旱保墒,为棉花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那时,人们在耙耢棉田时,为了增加耙的重量将地压实,经常在耙上面站个人,由于耙地时牛拉着耙来回左右晃动,在耙上站一会儿就头晕眼花,稍不注意就会摔倒,由于耙齿是由一个个铁撅子组成,摔倒上面非常危险,不是磕破头部,就是划伤身子,那时人们耙地,每年都有被耙齿划伤的村民。
  棉田整完后,就要选棉花种子。那时候选种子,不像现在这样有种子公司,有各种各样的品种任由你选。而是头一年看到谁家的棉花长势好产量高,棵壮抗病虫强,就让谁给留棉种,自己拿一般的棉籽交换,一般都是多给人家一些棉籽,或者是自己家的棉花长势良好的选一些留做棉种也可以。总之,要选纯净度好、发芽率高、质量有保证的优质棉花做种子。
  为保证棉种出芽率,种棉花之前,要先把棉种发芽后才能种植,不是直接把棉种埋在地里,那样出芽率很低影响产量。
  棉种发芽是个技术活,温度湿度掌握不好,发不出芽来,就会错失节气耽误种地。我爷爷是地地道道的庄户人家,活到94岁没出过远门,一辈子在农村种地,是远近闻名的种地“好手”。每年我们家种棉花之前,都是爷爷负责给棉种发芽,四邻八舍棉种发芽时,也常常请爷爷去做指导。
  这样棉种出芽后,把发芽好的棉种种到地里,过三四天左右,棉花苗就会慢慢生长出来了,露出地面,嫩黄色的小苗苗,非常可爱。
  棉花苗出土后不久,就到了田间管理阶段。先是定苗,根据一定的距离,把长势良好,叶径粗壮的棉花苗留下,其余的锄掉,然后就是锄地、锄草、施肥、打杈等田间管理外,就是打药治虫了,生长期的棉花主要是蚜虫,还有棉长管蚜、苜蓿蚜、拐枣蚜、菜豆根蚜等。蚜虫危害棉花最大,也是我国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
  棉蚜虫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往往滋生霉菌。棉花受害后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现蕾迟缓,蕾铃减少等。
  那时我正在中学读书,每年放暑假的时候,也正是棉花治虫的关键时期。由于父亲精通木工和瓦工活,三天两头给村民帮忙盖房子打家具等,家里的农活基本上干不了多少,我们家种植的几亩地棉花治虫任务,就落到了我的肩上,等暑假结束,棉花治虫工作也就差不多了。
  所谓给棉花治虫,其实就是不停的给棉花喷农药。那时给棉花喷农药都是用人工,不像现在都是电动或机械化,甚至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我用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是父亲从公社供销社新买的,要先加药剂后再加水,药液的液面不能超过安全水位线。喷药前,先扳动摇杆几次,使桶内气压上升到工作压力。给棉花喷药时,要边工作边用左手扳动摇杆给桶内加压,这样不至于桶内压力过小而停止工作。但是,扳动摇杆次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分用力,以免气室压力过大爆炸,发生危险。
  防治棉蚜虫的农药,主要是用40%氧化乐果乳剂或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剂等农药,稀释80—100倍。给棉花喷药,一般选择在晴天有太阳的时候效果最好,这时棉蚜虫怕光怕热都爬到了棉花叶的背面,用喷雾器由下往上可以直接将药液喷洒在棉花叶背面,将棉蚜虫杀死。而阴雨天,太早或太晚了有露水,会稀释农药的浓度,杀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有一次,在村北棉花地里喷药时,用40%氧化乐果乳剂农药稀释比例没有掌握好,由于浓度过大,上午喷完药的棉花,下午叶子全都枯萎变黄,慢慢脱落,只剩下中间几片叶子,几个月的辛苦白费了,这年损失惨重……
  那时给棉花喷农药,基本没有什么防护措施,连口罩也不戴,每年夏天都有喷农药“中毒”的村民,有的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棉花到了田间管理的后期,还要防治红蜘蛛和棉铃虫,棉铃虫一般躲在棉花桃子里,或藏在花蕾里。这小虫子特别可恶,偷吃农民的“果实”,又很难被发现,需要仔细查找才能逮住,然后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瓶子里,拿回家喂鸡。据说,母鸡吃了这些“活食”,下蛋多个头大。
  农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收获拾棉花的季节,人们看着棉花地里雪白雪白的棉花,就有使不完的劲。拾棉花时,最喜欢晴空万里,棉花在太阳的照射下,开放得又白又大又饱满,朵朵棉花特别讨人喜欢。这时最怕的是阴天下雨,尤其是连阴天,阴天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棉花桃子腐烂,开放的棉花遇水“发霉”变黑,降低成品棉的等级质量,直接影响到棉花的价格。所以每次阴天下雨之前,村里就会出现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拾棉花的“壮观”景象,人们要赶在雨前把地里盛开的棉花全部拾回家,一朵也不能剩下。
  农村拾棉花看似简单好玩,其实也不是“好活”。拾棉花时要把盛棉花的布包系在腰间,弯腰把棉花拾起来后,再放进布包里,从早到晚,这样反反复复弯腰十几个小时,就会累的腰酸背疼,严重的直不起腰来。有些岁数大的老人都是跪着拾棉花,非常辛苦。另外,用手拾棉花时,还要注意棉桃子扎人,盛开的棉桃壳子特别坚硬锋利,稍不注意就会扎伤手指头。
  盛开的棉花拾完了,随着天气渐冷,有些没有开的棉花桃子,再摘下来,拿回家进行晾晒。有的能开出棉花,有的半开口露出棉花,有的始终开不了。开出棉花的把棉花摘干净,半开口的棉桃子,再用手一个个扒开,取出里面的棉花。扒半开口的棉花桃子时,不注意会把手划伤流血。对那些没有晒开口的棉花桃子,晒干后,用石碾子压一下或用木棍抽打,把棉桃子压扁或开口,再把里面的棉花摘出来,一般最后从棉花桃子里摘出来的棉花,由于不是很成熟,都是些质量比较差的棉花,价格便宜,也卖不了几个钱。
  这样,等把所有的棉花都摘拾干净后,也就到了冬天拔棉花柴的时候了。
  那时拔棉花柴,一般都是用棉柴钩子或棉柴起拔器——也叫“老叼”,不像现在都是机械化。棉柴钩子就是用手工拔棉花柴时使用的一种农具,其有相对固定的尺寸与要求,虽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体与棉花柴高度、力的分解等因素。有抓手柺(或称手柄),多为木质,也有铁质。无论是木质、铁质柄(柺)上一般都会包有棉布,目的为“养手”,尽量减少手与柄柺的直接摩擦力度,以避免摩伤手掌。据悉,其它金属钩子大都是工匠锻造而成,但棉柴钩子是铁匠锻打的一种小型农具,用这种农具较好地解决了手工拔棉花柴时“软伤人”的问题。
  那时候的棉花柴长的都比较矮小,一般也就半米多高,不像现在的棉花柴长的又高又大。人们拔棉花柴时,左手抓住棉花柴梢部,右手握好棉柴钩子的手柄,用弯钩套住棉花柴根部,用力使劲往后往上猛拽,就会拔下一棵棉花柴,再用同样的方法拔另一棵,这样反复进行,社员们很快就会拔完一亩地的棉花柴。不过,拔棉花柴是一种很累的农活,一是要有力气,二是必须弯着腰。这样时间长了,很容易造成腰部伤疼。
  而棉柴起拔器——“老叼”,则是利用杠杆原理,中间有一个圆形的钳口,工作时前头着地,用钳口“叼住”棉花柴的根部,后头木把往上使劲抬起,一棵棉花柴就被拔下来了,这种拔棉花柴的方法,虽然没有棉柴钩子快,但是比较节省力气,男女老少都能使用。过去这些干农活用过的棉柴钩子和棉柴起拔器——“老叼”,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了。
  拔完棉花柴,把土地收拾干净,一年的耕作也算结束了,人们盼着棉花卖个好价钱,为来年继续种植打好基础。
  另外,棉花柴还是比较好烧的柴火,柴杆实“火苗硬”烧饭快,村民平时都舍不得用,一般都是留着过年蒸馍馍、下饺子等做年夜饭时才烧棉花柴。
  那时,为了鼓励村民种植棉花,每年底,村里都会对种植棉花单产产量高的村民进行现金奖励,从而调动了村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农村老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种地打药田间管理收获庄稼等全都实现了智能化机械化。但是当年在农村老家种棉花、喷农药、拾棉花、拔棉花柴时的情景,却常常浮现在眼前……
  【作者简介】:宋振东,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见于《齐鲁晚报》《石家庄日报》《西安晚报》《当代散文》《赣西文学》《青州文学》等报刊,有作品获征文奖或被评为优质稿件。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