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灌水杂志 >> 查看帖子

5258

查看

7

回复
主题:200多人涉冒名顶替,每一起都要彻查到底 [收藏主题] 本贴被认定为精华 转到:  
admin 当前离线

3735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09 分
登录次数:8669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4/19
admin 发表于:2020/6/23 9:22: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特约评论员 于平(江苏)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2018年—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其中有242人被发现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取得学历,公示期后学历作注销处理。多所高校透露,清查结果已通知涉事学生,未收到异议反馈;学校不掌握被冒名顶替者的联系方式,没有与其取得联系。山东省教育厅最新回应称,第一时间组织对群众反映和媒体披露的线索进行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调查,相关结果将根据调查进展及时公布。针对清查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撤销了下相关人员的学历(学位)。
点击查看原图
  这段时间,高考舞弊事件可谓让人目不暇接,先是艺人仝卓高考时应届生身份篡改,随后,山东冠县、聊城两地的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又被曝光。这些践踏高考公平的个案,无不让公众震惊。然而,现在看来,这几个个案,似乎只是冰山一角,仅仅一个山东省,2018年—2019年被查处的冒名顶替入学个案,就达242人,高考舞弊之猖獗,作案者之大胆,恐怕远超公众的想象。

  242,这不是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含辛茹苦的学子,一个个被改变命运的人生,不仅如此,这对背后的242个家庭,也不可承受的重击。山东冠县冒名上大学事件曝光后,受害人陈春秀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让人揪心的一句话,“妮,只要你考上,我砸锅卖铁给你上。你这一生,我不能给你耽误了,就是让你上学才有出路,改变你的命运……”可见,242个家庭中,有多少寒门父亲都曾怀着殷殷希望,然而这样的希望,却因为高考舞弊而破灭。
  为了还受害者一个公道,守护高考公平的底线,242个涉冒名顶替个案,每一个都理当严厉追责。然而,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事实却不容乐观。
  多所高校透露,清查结果已通知涉事学生,未收到异议反馈;学校不掌握被冒名顶替者的联系方式,没有与其取得联系。这就是说,许多被冒名顶替者居然至今还蒙在鼓里,而那些冒名顶替者虽被撤销了学历(学位),但他们及他们“背后的人”未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就使得此次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的效果大打折扣。
  好在媒体报道之后,山东省教育厅作出将承诺调查的回应。毫无疑问,242起个案,每个案背后的舞弊链条,都必须彻查到底。查清舞弊的来龙去脉,查清有没有公职人员参与。对于舞弊背后的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应以“零容忍”的姿态,依法严厉追责。而要确保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固然需要山东省教育厅积极介入,去跟踪和督促,另一方面,242起冒名上大学案,理当一一曝光,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用舆论的力量,倒逼个案查处不打折扣。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事情不能一查了之。242个考生的人生因冒名顶替而改变,这一切已无法挽回,但并不代表无法补偿,却最大限度减少他们所遭受的伤害,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
  还有约半个月即将高考,200多起冒名顶替案能否彻查到底,能否公正处理并妥善做好善后,关乎广大莘莘学子对于高考公平的信心。期待这200多个案,每一个都能拿出仝卓篡改身份案那样的处理结果,都能还每一个受害者以公正,都能以动真格的姿态,捍卫高考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底线。
  (来源:长城网)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admin 当前离线

3735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09 分
登录次数:8669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4/19
admin 发表于:2020/6/23 9:35: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沙发 
标题:被冒名顶替上学者有权重返校园

点击查看原图



  山东农家女陈春秀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曝光以来,人们对她十六年错失大学青春的遭遇充满同情。陈春秀本人已提出“重新入学”,但被山东理工大学以“无此先例”拒绝。陈春秀的不幸并非个例。据报道,2018年以来,山东省教育厅系统清查发现200多人的高校学历需要被撤销,这意味着有200多人被“盗窃”了进入大学的机会,他们中到底有多少人对学籍存在诉求,值得关注。

  尽管已然大龄的受害人在“沉冤昭雪”后是否应该踏进校园圆大学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审慎考虑,但高校为被顶替的学生提供进入校园的途径,不仅有法律上的应然性,管理上也有可操作的实然性。

  高校和学生的关系,具有民事履约和行政管理的混杂性,高校录取学生,是回应了特定学生发出的报考要约,承诺为他们提供特定年限和内容的教育服务。出现冒名顶替上学之事,意味着“债务人”向错误的“债权人”履行了义务,真正的“债权人”未曾享受到指名给他的教育合同项下的权利,当然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承诺,重新向其提供就学的机会。

  具体而言,高校在冒名顶替案例中有三种角色可能性。一种是与冒名者所在地的招生部门勾结实施了顶替行为,即其作为债务人恶意不向已经被确认资格的合法债权人履行义务。另一种情况是高校充分善意,并已经尽到了审核来报到的学生是否为应录取学生“真身”的义务。第三种情况是介于二者之间,概率也更大,即高校由于疏忽大意,未令自己“接受入学”的承诺有效到达合法的接收人,也未妥善审查发现前来报到的学生并非合法的权利人。

  在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下,高校有明显的实际履行合同的法律义务。在第二种情况下,虽然高校作为债务人的抗辩理由会更强些,但一方面,与被冒名者相比,高校的防冒名能力更强,法律应该把风险防范责任更多地设置在高校身上,不应轻易认定其已经尽心。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合同,冒名者无法向被冒名者赔偿“读大学的机会”,因此,很有必要让高校作为特殊服务的提供者,重新向被冒名者提供服务。

  可能有人认为,让陈春秀等被冒名者重新上大学“不现实”,这种“不现实”其实更多地在于受害者本人能否克服年龄、身心、家庭等各方面的困难,重新进入大学生集体生活状态,而不在于高校接纳他们的硬件困难。

  如果高校在每年的招生计划之外,特事特办重置数目不算大的被冒名学生的学籍,主要也就是多准备几个宿舍床位的事,增加一个学生的边际成本相当低。此外,高校还可以依法要求冒名者赔偿自己重新安置被冒名者入学所造成的损失。

  现在,高校中不乏三四十岁的研究生,出现几个比一般本科生年长十几岁的大龄学生,不会显得有多么突兀。而且,重返校园的被冒名者代表着对学习机会的极度珍惜,她们的身影也是校园正能量的一种体现。如果年轻学子们确实注目于那些大龄同学,那他们更应感到一种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

  至于十几年前录取时的专业已经被撤改之类的技术细节,解决起来就更不是问题了——按照当前的大类招生目录为受害人选择相近专业即可。

  总之,被顶替者是否应当选择重新走入校园,值得他们自行权衡,但他们重新进入校园的权利应予尊重。有关部门应尽早确认之。(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缪因知)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admin 当前离线

3735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09 分
登录次数:8669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4/19
admin 发表于:2020/6/23 9:54: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藤椅 
为什么山东会出现这么多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案件?

来源:网易壹号股权

点击查看原图



  为什么山东会出现这么多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案件?这个话题挺沉重的,近两年,山东省内高校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身份入学。242人,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对曾经大学充满向往的学子,向往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一个人希望通过学习改变人生的努力。

  笔者大学是在山东上的,而且最近这次涉及的高校也有我的母校,名字就不说了,所以这个问题是挺沉重的,为什么山东会有这么多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案件?这个可能有点先入为主了,因为这个应该是全国性的事件,不仅仅是山东有,只是山东从2018年开始进行大力的排查,把这个不光彩的一面暴露在公众面前,这个做法是值得鼓励的,对被顶替的人也是一种交代吧。

  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有1亿,是第二个人口突破1亿的省份,第一个是广东;山东同时又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省份,曾经是齐鲁故国,是诞生圣人孔子的地方,有管仲这样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有蒲松龄这样的文学天才,当代也有了莫言这样的文学大家,获得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学奖。

  所以,山东是一个有文化基因和传承的地方,是盛产读书人的地方,但是到了现在,山东虽然是经济大省,但是私营经济却并不发达,比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私营经济多有不及。这个就导致人才能够去的地方不多,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国企自然是最受欢迎的。要去这些地方必须得读书,成绩要过得去啊!考试你要能过啊!而大学是一道门槛,没有大学的学历,这些地方就不太好去的,即便有关系也是很难的。

  笔者当时是金融专业,我的山东同学基本都是去体制内,剩下的也是去银行或者信用社等等单位,山东同学要考体制内特别难,因为竞争很激烈,当时我们快毕业的时候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一看各地的竞争程度,看到山东同学的数据不得不感慨,竞争真的太激烈了,还好我是外省的,否则一定竞争不过山东的同学。

  这个和冒名顶替上大学有什么关系呢?笔者再说一个事情各位读者可能就明白了,笔者当时毕业的时候去了浙江杭州工作,当时有一个室友,他还没有毕业,现在在一家奶茶店打工,他说起他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奶茶店,然后连锁,我当时很诧异,你好好的书不念,现在去一家 奶茶店打工,就是为了将来开一家奶茶店做准备,对我这样一个经受过山东教育的人是不能理解的。

  其实这是两种思维诧异,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他们当然也要努力读书,但是即便是成绩不好,他们也可以有其他的选择, 浙江民营经济很发达,既能够赚钱,而且社会地位并不低,社会的价值观并不会认为你去一家民营公司,或者是做小生意就认为你没出息。这是浙江的思维方式。

  但是到了山东不同,他们要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就要上大学,因为大学学历是一个敲门砖,这个可能就导致大学对他们而言就非常的不一样,无论是对贫穷的人群还是有点权势的人群都是如此的,大学对贫穷的人群来说就更不用讲了,这是改变人生的机会,对那些有权势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因为有了大学学历才好安排未来的事情。

  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利用自己家族的关系、权力,偷取了另一个年轻人上大学的机会,这都是不可原谅的,是极为卑劣的行径,这是窃取了别人的人生、梦想和未来。这一件事情最后产生的也许就是两种人生,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admin 当前离线

3735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09 分
登录次数:8669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4/19
admin 发表于:2020/6/23 9:58: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板凳 
修改高考身份、冒名顶替上学、造假保研,看父母教育孩子的三宗罪

原创:李子读经典

点击查看原图



  最近教育领域不断有问题曝出,先是仝卓在直播中坦露高考修改应届生身份,接着是陈春秀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又有西南交大陈玉钰造假保研事件……

  一波不平,一波又起。我们的教育是病入膏肓了吗?是突然发病?还是一直就有病,现在才显露出来呢?

  毋庸讳言!我们的教育一直就存在各种不公平的事情。这些不公平之所以长久存在,一方面是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另一方面是对违法乱纪者惩处不够。不过,今天我想从父母的角度来谈谈教育公平的问题,数一数那些搞教育“军备竞赛”的父母们的几宗罪:

  第一宗罪:弄虚作假

  按照常识,每个家长都会教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但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关系到孩子未来发展时,家长们却又换了一副嘴脸,变成了嘴上一套、行动一套。

  仝卓的继父和母亲,利用手中掌握的公权力,先是将仝卓的往届生身份改为应届生身份,然后又通过非正规渠道让他入党,最终顺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

  山东一名陈姓考生,利用家中关系,使出通天本领,“截胡”了陈春秀的高考录取通知书,然后冒名顶替陈春秀进入山东理工大学读书。毕业后,利用舅舅关系进入当地审计局工作。

  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2016级学生陈玉钰在其父亲陈帆的运作下,修改成绩,挂名国家级科研成果,被报送中科大。

  上述三起事件,无一例外不是家长们利用手中权力弄虚作假的后果。通过弄虚作假,让孩子获得本不应属于自己的资源,在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从而进入人生的快车道。当然,弄虚作假没有好结果,三人或被取消学籍,或被取消保研资格,或被单位解约。

  第二宗罪:急功近利

  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由健康的人。而越来越多的家长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变得急功近利,事必躬亲。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进入了比拼的环节。比如,幼儿园有时会有一些做手工、画画的任务。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失了面子,不惜上网淘宝,或者自己亲力亲为,替孩子包办。

  除此之外,到中学的各科竞赛,到大学的科研任务,父母们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给孩子镀金、提升简历的“厚度”。有的孩子年纪轻轻,已经办过画展、在核心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过文章,并拿过各种竞赛大奖。

  但仔细追究起来,这些光亮的成绩背后,可能有许多水分和不为人知的隐秘。比如,有记者调查发现,某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组以上的项目水平都已经达到硕士乃至博士的水平,一等奖更是使用了国家大科学装置,不能不令人惊讶。

  父母急功近利,一手包办,这会让孩子从小就种下了不劳而获的意识,做事情变得急功近利。长远来看,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第三宗罪:自以为是

  我们不否认,父母因为人生阅历的丰富,比孩子对社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大多数时候,父母给孩子设置人生路径、提供发展建议都没有问题。但做这些事情的前提是不违法、不违纪、不违反公序良俗。

  如果父母觉得自己多吃了几年饭,就觉得自己见解一定高;如果父母觉得自己手中有些权力,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父母觉得自己是家长,就可以掌握孩子的命运大权。那么可以肯定的说,父母就大错特错了。

  父母真正爱孩子,要为孩子长远计划,而不是自以为是地爱孩子。仝卓未来演艺生涯堪忧、陈姓冒名顶替者以后将永背骂名、而作假的陈玉钰今后的人生又将如何自处?

  另外,在追求自由的今天,人们的发展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父母希望用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来限定孩子的人生路径,本身就是荒谬的。

  最后,一个耳濡目染弄虚作假的孩子不会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从小不劳而获的孩子不会是一个勤劳的人,一个被路径限制了人生可能性的孩子不会是一个自由的人。

  俗话说:欲速不达!父母们爱子之心拳拳,希冀通过“八仙过海”的神通让孩子能进入人生发展的快轨,本无可厚非。但殊不知,不遵从法规约束、不遵从教育规律的爱孩子,到头来只能是误了孩子,给孩子带来更长远的痛苦。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admin 当前离线

3735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09 分
登录次数:8669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4/19
admin 发表于:2020/6/23 10:11: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报纸 
一所学校冒名顶替者超百人,如何才能让高考不失公平本意

作者:镇江谭浩俊

点击查看原图



  据南方都市报6月19日报道,在2018年至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其中有242人被发现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取得学历,冒名顶替者获得学历时间为2002年至2009年。

  在242名涉嫌冒名顶替入学者中,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最多,共有135人,占全部冒名顶替人数的一半以上,济南大学也有36人,达到全部冒名顶替人数的15%。虽然冒名顶替者获得学历的时间都是发生在2002年至2009年,但是,并不能因为是“过去时”,就可以烟消云散。其留下的教训和产生的影响,却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

  众所周知,高考被认为是最为公平的一种教育形式,也被认为是最为公平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方式。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已有大批青年通过高考进入了高校进行深造,成为各方面的人才,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强大基础。没有高考的恢复,中国就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也不可能成为世界舞台中央的一员。

  高考的公平,源于给所有人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给所有人公平竞争的机会,给所有人成为国家建设人才的通道。很多人因为高考而改变了命运,也有很多人因为高考获得了施展才能的机会。虽然高考也带来了应试教育等方面的弊端,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比高考更科学、更公平、更合理的方式,也没有一种方案能够替代高考。

  然而,也必须看到,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高考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前些年广泛采用的“加分”办法,就隐藏了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甚至依法腐败、违法现象。因此,“加分”手段也逐步在高考中被取消,以便于给广大考生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

  而山东省在高等学历数据教育中发现的冒名顶替现象,则是高考过程中出现的又一重要问题。虽然这一问题不是高考本身带来的,而是人的行为产生的。但是,却不能不让人对高考过程中的行为和做法带来质疑和关注。因为,冒名顶替行为带来的不只是教育的公平问题,还有教育的管理、教育的质量和法律制度的规范问题。

  冒名顶替会破坏教育公平,是显而易见的。就像最近受到广泛关注的山东聊城冠县陈春秀被冒名顶替事件,就因为冒名顶替者的行为,使这位农家女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也降低了人生高度。如果不是被冒名顶替,这位农家女可能会获得更大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机会。由此,也使高考的公平性没有能够在这位农家女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而冒名顶替者能够大行其道,与相关学校在管理上存在较大漏洞,在管理上没有精益求精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只要工作细致,冒名顶替者是无法通过层层关口的,是会被及时发现的,也是不会让真正的学子失去到大学深造的机会的。恰恰是相关大学管理上的薄弱,给冒名顶替者机会和空间。尤其像山东广播电视大学,7年时间有135人是冒名顶替者,决不是一般的漏洞,而极有可能是一个违法乱纪的利益链条。

  对于冒名顶替者来说,如果成绩好,有真才实学,就不需要冒名顶替。即便由于种种原因,当年没有考好,也可以通过补习一年继续参加高考。所以要冒名顶替,大多是成绩极差,再怎么补习也不可能进入大学者。就像冒名顶替陈春秀者一样,与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差240多分,这样的人也通过冒名顶替进入大学,大学的教学质量还有保证吗?教育的公平在哪里呢?因此,冒名顶替对大学教学质量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为什么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的冒名顶替者最多,也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不高的表现,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的文凭好混的体现。否则,冒名顶替者会在教学过程中被发现和淘汰。

  而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也必然会与贪污腐败和违法乱纪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是一条这方面的利益链。因为,从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报到再到学籍管理以及文凭发放等,都需要一道一道地过。如果没有贪污腐败和违法乱纪行为,是通不过的。所以,山东这些大学出现的冒名顶替问题,如果仅仅对学生采取撤销毕业证书、取消学历等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冒名顶替者一个人也是担不动这样的责任的,而必须对链条上的所有人都给予严厉的法律处罚,追究其法律责任。

  高考是年轻人仰望天空的平台,也是年轻人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年轻人报效祖国的阶梯。如果对高考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尤其是冒名顶替这样的问题,不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能彻底杜绝,对年轻人的求学是会带来伤害的,也是会对社会公平产生冲击的。杜绝冒名顶替等方面的问题,是促进教育公平的责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admin 当前离线

3735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09 分
登录次数:8669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4/19
admin 发表于:2020/6/23 10:13: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地板 
反思“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高考的公平不能被玷污!

点击查看原图



  近期,山东“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的女子陈某某,高考分数比当年文科类专科分数线低243分,被顶替者高考分数超出理科类专科分数线27分,考上了山东理工大学,但录取通知书却被陈某某获取。消息一出,舆论为之哗然。

  经过高考的人,都明白高考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尽管,在当今社会,个人成功的道路千条万条,高考也不再是一个人成功进阶的唯一通道。但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仍然是个体通往成功最公平便捷的通道。

  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每到高考这个特殊的时节,与高考有关的话题总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轰鸣的工地会为高考停工,飞驰的汽车会为高考静音,这一切不仅仅是社会公众的自觉,更是对奋斗和公平的尊重。

  高考,寄托着中国人对公平正义的渴求,寄托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承载着无数家庭的美好希望。因此,高考的公平,历来都是牵动人心的特殊话题。这是一个不能被玷污的特殊领域。这种期待,是超越个体、辐射整个社会的。

  也正因为如此,当有关高考不公平的事件发生时,往往比其他问题更容易激发社会大众的集体痛恨。

  央视报道:顶替者学历已被取消

  然而,就是在高考这个特殊领域,而且是在高考录取结果上,有人竟敢有非分之想,假冒他人身份、冒名顶替上大学,这样的消息,简直骇人听闻。

  冒名顶替,是一种侵权行为,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侵权。通过不法手段,对他人人生实施的“盗窃”,行为是极端恶劣的。如果这种侵权行为发生后,在第一时间能得以纠正并及时弥补,对个体的危害尚且可以补救。

  如果时过境迁,当一个人年华逝去,因为没有学历而在个人职业发展路径中吃尽苦头后,在某个特殊时刻,得知有人盗窃了自己的人生、自己本可以有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时,会给受害人带来怎样的痛苦?

  所以,冒名顶替,后果极其严重,影响极其恶劣,代价极为沉重,法律对这种行为,应给予严肃惩戒。

  行为人因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的证件、资格应该被依法注销、剥夺。在舞弊过程中涉嫌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民事赔偿方面,我们应充分考虑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严重精神损害,并科学评估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给予受害人以全面、充分的赔偿,以充分填补侵权行为给受害人带来的严重损害后果。

  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经获得通过,并将于明年1月1日予以实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出现这样的极端案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反思。这样的行为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事件也绝不能再出现。

  我们要充分考虑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独立成编所体现出的给人格权以更高层次法律保护的立法精神。通过正确适用法律、科学厘定赔偿,给被冒名顶替者以有力的法律支撑。

  让一度缺位的公平,不再继续缺席。

  (来源:人民法院报)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admin 当前离线

3735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09 分
登录次数:8669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4/19
admin 发表于:2020/6/23 10:16: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7楼 
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被偷掉的大学梦谁来还!

原创:旁观的心情看客

点击查看原图



  16年前,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的陈春秀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名落孙山了,出于自责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外出打工。但当得知自己当年是被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后,说到激动之处她总是痛哭不已。等了这么久却连顶替者的一句道歉都没等到。她说,“想质问顶替者为什么那么自私,更可恨的是帮她办事的人,为何任意践踏别人的人生!”

  校方也承认当年在入学资格审查上存在疏忽,但陈春秀提出重新入学的请求后,校方却以“无此先例”拒绝。虽然不知道学校是出于何种考虑拒绝了她。但这确实让人唏嘘,这明明是一道送分题却被学校弄成了送命题。

  16年前那个信息还不是那么发达时候,顶替上学的情况虽然是过失,却也还不至于不能原谅。说实在一点,这明明是一个很好的树立学校形象的机会,却反而把学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陈春秀本来也是考上学校的,虽然已经是16年前!但圆一个大学梦就这么难?

  如今,顶替者陈某某已被停职,学籍也被注销了。有的人会觉得不就是一个读大学的机会吗,有必要弄得人尽皆知?不可否认的是16年前的大学生身份确实是要比现在要值钱些。另外,这是一个人的梦想,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陈春秀的家庭条件不太好,是精准扶贫户,去年才刚刚脱离贫困,在那个年代,在这样一个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那可能真的就是一家人的希望。同样,这还会涉及到教育的公平性,考上大学却因他人的破坏而没能上,这明显会有损教育的公平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许真如其父说的那样“打听出我是个怂人,他们才这样,我要是有能力,他们不敢胡来” 这让人听到的更多的是心酸和无奈!

  那么陈春秀被偷掉的大学梦,谁来还?或许只有学校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至于那些帮凶也应该要受到惩罚。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